1、1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讨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课堂效率不但受教师的影响,而且还受学生的制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呢?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探讨。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的宽松程度。越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在教学中,当
2、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想法时,我们应积极评价。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疑问时,我们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解释,当学生一时还理不清思路时,我们应耐心地给予点拨。当学生有错时,我们不是过分地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 ,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在实践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以情激趣。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2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的爱,用师爱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
3、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兴趣,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突出身边数学的应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 “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我作了这样的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我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这时,我立即一转,进入话题,我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 ”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
4、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我就是这样,通过身边数学的应用,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身边的数学知识,把原本就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各种既枯燥又无味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易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情绪高涨。 三、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中的一些新知识,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给出的。这部分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去推导,从而得出新结论。 3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利用配方法得到的,而配方法是学生已经学过的
5、知识。因此,在最后开方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开方,从而解决问题。有时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回答。又如:在分式概念教学中,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的探求是难点,在完成了分式有意义条件探求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有人说, “分子为零,分式的值就为零”对吗?请就分式分析说明。待同学独立思考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经过争论、辩析,形成了共识:必须在分式有意义(即分母不为零)的前提下,分子为零时,分式的值才是零。即只有当分子等于零而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的值是零。这样做既突破了难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材中的课堂练习、章节测试题,我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接着
6、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学习小组成员提供答案,组织全班同学互评,对做正确或错误的题进行分析、统计、订正。运用这种多渠道反馈的评价机制,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接受同伴的评价,学习别人的经验,看到自身的不足。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法则、公式的推导、证明和归纳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去找材料,不要只看书上的结论。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定理、法则、公式的推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中,我通过设计把证明改为实验探索,学生以研究者的角色,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7、性。又如,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提炼过程。我创设4这样的实际问题情境:在足球比赛中,赢球数和输球数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赢球为正,则输球为负,从而可根据球队在一场比赛中输赢球的各种情况列出加法算式,并由其实际意义得出算式的结果。再如, “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也可以类似地进行。通过让学生动笔演练、动手画图、测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法则” “定理”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其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人翁”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