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文学批评课件.ppt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56782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时期文学批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明清时期文学批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明清时期文学批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明清时期文学批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明清时期文学批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文学批评史明清时期第四章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和鼎盛 明清时期n 从明代开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n 第一,诗文创作逐渐衰落,戏剧、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高潮时期,因此,文学理论批评也改变了以诗文为主的状况,而是诗文、戏剧、小说理论批评分途发展,殊途同归。n 第二,诗文理论批评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仅评当代的诗文,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进行整体评论,研究其历史经验,这种评论对戏剧小说理论批评有深刻影响。n 第三,从明中叶开始出现一股新思潮,反对拟古复古、言志载道、美刺讽谏,主张师心独创,具有明显的叛逆性。第四章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和鼎盛 明清时期n 第四,对

2、中国传统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方法进行研究与总结,是这一时期理论批评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也是成就最高、最有价值的方面,尤其是清代。n 第五,资料丰富,鱼龙混杂。还有相当一部分躺在书架上无人问津。很有研究的空间。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n 明代文学批评的总体特征:n 第一,文学理论批评的宗旨以复古为尚。文学流派异常繁多,文人社团多达一百多个,一大批文学总集应运而生。n 第二,扬唐抑宋,把宋元以来的 “唐宋诗之争 ”推向极致。明人的诗学批评,秉承严羽 沧浪诗话 扬唐抑宋之旨,形成一种尊唐斥宋的文坛风气。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n 第三,文学批评的内省倾向。受王阳明心学

3、影响,明代文学以 “心之理 ”之说取代程朱理学的 “性即理 ”之说。这种文学批评不特别注重儒家诗教传统和明道致用等,主张摒弃道学家虚伪的门面语,提倡直指本心,去探索人的内心道德的真谛。明代文学批评把自己的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内心世界,注重人本和个体价值,注重创作主体,这无疑是对儒家传统诗教的一种超越,是一种文学批评新模式的理性升华,是文学批评倾向于内省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必然产物。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n 第四,重情。受心学影响,明人论诗、词、文、小说、戏曲的审美价值取向,注重一个 “情 ”字。n 第五,小说戏剧理论批评蓬勃发展。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n 一

4、、明代复古主义文学思想的发展和前后七子的文学理论批评n 1、明初自洪武至宣德、正统近百年间( 13681449)。n 文学思想上以明道宗经为主导倾向,诗歌创作上比较推崇汉魏盛唐,在文学理论批评上没有多少新的特色。高棅 唐诗品汇 ,确立了分唐诗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而以盛唐为正宗的思想 。 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n 2、从永乐到成化年间( 1403 1487)。n 文学上以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雍容典雅的台阁体和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先后占据主要地位。台阁体所体现的太平盛世文风,是明初以来政治比较稳定,经济比较繁荣的状况在文学思想上的反映,但是也明显地表现出缺乏新的特色

5、,比较平庸。n 李东阳( 1447 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著有 麓堂诗话 。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n 3、从弘治、正德之交到隆庆、万历之际的近百年时间。( 1488 1573)n 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摹拟文艺思潮占据文坛主要地位,这是明初以来文学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n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n 一是倡导 “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 。n 二是主张严守古法,模拟格式。 n 三是李在晚年心有所悟,对早年所论有所悔,在 诗集自序 中提出了 “ 真诗乃在民间” 说法,标志着他的诗论的变化。n 徐祯卿: 谈艺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