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北宋中后期词坛第一节 黄庭坚与晁补之v 黄庭坚论词,一方面认为词是 “艳歌小词 ”,另一方面,又认为词与诗同为言志之体,所以,他主张雅俗并重。v 有 山谷词 二卷行世。v 现存 192首作品中,有 30多首艳词、俗词,明显受到柳永的影响。被人指责为 “荡天下淫心 ”, “以笔墨劝淫 ”。v 另一些作品,为 “士大夫之词 ”,主要受苏轼的影响,朝两个方面发展 :v 1)、抒情的自我化(表现自我刚直倔强的个性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v 2)、词的题材进一步贴近自我的日常生活。 v 减字木兰花 :中秋无雨,醉送月衔西岭去。笑口须开,几度中秋见月来。 前年江外,儿女传杯兄弟会。此夜登楼,小 谢
2、清吟慰白头。v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v 晁补之( 1053 1110),字无咎,山东鉅野人,曾任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信州酒税监、吏部员外郎等职。后因党籍遭贬,晚年重又起用,为泗州知州,卒于任上。v 有 鸡肋集 词一卷。v 晁补之为人, “才气飘逸 ”,曾在宦海中几经沉浮,加之深受苏轼影响,故其 贬谪词深得苏词之风 ,抒发人生的不平以及失意的苦闷,风格以豪健见长。而其 隐逸词 ,景物描写清新自然,色彩爽朗,通过隐逸生活的描写,抒发其内心不平之气,对辛弃疾产生直接影响。 v 晁补之著有 评本朝乐章
3、 ,开创了词话的新体式。第二节 晏几道v 晏几道( 1038 1110), 字叔源,号小山,晏殊的幼子,仕途不得意,曾任一些地方小官。词与其父齐名,号称 “二晏 ” 。继承 “花间 ”传统,善写男女悲欢离合之词,情意深长缠绵,为婉约派又一重要词人。有 小山词 传世。v “古之伤心人 ”。黄庭坚曾说他有四痴: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 小山词序 )v 词风逼近其父。 小山词 从 珠玉词 出,而成就不同,虽是走其父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
4、地,却创造出新的艺术世界。v 既有晏殊词风的清丽婉曲,语多浑成;又比晏殊词沉挚、悲凉。特别是在言情词上,更优于其父。 可以说晏几道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两个层面上发展到极致。 v 其词特点:v 内容上内容上 :表达一种爱的精神境界;在情爱词中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v 对爱情的生死不渝的追求。一方面借着对爱情的追求来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审美的情感世界,以消解现实人生中无法摆脱的孤独苦闷;另一方面,把自己辛酸不平的身世之感曲折地寄托在男女的悲欢离合和女性的苦闷之中,既能一吐为快,又能不获罪于人。v 他抒写的恋情有着明确具体的思恋对象,表现他对歌女小蘋等人的爱恋,情痴意真,刻骨铭心。 v 他的恋情词的结构建立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相思这两重情感世界之间,追忆失落的爱,成为晏几道人生的精神寄托,消解孤独, “期以自娱 ”。v 艺术上:v 1)如梦如幻的境界。小山词常常建构梦境,以重温往日爱情的甜蜜,词作常表现出对过去情爱生活的温馨回忆和现今相思痛苦的两重情感结构,呈现出缤纷多姿的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v 小山词自序 : “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抚然,感光阴之易失,叹境缘之无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