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街区的保护.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1388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历史街区的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历史街区的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历史街区的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历史街区的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历史街区的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谈历史街区的保护【摘 要】本文以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以建筑为载体挖掘昙华林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价值,从而为挖掘武汉城市内涵,保持城市文脉发展的连续性做出一定的贡献。文章的重点是针对昙华林目前的街区状况,通过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武昌老城的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和风格、整个街区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色等各方面来研究昙华林作为武汉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根据国内外的历史街区保护的先进经验,对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发展。 【关键词】昙华林;历史街区;城市文脉 引言: 昙华林历史街区集中了数

2、十处百年以上的历史遗迹和建筑,其中有教堂、医院、学校、民居、公馆、领事馆、老城墙遗址等。这些建筑虽历经百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基本风貌未有大的改变,它们再现了武昌当年的旧城风貌,并承载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民俗等多方面的历史片段,是研究武汉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城市和建筑不可多得的实证。 一、昙华林历史街区的形成 昙华林是武汉市武昌城区东北角一条长约 1.2 公里的东西走向的街2道。以前此处有三条街:从得胜桥到马道门为游家巷;从马道门到戈甲营名正卫街;正卫街以东称昙华林。早先,昙华林的街名只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 年,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

3、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现在所说的昙华林通常是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管、马道门、三义村以及花园山和螃蟹甲的两山在内的狭长地带。 二、昙华林的近代历史建筑的历史形态特征及设计手法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帝国主义大规模的入侵,中国大范围的商埠城市开放,西式建筑也随之传入中国。西式建筑传入中国主要有三种渠道:教会传教随宗教的传入而进入中国的教会建筑;早期通商随早期中西通商事业的发展出现的主要商埠城市的殖民式建筑;民间传播通过民间组织传入中国的西式建筑。 昙华林的很多建筑是通过教会传教而建成的。昙华林的教会建筑各具特色。花园山天主教堂是典型的西方宗教建筑,肃穆而庄重。教堂的

4、平面是三廊型巴西利卡式,室内装饰华丽,气势磅礴;教堂的正面装有日晷一具,用以观察日影,代替时钟,颇具特色。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是意大利教区的一部分,延续了花园山天主堂庄重肃穆的风格,但作为女性专用的教堂,规模要小很多,从细部来看也体现了女性的阴柔之美。文华大学圣诞堂是教会学校建筑的一部分,整个建筑散发出一种典雅之美。圣诞堂的柱廊设在教堂的外部,正面入口有门斗,礼堂上空木架承重,铁瓦屋面,带有明显的希腊神庙建筑特征,教堂墙身中部沿柱廊铁瓦披檐,其重檐的做法又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征。戈甲营崇真堂3是早期教堂中中西合璧风格的典型,中国传统建筑的马头墙与入口处的中式披檐与英式教会的建筑的融合。 除了教

5、会建筑,昙华林的民间建筑也同样表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夏斗寅和徐源泉的公馆就是典型的例子。徐源泉公馆现存的三栋建筑,其中一栋为四面坡屋顶的西式建筑,二栋是悬山屋顶的中国传统建筑。三栋是将中西元素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当时对新建筑形式的一种探索。 三、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 1.街区现状和保护面临的问题: 昙华林街区历经百年风雨和战火的摧残,特别是近代城市的发展,许多建筑被人为的拆除和破坏,整个街区已经在岁月的侵袭下显得的衰败不堪。沙湖多半被填,沿着螃蟹甲而建的武昌老城墙已经被拆,武胜门也已经不存在。街区内人口密度增加,巷道狭窄,交通拥挤,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差。街道两旁竖立起仿古建筑,

6、已修缮的老建筑的部分墙面被崭新的涂料覆盖,花园山山顶的小礼拜堂被安装了防盗门窗,如此的改造,已使昙华林失去了浓郁的的历史厚重感和地域特色。 2.如何保护和利用昙华林历史街区 “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当是一种使其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及物质空间相融合的、综合性的完整保护理念” 。作为武汉市文脉的承载者昙华林,在未来城市的发展中构成独特的武汉风貌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应该根据特定的地域文化资源,分析武汉商业格局的变化,以延续、发展地方文化为目的,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地设计昙华林街区的“再生”方案和再利用方向,赋予旧建筑以新的使用功能,使之能够更4好地与城市的现代文明融合。 首先,切实做文物普查是保护历

7、史街区的重要任务。只有找到那些鲜为人知甚至不为人知的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才能针对其历史、地理的现状特点,采取正确的修复和保护措施,使其得到应有的身份及保护。加强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只有广泛向大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使更多人具有保护文物的意识,才能减少对文物建筑的人为破坏。 其次,对于已经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文物的保护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和技术保障,除政府应增加保护经费外,还应多方募集资金,鼓励境内外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投入。历史建筑的“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其目的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 (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

8、际会议关于古遗址保护与修复的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 1964) ,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工作应坚持以科学的方法、专业手段去重现建筑的本来面貌。 再次,在实施建筑保护与开发的同时,着力引进新的生活形态,利用邻近湖北美术学院的地段优势,吸引和培育如设计、展示、文物、艺术品拍卖、书店、演艺、娱乐等各种文化商业,并特别注重其小型化、多样性、高品位和商业性。老建筑的历史感和新生活形态的文化品位结合在一起,使文化享受达到新境界,使昙华林历史街区得到新生。 最后,城市的内在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在进行保护和利用时,要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发过程注重建筑设计与环境协调,绿化措施相配套,通过绿化,美化、

9、亮化昙华林历史街区的5环境,提高自身的价值,形成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的文明社区、精品城区。在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中要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尽量合理利用就的建筑材料和构件,在新建单体的设计上要满足各项节能的要求。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设计、具体技术的采用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多数老建筑均为没有保温隔热措施的砖墙,在改造时,要为墙面添加保温隔热层。门窗选用保温隔热效果好的型材,同时要保证外观与建筑历史风格相一致。 结语: 武汉三镇中,武昌的历史最为悠久,也最具历史文化特征,保护昙华林文化街区,就是让年轻人能亲身游走在老武昌 1700 多年的悠久历史中,了解武汉的深厚历史底蕴,提升武汉的文化品质,和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张维亚国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7. 2建设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规200436 号 3杨秉德、蔡萌 中国近代建筑史话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傅欣、王瞻宁武汉历史民居里分建筑现状调查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4. 作者简介: 蒋鑫,女,工作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专业方向:工业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6贾丽君,女,工作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