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语文第四单元试题库一、填空1、 上邪是汉乐府( )的一首情歌。2、 上邪是汉乐府中的一首情歌,其诗风特点是( ) 。3、 祭十二郎文的作者是( ) ,他与柳宗元并称( ) 。4、韩愈,唐代文学家,字( ) ,文集名为( ) 。5、 钗头凤的作者是南宋诗人( ) ,字( ) ,号( ) 。6、 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 ) ,他的著名革命箴言诗是( ) 。7、 雨巷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诗人( ) ,其诗集有( ) 。8、 说爱的作者是( )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 。9、 春桃的作者是( ) ,其笔名为( ) 。10、 朋友及其他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 ) 。11、联句:山无陵,江水
2、为竭,冬雷震震, ( ) , ( ) , ( ) 。12、联句:红酥手, ( ) , ( ) 。13、 上邪中“夏雨雪”一句解释为( ) 。14、 祭十二郎文中“不省所怙”的“怙”字指( )。二、简答1、简要介绍汉乐府的艺术成就。2、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的区别是什么?3、简要分析上邪的艺术特点?4、简要分析祭十二郎文从哪几个方面谈作者的身世境遇。5、简要概括祭十二郎文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情谊。6、简要分析祭十二郎文的艺术特点。7、简要分析钗头凤的艺术特点。8、简要分析雨巷的艺术特点。9、简要分析说爱的艺术特点。10、简要分析朋友及其他的艺术特点。11、简要分析春桃的艺术特点。三、
3、鉴赏1、 分析我愿意是急流的艺术特点。2、 赏析比较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两首爱情诗的不同。四、论述1、 谈谈对雨巷中多重情绪内涵的理解。2、 分析春桃是怎样一位女性形象。参考答案:一、 填空。1、 饶歌2、刚健、质朴、自然。3、韩愈,韩柳 4、退之,昌黎先生集5、陆游,务观,放翁6、裴多菲,自由与爱情7、戴望舒,我的记忆8、培根,爱往往危害极大9、许地山,落花生10、杏林子11、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12、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二、简答。1、 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
4、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2. 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1)浓厚的生活气息。(2)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3、(1)想象丰富,构思神奇。作者一连假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因为作者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2)直抒胸臆,热烈大胆。与文人诗词喜欢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涩情态相反,在民歌中最常见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来表现她们对于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3)用语朴实,口语色彩浓重
5、。这首诗采用杂言体,从二言到六言,错落相间,显得活泼奔放。用语朴实,口语色彩浓厚。 4、文章从几个方面谈作者的身世境遇? 少年孤苦 为谋生聚少离多 未老先衰 子女年幼5、 (1)替他处理家务后事;(2)替他教子养女;(3)反复表现愧疚之意。 6、(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4)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7、 (1)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2)本词采用反复咏叹的形式。全词节奏急
6、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 ”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8、 ( 1) 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 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的去处。(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 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第二,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
7、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 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 3) 雨巷最初为人称道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音节的优美。9、(1 )本文属于一篇随笔,结构严谨,论证合理,通俗易懂。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层层深入,有条不紊,多层次、多角度地论证人一旦失去理智、陷入情欲的罗网所带来的种种危害。(2 )本文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等论证方法。例证法: 如以巴利斯为例,说明“将情欲看得过重的人势必会与财富智慧绝缘”的道理。引证法:如引用伊壁鸠鲁的话。喻证
8、法:说爱的危害有如海中女妖、有如复仇女神。(3)语言简洁有力,形象生动。10、(1)感情真挚活泼,亲切动人。朋友与其他带给人的震撼,不仅是作者杏林子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人们对人生、尤其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伴侣“朋友”的再一次审思。这篇哲理散文表现了朋友相处的一分自然和谐,阐明人生应不计荣辱得失,只需尽心尽力的真谛。(2)文笔温柔感性,语言清新质朴。“虽然都是极熟的朋友,偶尔电话里相遇,无非是几句寻常话。 ” “心灵的契合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 ”作者善于从细微的事物中发掘出意义深渊的内容,而字里行间充满盼望的生活和活泼的生命力。她的语言并不华丽,但却自然淳朴,沁人心脾。11、
9、(1)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丈夫从麻木到觉醒,其心理过程细微曲折,丝丝入扣。如写春桃的丈夫突然出现,她被迫在两个男人之间徘徊。丈夫自杀、情人出走,令春桃十分苦恼。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她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说:我谁的媳妇也不是,我是我自己的。这充分展示了她的矛盾心理过程。(2)貌似平淡客观的叙述中,透露着作家对劳动人民悲惨境遇的同情。三、1、 ( 1 )裴多菲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而且这两种诗在他笔下都能迸发出熊熊火焰。这首诗没有空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而这也正是裴多菲爱情诗的特点之一 。(2 )本诗通篇采用博喻手法。所谓博喻手法,即用一
10、连串丰富多彩的比喻,来表达同一中心思想。这种手法,我们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常常见到,所不同的是,诗人在这里把每一个比喻都加以展开,并同对比结合运用,从而包含了更丰富的意义,具有更浓郁的民歌风格。(3 )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 第一段中“崎岖 ”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 ”和 “做窠”“鸣叫” 形成第二处对照。 第三段中“毁灭 ”“荒凉”和“攀援上升” 形成第三处对照。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 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第五段中“飘来飘去 ”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2、舒婷的致橡树塑造的是与爱人并肩站在一起的形象,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另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忠贞不渝
11、。而我愿意是激流写在诗人和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诗人袒露自己真诚热烈的胸怀,表白自己无私奉献的心愿,不管这种奉献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做出什么样的牺牲,诗人都欣然接受,无怨无悔。在对爱情的奉献上,这首诗达到了巅峰,具有极其强烈的感人力量。四、1、 雨巷的多重情绪内涵 1、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作者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打开诗篇,我们首先看到诗人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诗人自己就是在雨巷中彳亍彷徨的抒情主人公。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
12、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但是也“丁香一样的忧愁” 。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 、 “凄清”和“惆怅” 。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 “哀怨又彷徨” 。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 “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这是一个富于浓重的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
13、好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出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雨巷产生的 1927 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雨巷就是一
14、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2、表现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个蕴涵有时代特征的悲剧主题。雨巷这首诗,写一位沉醉于感情追求的青年,常常独自彷徨在悠长的雨巷,等待一位姣好的姑娘,因为姑娘的家就在雨巷的尽头。除了春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声音,雨巷是寂寥的。抒情主人公希望逢着的这位姑娘,她结着愁怨,她家的篱墙倾倒了,她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她惆怅、凄清、叹息、迷茫,但她没有颓唐,没有乞求;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么妩媚动人,她在沉重的悲哀中没有低下高贵的头,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一样忍受着落到头上的磨难。诗人在这里表现了人的尊严和顽强的生命力。但诗人笔下的姑娘是感伤的,他拿丁香来比喻她。中国古诗里有
15、许多吟咏丁香的名句,如“丁香能结雨中愁”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晶。丁香花白色或紫色,色香都不轻佻。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姣好,但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 在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在雨中哀怨, “她静默地走近” ,有时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失望了, “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终于从身边飘过去,二人间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然而,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是在彷徨,更是在彷
16、徨中继续追求。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意蕴看,戴望舒诗中的姑娘形象往往就是他的理想的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 “像梦中飘过”一样,只在面前一闪,转瞬便消失了,连同她的颜色,她的芬芳,她的太息与她的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公自己在雨巷独自彷徨。一切都是寂静的,雨打动纸伞,更增加了雨巷的寂寥。诗人就这样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 在雨巷中,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孤独的游子形象贯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带有悲剧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既有深沉的内心世界,又有妩媚的魅力;既是姣好的,又是在磨难面前不
17、弯腰的。然而,他自己又是那样地不易被人理解,他既不十分知道自己,也不是很深地理解对方;也许他期待的永远是心中的影像。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戴望舒熟读法国诗人魏尔伦的作品,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而言,他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诗人的理想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对立的悲剧感。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中幸福地飞腾起来的理想与淹没于血泊之中的 1925 年至 1927 年大革命现实相对立的悲剧感。他的诗虽然不是反抗和战斗的诗,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个悲剧主题,
18、蕴涵有时代的特征。2、春桃是怎样一位女性形象?她是一个受命运拨弄而坦然、勇敢驾起生命之舟的独特女性。她纯朴耐劳,具有坚强的生活意志,又朴实、宽厚、富有勇气。无论对前夫和后来爱人,出发点都不是封建的婚姻观念和怜悯,而是出自内心的正直、善良和对同一命运的人关怀,同时也由于自食其力,促成她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以自己的意志去支配自己的命运。(1)人道主义的张扬是春桃人性中最为闪光的一面。春桃最惊人的举动就在于她大胆的接受李茂的到来并且维持这个三人世界的发展。当她第一次见到失去双腿的李茂时,她没有回避,并且把这个残废人带到了自己家中,虽然她明白李茂的到来会给她和刘向高之间的感情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刘向高为
19、此曾经出走,但春桃还是坚定地把李茂留了下来,这是春桃对他人生存在关注,是仁爱思想的体现。在顾全他人性命和成全自己爱情这个关键时刻,春桃显示了人道主义的博大情怀,因而,使春桃更具生命力。(2)春桃的反叛意识和独立意志。她的反叛思想是以传统的仁爱思想为基础的,是对旧礼教、旧道德大胆无畏的反叛,在她身上所体现的是“人”的觉醒意识。春桃虽然只是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劳动妇女,但她的“活”是光明坦荡的,而非苟且偷生的。她的“生”是以对自我人格的充分尊重和做一个人应具有的权力为前提的。在那动乱的岁月里,春桃要生存,但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不满足于仅仅吃饱肚子,苟且存活于人间。西洋女人对她不
20、薄,但她闻不惯那家怪异的气味,又受不了普通人家对仆人的责骂,于是,她抛弃了这相对来说较稳定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做稳了奴隶的社会,春桃追求的是具有独立意志的生活,是一种放射出生命个性的生活,因此,她办起了自己的“公司”,虽然风吹雨打,吃尽了苦头,但她过得很充实,她用自己的坚韧和顽强向社会证明了她的生存能力,表明了她的存在价值。另外,春桃对爱情的态度是严肃的,她认为爱情是不能随意亵渎的。她爱刘向高,当李茂提出要和她重新开始生活时,她说:“你认我做媳妇,我不认你,打起官司,也未必是你赢。”她反对这个虽有名份但却已无爱情可言的婚姻,在她的观念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观念已荡然无存。然而,正是这种对无爱婚姻的反叛,才更显示出春桃对他人生存的尊重,显示了人道主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