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65255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生物圈: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有大气圈上层(对流层) 、水圈和岩石圈下层(风化层)生物多样性:生态学: 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现代生态学 :二、思考题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生态学是从层次观和系统论的方法,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的两极发展:分子、基因和生物圈、宇宙研究手段的更新:便携式仪器的出现、自记电子仪、3S 系统、计算机生态建模研究范围的扩展: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拓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研究发展速度迅速应用性增强3简述生态学的分

2、支学科及其划分依据。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 个体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根据研究对象的分类群划分:植物生态学 动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根据研究对象的环境类别划分:水域生态学 陆地生态学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在生物学内的交叉:生理生态学 生态遗传学 行为生态学与自然学科的交叉: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与人文、经济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经济生态学 社会生态学 政治生态学4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北欧学派:创建人 R.S创建。一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 法瑞学派:代表人 J.Braun-Blanquet 和瑞士的 Rubel。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

3、,建立植被等级分类系统。英美学派:代表人物 F.E.ClementsA.G.Tansley.以研究植物群落演替和创建顶级群落而出名。前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和优势种。重视植被生态、植物地理与植被制图。5、简述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 16 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 17 世纪至 19 世纪)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50 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6、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基本方法一、 野外观测研究 野外考察 定位观测 原地实验- 2 -二、 受控实验研究方法三、 理论研究方法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环境

4、: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的环境生境 :环境因子: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生存因子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任何一种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生态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相对需求处在最小状态额营养成分Shelford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度时会使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贝格曼规律

5、阿伦规律 生态幅 :每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上限和一个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指示生物:生物在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钟都留下来深刻的环境烙印,因此常用生物作为指示者,反应环境的某些特征。 阳生植物 :适应于强关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阳地植物阴生植物 适应于弱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阴地植物湿生植物 :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水分不足的陆生植物中生植物: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生境的植物 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长期耐受干旱环境,且能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长发育。物候: 生物的季节性规律变化和环境季节的变化二、思考题1、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6、。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气候因子:如光照、温度、湿度、降水、风、气压和雷电等。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有机物和无机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等。3、关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以及有哪些定律?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 Sheldford 耐受定律。第三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一、名词解释- 3 -种群:同一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环境容纳量 :生命表 :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发育阶段)的程序编制的,系统记述了种群的死亡或生存率和生殖率的一览表。动态生命表 :特定年龄生命表,由同生群的个体从出生到最后一个个体死亡的数据构成。适用于时代不重叠生物。静

7、态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年龄结构调查获得的资料编制的。适用于世代重叠的生物。 周限增长率: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我能观察到种群最大的增长能力(rm)二、思考题(1)什么是种群?如何理解种群的概念既抽象又具体? 同一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与其他相近概念做联系和区别,如一个物种可以包含多个种群。认识其特征:有一定的分布区域,有一定的基因组成了解其内涵: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之间有差异性、个体水平与种群水平的差异(2)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8、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及变动遗传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基因组成(3)种群的空间格局分为哪几个类型?在自然条件下哪种类型分布最广?随机型、均匀型、成群型 分布最广的是成群型(4)种群年龄结构及其类型年龄结构:种群内不同年龄组的个体的比例和配置情况。有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三种类型(5)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生命表: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发育阶段)的程序编制的,系统记述了种群的死亡或生存率和生殖率的一览表。存活曲线:以 lgnx 对 x 栏作图得存活曲线,能直观地表达同生群的成活过程。(6)种群的增长模型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

9、型:指数增长,“J”型曲线与密度有光的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S”型曲线(7)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种群增长、季节消长、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种群爆发或大发生、种群平衡、种群的衰落和灭亡(8)如何依据方差/平均数比率来判断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S2m=0 均匀分布 S2m=1 随机分布 S2m1 成群分布(9)种群调节的学说。自动调节学说,其特点包括:1、种内成员具有异质性,异质性可能表现在行为上、生理特征上或遗传性质上。2、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了种内成员,是出生率、死亡- 4 -率等种群参数变化。3、种内调节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它经自然选择,带来了进化上的利益。按所强调

10、的特点,自动调节学说又分为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等学说。(10)简述种群的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蒂增长的区别。 指数增长是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增长不受密度影响,可依据种群各世代是否重叠,可分为种群离散增长模型和种群连续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是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的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间和其它资源的限制。(11)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静态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12)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很慢。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密度增

11、长最快。减速期,个体数超过 K/2 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减慢。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 K 值而饱和。第四章 种群生活史一、名词解释 生活史: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生长:生物物质的增加;生物细胞数量的增加 发育:伴随着生长过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幼体形成一个与亲代相似的性成熟个体的转变过程。 繁殖成效:个体现时的繁殖输出和未来的繁殖输出的总和。 是衡量个体在生产子代方面对未来世代生存与发展的贡献。繁殖格局:一次繁殖或多次繁殖二、思考题1、生物繁殖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繁殖方式 1、营养繁殖是指从生物营养体的一部分生长发育为一个新个体的繁殖方式。2、孢子生殖是指生殖细

12、胞即孢子,不经过有性过程而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3、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细胞核的结合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意义:在现存环境条件下的扩展性;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繁殖速度;繁殖潜力;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的进化速度。 2、种群的繁殖策略及 r-自然选择理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自特有的生活史,人们可以把它想象为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生存的对策。- 5 -如生殖对策、取食对策、逃避对策、扩散对策等。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 r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称为 K选择3、生物的扩散、扩散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生物的扩散是指生物个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一个生境中。大体

13、分为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 。扩散方式:迁出,迁入,迁移。生物扩散的生态学意义: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可以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扩大种群的分布区;种群可能获得更多的可利用资源;种群也可能承担更大的风险;第五章 种内种间关系一、名词解释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存在于各种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捕食作用:一种生

14、物取食另一种生物个体的现象 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者)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共生:偏利共生:对一个物种有利,对另一个物种无关紧要的情况 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之间存在营养方面相互依存或防卫性的相互照应关系。二、思考题1.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种间关系是指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是指存在于各种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有:竞争、捕食、草食、寄生和互利等。2.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特征。基本规律最后产量恒值法则;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

15、一- 6 -个种群密度如何,其产量基本保持恒定。-3/2 自疏法则 ;特征: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在高密度的样方中,有些植株死亡了,于是种群开始出现“自疏现象”。 3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动物的领域性: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类入侵的空间。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1)面积随体重而扩大。2)受食物品质影响,同等体重肉食植食 3)行为与面积常随生活史而变化。4. 动物的婚配制度。婚配制度:指种群内婚配的各种类型,如单配制(一雄一雌)和多配制(一雄多雌或一雌多雄) ,婚配包括异性间相互识别、配偶的数

16、目、配偶持续时间,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5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有共同资源需求的两物种间存在竞争,生态需求越相似,竞争越激烈,完全相同的两物种不能共存。因为竞争食物,增长快的种排挤了增长慢的种。这就是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食物资源的竞争排斥现象。近代生态学家用竞争排斥原理对高斯假说进行了简明的表述:完全的竞争者(具有相同的生态位)不能共存。6. 论述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生态意义:1)歇地现象:连作影响作物长势、降低产量的现象。连作轮作。2)群落中的种类组成:H.B. Bode(1958):黑核桃下几无草本植物,因其树皮、果实含有氢化核桃酮(1-4-5-三羟基萘) ,进入泥土中氧化成核桃酮

17、,抑制其它植物生长。3) 群落演替:内因演替中的一种重要机制。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一、 名词解释生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群落最小面积:至少要求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括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物种。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建群种: 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伴生种: 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主要作用。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多度:表示一个

18、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相对密度:某种植物与同一生活型的全部植物个体数目的比例。 (有时同相对密度)投影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叫投影盖度,简称盖度。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7 -频度:频度是指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比率重要值: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乔木:相对基盖度;草本:相对盖度)生活型: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层间植物:二、思考题1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一)具有一定的外貌;(二)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三)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如: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四)形成群落环境(

19、五)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物种在有序状态下共存(六)一定的动态特征 ,如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和演化(七)一定的分布范围(八)群落的边界特征:具明显边界,如陆地和水环境;无明显边界,如蛙;群落交错区:不同群落之间存在的过渡带2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高度;重量;体积;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3简述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4. 群落交错区及其意义。5. 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第七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一、名词解释演替: 指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地变化过程。 (种类和个体数量变化)原生

20、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荒原 (完全没有植被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的群落演替。原生裸地一般都是在特殊的气候或地质条件下形成。次生演替: 在原有群落被去除的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演替系列:顶级群落: 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个演替的终点为顶极群落二、思考题1、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演替的动力。 (3)种内和种间关系是演替的催化剂。 (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是诱因。 (5)人类活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生物群落的演替有哪些类型?- 8 -一、按演替的延续时间划分:世纪演替:延

21、续时间以地质年代计算的植物群落演替,也就是与大陆和植物区系进化相联系的演替。长期演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顶级群落的演替一般为原生演替。快速演替:演替延续时间为几年或十几年的演替。以草原弃耕地的恢复演替。二、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荒原 (完全没有植被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的群落演替。原生裸地一般都是在特殊的气候或地质条件下形成。主要类型:冰川消退后所形成的原生裸地,火山爆发形成的原生裸地,因风或水流的作用形成的沙丘因采矿或其它的工业活动形成的原生裸地。次生演替:在原有群落被去除的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三、按基质的性质划分:水生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

22、的演替。如淡水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演变过程。旱生演替:开始于干旱基质上的原生演替。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四、按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内因性演替:群落演替发生在气候以及其它条件相当稳定的情况下,演替原因来自群落内部。内因性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形式。外因性演替: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包括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发生演替、土壤发生演替、火成演替、人为发生演替。五、按群落代谢特征划分: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积累越来越多。如由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异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如出现在有机污染的水体,由于细菌和真菌分解特别强,有机物质是随演替而减

23、少的。3、简述以裸岩开始的早生演替过程。4、简述以湖泊开始的水生演替过程。5、主要顶极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各是什么?单元顶极论 H. C. Cowles 和 F. E. Clements(1916)提出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将会聚为一个单一、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多元顶极论 A.G.Tansley(1954)提出如果一个植物群落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能自行繁殖结束演替过程,就可以认为是顶极群落气候顶极是顶极群落的一种类型,但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根据主导因子的不同,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可有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

24、顶极、动物顶极;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如地形-土壤和火烧- 动物顶极等。顶极-格局假说 Whittaker(1953)提出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变化的,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土壤顶极等,不是截然成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连续变化的格局第八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 一、 名词解释群落分类:排序:直接排序:间接排序:- 9 -植被型:凡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例如,凡是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任何群落都

25、可归为大针茅群系。群丛:是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有如植物分类中的种。凡是 chen 片结构相同,个 chen 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从。二、思考题1、各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2、在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三级主要分类单位的含义是什么?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名词解释一级消费者 一 级 消 费 者 即 “初 级 消 费 者 ”。 以 生 产 者 为 食 的 生 物 。 例 如 ,以 植 物 性 物 质 为 食 物 的 动 物 : 牛 、 马 、 羊 、 鹿 、 象 、 兔 、 鼠 、 鸡 及 某 些 鸟 类等 。二级消费者 食草动物又可被食肉动物所捕食,这些食肉动物称

26、为第二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三 级 消 费 者 , 是 指 在 生 态 系 统 中 , 以 食 肉 动 物 等 二 级 消 费者 为 食 的 消 费 者 。食物链 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食物网 根据能量利用关系,不同的食物链彼此相互连结而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营养级 生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所处的层次。生态系统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把生

27、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故称生态金字塔或生态锥体。十分之一定律 林 德 曼 把 生 态 系 统 中 能 量 的 不 同 利 用 者 之 间 存 在 的 这 种 必然 的 定 量 关 系 , 叫 做 “十 分 之 一 定 律 ”。生态效率 n+1 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 n 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自养生态系统 能够通过自身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异养生态系统 不能通过自身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有机物维持新陈代谢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二

28、、思考题- 10 -1、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物以乔木为主动物主要营树栖和攀援生活,有绿色水库之称。城市生态系统中人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缺乏高大植物。2、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是形态结构,如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的空间格局,种群的

29、时间变化,以及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等。形态结构与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相一致,外加土壤、大气中非生物成分以及消费者、分解者的形态结构。其二为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结合起来的功能单位,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中心的三大功能类群,它们与环境之间发生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功能:1、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2、物质循环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

30、磷,以及以 DDT 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这里的生态系统也并非家门口的一个小水池,而是整个生物圈,其原因是气态循环和水体循环具有全球性, 按循环途径分类 气体型循环(gaseous cycles) 元素以气态的形式在大气中循环即为气体型循环,又称“气态循环” ,气态循环把大气和海洋紧密连接起来,具有全球性。碳-氧循环和氮循环以气态循环为主。 水循环(water cycle) 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过程,是所有物质进行循环的必要条件。 沉积型循环(sedimentary cycles) 沉积型循环发生在岩石圈,元素以沉积物的形式通过岩石的风化作用和沉积物本身的分解作用转变成生态系统可用的物质,沉积循环是缓慢的、非全球性的、不显著的循环。沉积循环以硫、磷、碘为代表,还包括硅以及碱金属元素。3、食物链的类型。4、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