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坚持课改理念,坚守语文本真 2014年 语文考纲 解读及后期备考建议一、 当前的高考改革 1.关于高考双轨制: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在的高考,即 学术型人才高考 。 ( 光明日报 ) 双轨制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学力、志向、职业发展、人生规划等方面实际情况的不同。 2.关于语文和英语的分值和考试形式: 北京: 2016年起,北京高考除了数学分值仍为 150分以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分值均将由 300分提高到 320分,语文分值将由 150分提高到 180分。同
2、时,英语考试分值由 150分降到 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 3年内有效。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 学生们更多的时间还是应该放在母语上,现在很多学生写字不如从前、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十分清楚,适度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是必要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变,作为高校也会适应基教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 我们分析了中国 100年教育走的路,发现中国教育越来越呈现国际化趋势,而 中国本身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 。就怕再过一段时间,孩子们都不知道鲁迅是谁了。 其实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了解自己本国文化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在了解西
3、方文化的同时,又对自己本国文化熟悉的情况下,一个中国人的国民素质、自信心、创造力才会提升。 3.关于文理分科: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称,将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 老生常谈?还是强有力的举措? 不分文理科的前提是 健全目前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使得文理各科都有科学的评判标准。由此引发的思考 : 1.改革是必然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
4、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 相对落后, 内容方法 比较陈旧,中小学生 课业负担 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 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三十六)完善高等
5、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 。 以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 ,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完善统一命题和分省命题方式,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 ” 2.教育要有使命感 教育是一首诗,不能仅仅只是教会学生面对考试,而应在教给学生方法和能力的同时,在他们心灵深处种下一棵向善、求真、崇美的树,为发展健康的人性奠下坚实的根基。 “ 努力于为人性的教育,面向未来的教育,是我们终生的使命。 ” 健康的人性,真善美的本色 科学文化知识,公民素养 公民素养 : 如道德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理性精神、责任意识、独立人格等。 我们的教育需要给学生知识和方法,提供能力和视野,为其健康的人性奠基,让他有充足的准备认识并面对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让他能健康茁壮的长大,看到古往今来人类走过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而这条道路还应该怎么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