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繁荣盛世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隋朝建立隋统一全国唐朝建立唐太宗登基贞观元年 开元元年 唐朝灭亡581年 589年 618年 626年 627年 7世纪前期649年 8世纪初713年 741年 907年民族关系 文成公主 入藏 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主题概括总体特征: 繁荣开放、政治开明、各民族友好交往、中外交流进一步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统治时期: 贞观之治 (唐太宗) 、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唐玄宗)重大举措: 创科举、开凿大运河、创立三省六部制民族关系: 唐与吐蕃的交往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对外
2、交往: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考点速记考点 1 科举制 (识记)背景: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 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产生 :()为改变这种弊端, 隋文帝 开始用 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 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 时正式设置 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 2015张家界 36( 2) 完善: 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1)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 学舍,增加学
3、员,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2)武则天时开创 殿试和武举 ;( 3)唐玄宗时, 诗赋 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僵化: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主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结束: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 ( 1905年) 才被宣布废除。 特点: 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平等竞争。影响: ( 1)积极: 改善了用人制度 ( 促进社会公平 ) ,使得门第不 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扩大了统治基础。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加强了中央集权 ;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
4、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 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 利于唐诗的繁荣 ); 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2)消极: 明清时期推行了八股文,考试内容过于僵化, 严格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 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了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力量薄弱,是近代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启示: ( 1)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 2)完善考试制度,促进人才选拔;( 3)要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 易错易混 】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隋炀帝时期);唐朝是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时期。考点 2 唐
5、太宗和 “贞观之治 ”(理解)1.出现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2)儒家民本思想,勤政唐太宗爱民(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2.概况: 贞观年间( 627 649年 ),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比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贞观之治 ” 。 唐太宗3. 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政治 :( 1)注意 任用贤才 和 虚心纳谏 。任命房玄龄 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 “ 房谋杜断 ”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2)完善 三省六部制 ,下令合并州县,大力精 简机构,革除 “ 民少吏多 ” 的弊政。经济: 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 “ 戒奢从简 ” ,节制自己的享 受欲望。教育: 沿袭完善科举制 ,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易错易混 】 汉代的最高学府是太学;唐朝的最高学府是国学。民族关系: ( 1)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 政和军事机构 安西都护府 。 对外关系: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