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 论一、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大地构造学是研究 岩石圈 的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成因、运动、动力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 构造地质学 分支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沉积建造 、 岩浆活动 、 构造运动 、 变质作用 和 成矿作用 以及 地球化学 与 地球物理 等方面的特征。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体系n以 区域地质为主线(杨森楠 -杨巍然、程裕淇)n以构造模式为主线(李四光,国外)n以构造解析方法为主线(马文璞)n以构造演化史为主线(黄汲清,王鸿祯,任纪舜)大陆边缘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之间广阔的过渡地带,即从海岸线至深海底之间,叫做大陆边缘( Continental margi
2、n)。 大陆边缘按其形态、地貌单元的发育情况及和板块活动的关系分为 : 大西洋型(或叫被动大陆边缘) 太平洋型(又叫活动大陆边缘) ,包括:岛弧型(沟 -弧 -盆体系型)安第斯型(沟 -火山弧型)。活动大陆边缘A 岛弧型 :大陆边缘的构造单元包括:弧后盆地(边缘海)、岛弧、弧前盆地、海沟B 安第斯型:包括:火山山弧、弧前盆地、海沟地槽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地槽是 地壳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 ,其活动性表现在地质构造的各个方面,包括 形态 、 地貌 、内部结构 、 沉积作用 、 构造变动 、 岩浆活动 、 变质作用 、 成矿类型 以及 地球物理特征 等。 地槽的概念具有两重性质, 早期 主要表现为 强烈
3、拗陷 ,被沉积物所补偿,形成被巨厚沉积物所占据的沉降带; 晚期 则是 地槽经造山运动形成褶皱带 。地槽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1、地槽通常出现在 大陆边缘地带 ,或 两个大陆之间 。因此,地槽一般都具有 狭长 的形态呈 带状分布 。其规模巨大,长度往往可达几百公里至几千公里,宽度也可达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地槽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2、地槽在发展过程中,其地貌与近代大陆边缘特征一致,经造山运动形成褶皱带后,在地形上通常成为山系,在地球表面形成一系列大致平行的 线状山脉 ,延续距离达几百公里至几千公里。地槽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3、地槽沉积物分布在长条状的拗陷内,在地槽发育阶段沉积物以 海相沉积 为主,沉积物分
4、选性差,沉积厚度巨大。地槽中发育特有的沉积建造, 硬砂岩建造 、 硅质火山岩建造 、 复理石建造 和磨拉石建造 等。硬砂岩建造 (1) 地槽中碎屑岩成分复杂,分选不好,磨圆度差,含易于分解的长石、岩屑和暗色矿物。 (2) 按矿物成分比,分别形成 硬砂岩 、 长石砂岩、复矿砂岩 ,代表地形起伏较大,迅速剥蚀、搬运和堆积的条件下形成的沉积。 (3) 这种环境多出现在地槽形成的初期构造不稳定的环境下。地槽的概念及主要特征地槽的概念及主要特征地槽中的特殊沉积建造硅质 -火山岩建造 ( 1)在一些地槽中有广泛发育,并成为这些地槽的特殊的建造类型。 ( 2)硅质 -火山岩一般由 硅质页岩 、 碧玉岩 等 硅质岩 组成,并有 细碧岩 、 安山玄武岩 、 石英角斑岩 及其 凝灰岩 和 火山碎屑岩 伴生。 ( 3)火山岩为海底喷发,富钠质,当火山岩中细碧岩和角斑岩大量出现时,则常称为 细碧角斑岩建造 ,相当于 蛇绿岩套 的一部分。 ( 4)大多数硅质 -火山岩都是地槽拗陷中的深水相沉积,形成于地槽强烈下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