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学习目的:掌握生物群落中种间食物关系的生态学意义和捕食者与被食者的辨证关系。了解食性分化及其适应性意义,掌握高斯假说和种间竞争的基本原理、生态位(包括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种间竞争的关系。了解生态位分化的几种主要方式以及海洋生物之间各种共生关系及其生态学意义。第一节 种间食物关系 捕食 ( predation) 包括所有高一营养级的动物取食伤害低一养级的动物和植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 典型捕食 食草 寄生 拟寄生者同类相食 ( cannibalism) 是一种特殊捕食现象。一、海洋动物摄食的基本类型和食性分化(一)动物食性的基本类型 1按照
2、食物的性质: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食碎屑动物、腐食性动物 2按取食方式: 滤食性动物、捕食性(或掠食性)动物、啮食性(或啃食性)动物、食沉积物动物 (二)动物对食物的选择性ri: 食物中某一成分百分数,Pi: 食料基础中该种成分百分数 E -1 +1E ri Piri Pi表示动物对食物的选择性,可以应用选择指数( E)来确定(三)食性特化的适应意义 特化程度是动物对不同地区食物丰富程度和稳定性的一种适应,环境稳定,捕食者将朝着单食性发展;环境不稳定将导致捕食者的多食性。 食性特化是对种间关系,特别是种间竞争关系的一种适应。同一种动物食性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不同年龄、不同性
3、别、不同季节和不同地理区域等方面。 1、捕食者对被食者的种群数量能起重大的影响 2、被食者影响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辩证关系 、进化与共存二、捕食者和被食者的辩证关系 捕食者调节被食者种群的动态,防止被食者种群的剧烈波动。 当捕食者是捕食被食者中那些体弱或有病的个体时,不仅对被食者的繁殖和增长并无损害,反而可提高被食者的种群素质。 广食性种类有利于被食者的共存。辩证关系3-1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协同进化,互为选择性因素,协同进化的结果是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有害因素 “ 负作用 ” 越来越小,两者共存于一个环境之中。有时两者甚至形成难以分离的相对稳定系统,或者说互为生存条件。进化与共存Lotka Volterra的捕食模型 :没有捕食者 : dN/dt r1N没有猎物: dP/dt r2P两者共存 : dN/dt r1N P N: 压力常数 ,即平均每一捕食者,捕杀猎物的常数 dP/dt r2P N P: 捕食效率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