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区塌陷地的综合治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64286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矿区塌陷地的综合治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矿区塌陷地的综合治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矿区塌陷地的综合治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矿区塌陷地的综合治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矿区塌陷地的综合治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矿区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摘要:通过对沛县矿区和矿区塌陷地状况进行分析和趋势预测,参考国内外矿区塌陷地治理先进技术,结合地方远景规划,探讨在矿区塌陷地综合治理中如何充分运用好政府有关优惠政策,协调好各方关系和加强技术保障,确保在矿区塌陷地治理中有章可循、落实到位。 关键词:沛县矿区塌陷地现状趋势政策治理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地面塌陷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现象,形成的原因可归结为自然和人为两个因素,岩溶塌陷是自然因素所致,即由于可溶岩(碳酸岩、石膏、岩盐等)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产生的塌陷。非溶岩塌陷是指由于非岩溶洞穴产生的塌陷,它的形成不仅包括黄土地区黄土

2、陷穴引起的塌陷、玄武岩地区其通道顶板产生的塌陷等自然因素,还包括如采空塌陷等人为因素。 近年来,矿区塌陷地治理已成为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一项难题,同时形成的地质灾害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矿区塌陷地的直接破坏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塌陷形成的积水区、坡地和裂缝改变了土地生产力,造成了土壤养分的流失,导致了土地质量的下降,使得耕地迅速减少,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在我国人口多、耕地面积少的现实中,为保证环境和经济的共同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矿区塌陷地综合治理、造地复田,综合利用土地,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1 我国塌陷地治理的主要问题 矿

3、区塌陷地治理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包括资金来源等一系列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研究塌陷地治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塌陷地治理的主要问题体现在: 1、项目规划与立项有待完善。加强工程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审批是确保治理项目实施的重要条件,也是确保治理项目合法性、经济性和效益性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有些治理项目的实施并未取得立项和规划审批文件,或者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工程投资总额控制难度加大,有些项目资金并没有落实到位,治理工程成了烂尾工程,不仅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建设并发挥其生态效益,部分原复垦的土地也遭到了二度破坏。 2、企业治理塌陷地的积极性不高。塌陷地治理需要做好经济分析,以政府主导、市

4、场运作、政策扶持为基本原则。现如今国家对塌陷地治理的相关规定是“谁破坏,谁治理” , 即企业是塌陷地治理的责任主体,工矿企业在取得一个地方的矿产开采许可前,需要缴纳一笔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如果企业对塌陷地进行治理、且经国土部门验收合格后,政府应将企业之前缴纳的保证金返还,但目前在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返还上还存在一定的政策空白。因此,解决工矿企业治理塌陷地、提高塌陷地治理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就是制定健全的塌陷地治理政策,对塌陷地治理积极且治理达到要求的企业,本息返还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治理后的经营维护也由相关责任企业承担,从而建立投入治理经营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 3、失地农民缺乏保障制度。采煤

5、区土地塌陷及征用后,该地区农民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而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去土地等于失去了生活的基础, 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劳动技能,就业难度大。对塌陷地失地农民,目前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一般参考征地补偿标准进行,但多数失地农民的补偿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建立采煤塌陷地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有关部门对建立采煤塌陷地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识、重视程度还不够,当然,当地政府财政负担能力不足也是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之一。 4、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煤矿塌陷地是一个缓沉的过程,在若干年之前开采的煤矿,塌陷问题也许在若干年后才

6、能暴露出来,这时不少煤矿或搬迁或破产,相关责任人已无主可索。对于这些塌陷地,治理主体在土地复垦条例中确定为地方人民政府,但是治理资金的出处没有明确,这也是导致地方政府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治理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2 沛县矿区塌陷地概况与治理现状 2.1 沛县矿区概况 沛县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矿、铁矿及砖瓦粘土等,其中煤矿探明的资源储量丰富,约 23.7 亿吨,占江苏省的 40%以上、徐州市的 66%以上,原煤年产量 1330 万吨,占江苏省的 50%以上。煤炭是沛县的主要矿产和优势矿产,因此沛县也称为煤城。 沛县境内有 8 对生产矿井,分别是上海大屯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姚桥煤矿、徐庄煤矿、孔庄煤矿、龙东煤

7、矿,徐州矿务集团的三尖河煤矿、张双楼煤矿及徐州天能集团的龙固煤矿、沛城煤矿。 2.2 沛县矿区塌陷地概况 2.2.1 沛县塌陷地的数量及分布 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工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沛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延伸形成多极化的产业链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为沛县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多年来的煤炭开采,在矿区内遗留下了大量的采煤塌陷地,这些塌陷地主要分布于龙固、杨屯、大屯、安国、沛城、鹿楼、朱寨等 7个镇,涉及 55 个行政村,据统计,截止 2012 年底,沛县矿区内不同程度的塌陷地有 7.88 万亩,其中沉值在 1.5 米以下的面积为 1.85 万亩;沉值大于等于 1.

8、5 米的面积为 6.03 万亩。 2.2.2 沛县塌陷地的发展趋势 根据典型调查和书面问卷普查,研究人员测算出我国采空区平均塌陷系数为 3.6 亩/万吨,按照此系数计算,沛县全县 8 对生产矿井年产原煤 1330 万吨,每年仅塌陷面积就有近 5000 亩。塌陷面积的持续扩大,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和社会问题复杂化,将直接影响到沛县发展稳定的大局,必然会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造成严重的后果。 2.3 矿区塌陷地综合治理现状 针对全县采煤塌陷地沉降幅度的不同,沛县从实际出发,坚持先易后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2000 年以来,先后申请、实施了国家投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4

9、个(杨屯镇、大屯镇、沛城镇、安国镇) ,己累计投资 1200 万元,完成土地复垦面积 7200 亩,恢复耕地 4520 亩,营造防护林及沟渠等其他设施用地 1160 亩,精养鱼塘 1520 亩,正在复垦的有 1560 亩,局部采煤塌陷区的自然生态得到部分恢复和重建。但是已开发利用的面积与塌陷面积相比较,开发利用率仅为 3%左右,与全面建设小康型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塌陷地治理主要举措 3.1 制定治理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作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它的作用体现在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协调、组织和监督三个方面。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

10、自上而下的逐级控制,国家可控制部门、行业的用地结构和规模;通过土地规划的协调作用,可实现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也可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土地需求的矛盾,保证各个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组织和监督,可使土地资源合理分配,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001 年 10 月 26 日,徐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 28 次会议通过并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了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条例,已于 2002 年1 月正式实施,为采煤塌陷地治理提供了法规依据。江苏省首个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专项规划?徐州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 ,已于 2012 年 7 月 11 日通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并成为全国试点城市,这意味着徐州市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在改造环境、恢复生态的同时,可置换出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