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秦岭天华山大熊猫栖息地管理现状与对策摘要: 详细分析了天华山大熊猫栖息地现状,揭示了天华山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与栖息地息息相关,针对性地提出了大熊猫栖息地优化的具体措施,对新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提出了独到见解,为秦岭新建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天华山; 大熊猫栖息地;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19-01 一、保护区概况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80210814、北纬 33303344之间。区内气候呈现出温度较低、冬冷夏凉、温凉湿润
2、的特点(平均气温为 11.5,10的活动积温 3374.0,年降水量 922.8mm,主要集中于每年的 79 月。年无霜期约 218 天) ,属于湿润气候类型。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区内最高海拔 2676m,最低海拔 732m,相对高差 1944m。辖区东西宽约 17.3km,南北长约 24.5km。保护区总面积 25485ha。保护区建立以来,先后成立了组织管理机构,落实了保护管理人员,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管理制度,开展了本底资源调查,完成了综合科学考察,编制了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保护区2的各项建设初见
3、规模。积极开展野外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巡护监测工作,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行为,保护区内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加、种群不断扩大,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现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天华山种群有效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栖息地质量明显优化,区内林政案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保护区的保护效能已经显现。 由于该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区内分布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群落具有南北交汇、四方杂居的分布特点,是秦岭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据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统计,保护区内有野生脊椎动物 227 种。区内野生植物种类有 1819 种。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天然林保护的重点
4、地区之一,地处汉江主要支流子午河的源头,同时也是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及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保护好天华山,无疑至关重要。 二、大熊猫栖息地现状 1.森林生态系统完整。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独特、优越的气候、水热条件以及肥沃的土壤条件不仅使这里植物种类丰富繁多,植物区系古老而复杂。森林覆盖率 91%,林木总蓄积为 2038800m3。保护区内的植被分为 4 个植被型组、8 个植被型、13 个植被亚型、32 个群系。主要有常绿落叶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灌丛和草甸。落叶阔叶林带混生有大片的巴山木竹,是大熊猫冬、春季的主要栖息地;亚高山
5、针叶林下混生有大片的秦岭箭竹、华桔竹,是大熊猫的夏居地;灌丛和草甸主要分布在高海3拔地带,是秦岭羚牛的主要活动场所。 2.生物多样性丰富。据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结果,保护区有野生脊椎动物 227 种,占陕西省脊椎动物总数的 30.72%。其中:鱼类 6 种,两栖类 8 种,爬行类 21 种,鸟类 138 种,哺乳动物 54 种。已知昆虫 2788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种类 37 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和林麝。区内野生植物种类有 1819 种,其中种子植物 1528 种,可谓是秦岭之最,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 21 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 14 种。主要有红豆杉、秦岭
6、冷杉、大果青扦、太白红杉、连香树、水青树、野大豆、水曲柳、香果树等。具有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特点。 3.珍稀濒危生物类群。保护区拥有秦岭四大宝中的三大宝,即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区内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 21 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7 种。其中秦岭冷杉群落、大果青扦群落、连香树群落、水青树群落分布广泛,结构典型,是其它地区所罕见的。 4.竹林分布广、种类多。据综合科学考察,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现有竹林面积 12410ha,主要竹种有秦岭箭竹、巴山木竹、龙头竹等种类。大熊猫可利用的有效栖息地面积 9570ha,主要分布在保护区西北部秦岭主脊南侧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5.局部生境变劣、种群不稳定。历经 30
7、余年的森林采伐和林副产品生产,使这片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局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也正由于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致使大熊猫种群不稳定。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报告显示,天华山大熊猫种群由原来的 20 只下降至 12 只左右。4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成立了研究小组,于 2009 年 1 月至 2010 年 6 月,深入保护区进行调研,通过广泛调查发现,天华山大熊猫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强度的森林采伐,改变了林分结构,造成局部大熊猫生境发生变化; 皆伐后人工栽植树种不科学(如落叶松、刺槐等) ,改变了栖息地乡土植被类型; 林区开发时,筑路的机器轰鸣声、炮声等惊扰了大熊猫及野生动物正常生活,
8、迫使其离开家园,向周边地区迁移; 木材集运、调运过程中的噪声对大熊猫生存构成威胁; 竹林开花减少了栖息地面积。自 1995 年至今,保护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竹林开花,造成竹子死亡,尤其是秦岭主脊两侧竹林开花最为严重。据调查统计,竹林开花面积达 2800ha。 林中空地的隔离。在保护区陡峭的山脊两侧因土层较薄常发生泥石流、坍塌等造成栖息地破碎化,尤其是 2002 年“6.9”特大洪灾对栖息地毁坏更为严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保护区建立以来,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 1000 余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标桩立界、宣传教育、人才培训、可行性研究、综合科学考察及总体规划设计等项目建设。但是,对大熊猫栖息地
9、恢复与优化方面投资不足,目前,天华山大熊猫栖息地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大熊猫可利用的有效栖息地面积不足; 52.竹林开花严重(据调查开花面积 2800ha) ,高海拔地区竹林天然更新恢复缓慢; 3.采伐迹地竹林质量差; 4.外来物种对栖息地的侵害(落叶松、刺槐等) ; 5.局地破碎化依然存在。 四、建议与对策 天华山是秦岭大熊猫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大熊猫的历史分布区,为了有效保护秦岭天华山大熊猫种群,不断优化栖息地质量,促进大熊猫生存与繁衍,针对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现状,拟采取以下保护管理措施: 1.加强保护管理。尽管秦岭已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但盗伐、偷猎现象依然存在,保护管理任
10、务繁重、责任重大,要积极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切实保护好天华山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遗传基因及各类生物种群生存、繁殖所需的生态环境,开展科学研究,拯救濒危物种,保护利用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探索自然资源发展演化规律,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2.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大熊猫栖息地。一是对竹林开花且自然恢复困难的地段进行人工造竹、补植,促进竹林恢复;二是对泥石流等造成的林中空地进行人工造林,栽植竹子或乡土树种,扩大栖息地面积。三是对过去人工栽植的落叶松林进行改造,重新栽植竹子或乡土树种,优化大熊猫栖息地。 3.开展野外巡护监测,准确掌握大熊猫栖息地变化状况。根据保护6区野生动物分布情况,设定
11、固定巡护监测样线及固定监测样地,适时开展大熊猫栖息地野外巡护监测,及时掌握野生动物活动状况及栖息地变化动态,为制定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由森工采育企业转型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内容多、任务重。保护区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克服体制不顺、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不利因素,根据保护区建设的轻重缓急,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秦岭生态脆弱已引起中国乃至全人类的极大关注。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进一步改善并优化大熊猫栖息地对保护天华山大熊猫种群乃至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