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制度的内在构造及逻辑演绎过程.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2618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经济制度的内在构造及逻辑演绎过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经济制度的内在构造及逻辑演绎过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经济制度的内在构造及逻辑演绎过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经济制度的内在构造及逻辑演绎过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经济制度的内在构造及逻辑演绎过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谈经济制度的内在构造及逻辑演绎过程【摘要】经济制度指经济活动中自然生成的对经济人的行为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的一种规则体系。制度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为非正式制度,一种为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指传统文化的自然进化而生成的各种规则,以道德为表现,依靠舆论来维系;正式制度是由政府确立的,以法律为表现,以权利为维系的规则。两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实质相同。 【关键词】经济制度 内在构造 逻辑演绎一、经济制度的内在构造以及其表现形态 经济制度的内在构造依次为产权制度、运行制度、行为制度。 第一层次为产权制度即经济制度的内核。产权制度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界定经济要素的归属关系,主要是对传统生产要素例如土

2、地、资本、劳动力的归属权的确立;二是界定利益的边界,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是推动人们占有生产要素的前提和动力,产权制度通过对经济要素的归属权界定之后,也明确了不同的利益主体相应的利益和应承担的责任。第二层次为运行制度即经济制度的中间层面。所谓运行机制是指把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中,在生产中如何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机制。在宏观层面讲,是指经济要素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合理配置,在微观层面是指单一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第三层次为表层制度即行为制度。行为制度具体到生产过程中,主要是解决生产者如何进行生产以及再生产的活动,是资源配2置的进一步细化。 三个层次的三种形态有内

3、在的逻辑关系,分别为公有制-计划机制-自觉,私有制-市场机制-自发,混合产权-混合机制-适度理性。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对应关系。 二、经济制度的正逻辑演绎方式 经济制度的逻辑演绎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正逻辑,正逻辑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是指由产权制度-运行制度-行为制度的运行过程;另外一种是反逻辑,反逻辑是认识论逻辑,是由表象到本质的逻辑过程,即由行为制度-运行制度-产权制度的反向运行过程。 三、经济制度改革的逆逻辑模式-以中国改革为案例 中国的市场化经济改革过程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制度变迁过程。它既包括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等一系列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创新也包括由传统计划经济的思想文化

4、意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文化意识转变过程等一系列的非正式制度的变迁。逆逻辑从行为制度开始改革,例如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理论上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行为制度的改革。该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为实行岗位责任制,但是奖金的奖励不能奖励劳动超过了岗位的贡献。第二个过程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按照利润分配利益,即上缴国家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但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利润分成体系不健全,企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不能与市场相联系,只能依靠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缺乏生产的积极性。企业利润转换为奖金,企业失去3了再生产的资金,导致简单再生产难以维系,企业扩大再生产也难以进行;企业的管理者

5、和经营者在承包上处于平等权。国家要求企业上缴利润,而企业要求政府进行投资,政府要求银行向企业投放贷款,形成倒逼机制,最终导致信贷膨胀、货币的超额投放。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货膨胀,企业可以通过通货膨胀实行利润上缴,形成利润繁荣的虚假现象。 第二阶段:由行为制度到运行制度的过渡-双轨制。该部分从双轨制的定义、内容、影响三方面去阐述。 (1)双轨制的定义:生产计划内的要素按照国家计划供给,超过生产计划的生产规模的生产要素按照市场价格由企业购买。企业的产品属于国家计划内的部分,国家按照计划价格统购包销,超过的部分可以按照市场价格进行销售。由于国家计划和市场价格一般差距两到三倍,因此增大了企业经营的积极性,

6、提升了企业经营的利润空间。 (2)双轨制的三种改革方案:第一种为上游价格上涨,下游价格不变;第二种为上游价格不变,下游价格下降;第三种为上下游价格都上涨,其中上游价格上涨更快。方案一损害了下游价格的利益,受到下游产业的抵触。方案二中的降价方案违背了价格刚性的原则,行不通。另外受通货膨胀的亚丽,价格也不能下降。方案三可以吸纳流动性过剩,具有可行性。 (3)双轨制的积极意义:第一,培育了市场主体。动力机制的形成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企业开始具备市场意识并且通过市场获取相对独立的市场利益。于此同时,民营经济开始形成,包括部分个体经济演化为民营经济和集体经济转化为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依靠银行贷款形4成

7、自有资本、或者依靠腐败通过计划内导向计划外形成的市场差价形成企业原始的资本积累。第二,市场体系开始形成。中国存在的最早的市场是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成于八十年代,产权市场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发育。第三,培育了市场机制,价格由市场决定,开始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 双轨制的负面影响:第一,产生了制度性腐败,腐败的根源源于对资源的配置权利。第二,产生了通货膨胀的隐患。第三,由于计划体系的惯性效应形成了路径依赖,为市场制度的深化设置了障碍。 第三阶段:运行制度的改革阶段。以价格体制的改革为起点进行运行制度的改革,87 年后基本确定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地位,建立起“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间接宏观调

8、控模式。运行制度的改革是企业动力机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第四阶段:由运行制度演变为产权制度。这一过程的改变可以归结为企业的利润由谁来分配由谁来主导的问题。九三年提出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目前处于体制的攻坚阶段。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为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带来实质性突破, 也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是经济代价,经济体制在转轨过程中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的流失,给国民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扭曲,腐败现象滋生和蔓

9、延。 5随着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强,矛盾也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在产权制度、各市场要素真正发育成熟、各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政治体制的改革乃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建立等等改革的难点,既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路径依赖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过程本身的路径依赖的结果。 随着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强,矛盾也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在产权制度、各市场要素真正发育成熟、各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政治体制的改革乃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建立等等改革的难点,既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路径依赖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过程本身的路径依

10、赖的结果。 我们应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重新估量和审视市场化改革, 以更大的决心推进市场化改革, 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改变“大政府、小市场”的局面。改变投机行为,进行理性规范的行为制度才能达到改革成功的目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能否推进, 关键在政府。但政府改革的任务, 不仅是要减少和消除对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行政干预, 使市场机制有可能发挥基础性作用, 它的更艰巨的任务, 在于建设一个能够为市场机制提供支持的制度平台。没有这样一个制度平台, 就难以摆脱规则扭曲、秩序混乱、权钱交易等状况。政府的行政监管也是在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的框架内对企业和居民的行为进行合规性监管, 而不能对企业和个人的微观决策进行行政干预。只有6建立起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制度, 我国增长方式才能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