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学原理复习题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 (教材 P2-6) 2 国家(教材 P第二章 39-42) 3 市民社会 4 议会君主制(教材 P117) 5 二元君主制(教材 P117) 6 公共权力 (教材 P42-44) 7 政治现代化(教材第十三章) 8 参与型政治文化(教材第十二章) 9 寡头政治铁律 一些大思想家指出:所有的社会活动都要求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必须由少数人充当领导。领导必然发号施令,不仅历来如此,以后也会如此。 帕累托最先指出, “事实上,普选权没有都是一样的,最后都是寡头政治,因为这些寡头政治知道如何去迎合大众的意志 ”。罗伯特 米歇尔斯进一步提出了 “寡头
2、政治铁律 ” ,他宣称人类天生的倾向于接受少数人的统治。通过炫耀武力、制造恐怖气氛以及个人的威信和广泛的宣传,统治者有效的实施统治;所谓的 “多数统治 ”、 “人民主权 ”、 “向人民负责 ”只是一种幻觉。在各种社会制度中都有似是而非的寡头统治的实例,如大学、教会、企业,权力都是垄断的、专制的。事实上, “寡头政治铁律 ”却缺乏普遍的适用性,除了军队和文官系统这两类自上而下的按等级原则特殊组织的社会组织外,几乎所有组织都有民主统治的例子,尽管民主制本身也不完美。 两党制和多党制对“寡头政治铁律 ”有瓦解作用,即使在专制国家中,只要有反对力量的存在,人民也会反抗寡头统治。因此,坚持 “寡头政治铁
3、律 ”的人忽视了相互竞争的组织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10 共和制(教材第六章) 11 自由主义 12 压力集团 (教材第六章) 13 政治合法性 布丹的 “君主契约论 ”认为君主的统治权来源于君主和上帝订立的契约,君主只需遵守这种契约即具有统治的合法性。霍布斯的 “国家契约论 ”认为国家的合法性来源于国家(统治者)和社会之间的契约,他在 利维坦 中还详细描述了世俗主权者靠契约的力量获得的 “12种权利 ”。 18世纪以后,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了 “社会契约 ”理论,他认为,国家统治权确实来源于某种契约,只是这种契约既不是君主和上帝订立的,也不是君主和社会订立的,而是人民之间相互达成的,只有遵守这
4、种契约(符合公意)的统治才是合法的统治,人民才有服从的义务。而德国思想家马克斯 韦伯从社会学角度考察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政治统治秩序,认为这些统治有两个基础:一是外在的客观有效性,如服从的习惯或强制性的法律;二是内在的主观有效性。即被统治者发自内心地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有义务服从统治者。一般来讲,现代意义的合法性是指政治体系客观上获得了社会成员给予的内心自愿的认同、支持与服从,反映的是治者与被治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共认理念,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始终是 “经同意而统治 ”,而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认可、赞同和忠诚又是第一要件。规范主义的合法性理论 韦伯:合法律性:经验主义的合法性理论 经验中
5、的规范:哈贝马斯的 “重建性的合法性理论 ” 14 全球化 全球化是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
6、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全球化 ”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全球化( globalization)是个具有煽动性的词。拥护者憧憬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批评者断言它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贫困、战争甚至文化灭绝。什么是全球化?我们真的在经历空前的全球化?以往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过什么?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按英国学者戴维 . 赫尔德的说法: “全球化是一个体现社会关系
7、和交易的空间组织变革的过程,此过程可以根据其广度、强度、速度以及影响来衡量,并产生了跨大陆或区域间的流动与活动、交往与权力实施的网络。 ” 科技进步是一切社会变迁的原动力,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是全球化的依托。交通的进步促进人员和物质产品的全球化,通讯的进步促进精神产品的全球化。当然,两类技术的作用经常分不开。互联网能调动资本,轮船也能传播精神。 抛开技术进步因素,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亦是关于资本之 “主义 ”的全球化,即利润至上观的全球化 马克思在 150年前就讨论了全球化的这个本质。除了战争时期,资本在全球范围里疯狂地追逐利润,每天 24小时,从不疲倦。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全球化体现为市场经
8、济体系在全世界的扩张。其他一切方面的全球化,包括国际化的共产主义运动,都从资本全球化衍生而来。若世界市场的扩张是必然的,全球化也是必然的。既然全球化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人们当然希望拥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全球化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时间里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四类变量无限多。既然人们无法预知所有的变量,只好依赖意识形态决定自己的立场。 15 阶级 16 政治革命(教材第十三章) 17 代议制 18社会契约论 19 福利国家(教材第四章) 20 第三部门 21 文明冲突论 “文明冲突论 “的始作俑者,乃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 亨廷顿( Samuel Huntington)。
9、在冷战刚结束、苏联解体不久,亨廷顿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提出了后来一直在许多国家的政界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 “文明冲突 “理论(ClashofCivilization)。 1993年夏季号 外交 (ForeignAffairs)季刊发表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塞缪尔 亨廷顿的 文明的冲突? The ClashofCivilization? 一文,并引起学术界广泛而激烈的竞说争鸣;亨廷顿本人随后也不断发表文章和出版专著,进一步为自己的观点进行申辩和解释,其中包含了作者对自己个别观点的修改。这些观点集中在 不是文明,又是什么? ( IfNotCivilization,What?)( 外交 季刊 1993年冬季号), 西方文明:是特有的,不是普遍的 ( The WestCivilization:Unique, NotUniversal)( 外交 季刊1996年冬季号),以及专著 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 (TheClashofCivilizationandtheRemakingofWorldOrder)。亨廷顿还就文明冲突问题,在不少国家、大学、学术机构作过专题演说,但主体观点仍未突破他在上述学术文献中表达的思想。 亨廷顿的 “文明冲突论 “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