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现代史下册世界现代史概况( 1917年 20 世纪末)世界现代史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它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村,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构成世界的基本矛盾。第二次世大战以后,逐渐形成了世界两极格局。发达资本主义仪国家之间的斗争及其内部各种矛盾的运动,社会主义国家争取生存与发展的斗争,第三世界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以及超级大国的争霸斗争交
2、织一起。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世界经济政治呈现更为复杂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现代史下册知识结构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1917年1945年第一章:战后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第二章: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2、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和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变化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前进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3、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元一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 1917年 1945 年阶段特征:1917年到 20世纪 20年代初期,世界历史的特点之一是深刻的震撼。所谓震撼,是指十月革命的胜利,打断了帝国主义的链条,开辟
3、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同社会主义运动一起汇成一股新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深刻地震撼着世界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进入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新发展: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接着又取得了保卫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胜利。并不断探索经济建设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使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下,德国、匈牙利等国先后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形成了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运动高潮
4、。列宁主义取得了广泛的传播。在十月革命和战后革命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共产国际应运而生。共产国际在组建革命政党,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的新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苏联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 从一战结束到二战的全面爆发这 20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前 10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所谓调整,是指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凡 华体系,在西方和远东、太平洋地区调整了它们之间的霸权、掠夺、重新瓜分等关系,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从而羸得了 20世纪 20年代资本主义相对的稳定和繁荣。但凡 华体系
5、内部隐含着无法解决的诸多矛盾,潜伏着再度爆发世界大战的因素,因而调整是暂时的,稳定是相对的。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成为后 10年开始的起点。在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德、日垄断资产阶级实行公开的独裁恐怖统治 -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对外侵略。美、英、法等国则凭借经济实力和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伴随着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意、日法西斯疯狂地侵略他国,并结成三国轴心。面对法西斯侵略,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或无结果或先后失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局部战
6、争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世界大战。走向新的世界大战是这 10年的基本特点。二战是由法西斯轴心国挑起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也是一次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历时六年。影响深远。一、苏联(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知识结构:俄国十月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过渡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的失败)政治: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经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间接过渡的成功)政治: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化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通过社会主义宪法,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重难点分析(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一、垄断组织在俄国经
7、济中已起决定作用。一战前,俄国的垄断组织已经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表明俄国的社会化生产程度进一步提高,已经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第二、相对落后的俄国集中了各种矛盾,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决定了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残余势力与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的矛盾是俄国社会主要矛盾,沙皇的民族压迫,激起俄国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沙俄对外殖民扩张,又引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沙俄的矛盾,俄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重重。这些矛盾都集中反映了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旧政权易于被推翻。第三、俄国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的成熟,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
8、命的号召,这是社会主义革命最重要的主观条件。第四、一战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也导致沙皇统治濒于崩溃,推动了革命的爆发。总之,从客观条件主观条件都说明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三)、俄国的十月革命的特点(1)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小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二)、俄国二月革命后,革命时机的逐渐成
9、熟( 1)两个政权的并存;( 2)列宁 四月提纲 ;( 3)七月流血事件;( 4)布尔什维克党提出武装起义的方针(四)、苏俄政府与德国签订 布列斯特和约 的原因(1)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没有一支可以作战的军队进行自卫战争,这是决定苏俄必须签订割地赔款和约的最主要的原因。(2)经过三年多大战的破坏,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苏俄的武器、粮食等战略物质极端缺乏。(3)苏维埃政权正在建立之中,国内反革命破坏活动十分猖獗,迫切需要早日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争取一个和平喘息的时机,以便巩固政权,壮大红军,恢复经济,聚集力量,做好反侵略准备。(4)广大人民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困苦不堪,他们厌恶战争,渴望结束战争
10、,要求和平。(五)、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经济破坏和物质极端缺乏的形势下,苏维埃政府采取非常措施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该政策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该政策主张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它并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本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影响深远的经济改革政策,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 苏俄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实力,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他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一政策受到了俄国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促进了俄国工农业生产的恢复,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