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地质地貌学类课程的建设和看法华东师范大学郑祥民 2016年 8月地理科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要点)1、 地理科学类专业总学分不低于 150学分,总学时不低于 2700学时。2、 地理科学类专业专任全职教师人数不少于 12人。当折合在校生人数大于 120人时,每增加 20名学生,须相应增加至少 1名专任全职教师,生师比应低于 20:13、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应不低于 80%,具有博士学位(不含在读)的比例不低于 2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 30%。4、 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 18人,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人数最多不超过 6人。每
2、1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备 1名实验技术人员。地理科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要点)5、 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 1.0平方米。6、 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 2500元 , 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7、 平均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总值不小于设备总价值的10%。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 500万元的专业,平均每年净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不低于 5%。8、 专业年均仪器设备维护费不低于仪器设备总值的 1%,且总额超过 10万元。地理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 1.1.2学科基础知识 具备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研
3、究设计。 熟悉地质学、大气科学、水文学与水资源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师范类专业学生还应具备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 地理类专业基础知识 : 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概论、地图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分析方法。 地理科学专业知识: 地球概论、普通地质学、 植物地理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经济地理、土壤地理学、水文学与水资源、自然资源学原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教学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知识: 地质与地貌学、 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土壤地理学、全球变化、生态学、环境科学概论、资源科学概论。 人文地理与城乡
4、规划专业知识: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规划 CAD、土地资源管理学、计量地理学、区域规划、城市设计等。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知识:地理信息科学导论、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 GIS空间分析、 GIS应用开发、地理信息服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地学分析、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 公共基础课约占 25%,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约占 50%(含学科选修课、创新型课程和师范类专业教育类课程 ),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含教育教学实践) 不少于 15%。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地质地貌类课程建设 包含课程: 普通地质学 72学时、 地 貌学 72学时、 地质学野外实习 2学分、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
5、习 学分 课程定位 :是地理学核心专业 基础 课程,是地理学特有的学科。 课程建设历程:历史悠久,教学与科研水平高地质、地貌学气象学水文学计量地理学GIS与地图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核心课程严 钦 尚 先生(左二) 陈吉余先生 课程建设历程:历史悠久,教学与科研水平高本课程始建于上个世纪 5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建系;在严钦尚先生与陈吉余先生两位现代地貌学家的指导下,建立了 系统的地貌学课程教学体系、教辅体系与野外实践体系; 地貌学教学 目标* 掌握地貌 发育的基本理论* 掌握地貌基本形态类型和形成的动力机理* 掌握 以 地球表层 系统 理念认识地貌空间格局演化* 掌握地貌学野外工作方法 地貌学教学 内容地貌学理论 部门地貌学(增加行星地貌学) 地貌空间格局演 化 野外实践 先导作业 课前问题课前预课前预习习 解释关键概念过程 交流解答课前问题课堂讲课堂讲授授思考拓展性作业野外实践技能强化课后作课后作业业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课前先导作业 观看教学相关视频,如冰川地貌章节教学观看 “垂直极限 ”,形成感性认识 结合 地貌学 教材,辨认电影中出现的冰川地貌各个单元 完成基本冰川地貌名词的归类整理课堂讲授 课堂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讲解相关地貌重要的概念、形成的机理与全球分布的空间格局演化课后作业 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完成思考性作业 在野外实践中掌握、强化地貌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