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417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摘要:论述了我国绿色建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阐述了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应注意的问题, 指出推广和实施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 环境 建筑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环保是广义的, 实施绿色建筑的宗旨, 除了要建设一个节约型的社会外, 更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只有把两者有机地整合为一个系统工程, 才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1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基

2、本体现主要有两点: (1)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 (2)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 2 绿色建筑的特征 (1)绿色化。遵循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等原则;2(2)以人为本。节能同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舒适性,保证人的健康; (3)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其地域条件; (4)整体设计。结合当地的诸多因素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3 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 CO2 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 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 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

3、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 1/3 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 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建筑师们跳出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

4、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4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绿色设计是设计方法集成和设计过程集成的集成设计,具有较强的3多学科交叉特性,其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和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1)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2)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利用并行工程技术,

5、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 二、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 绿色建筑与社会环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带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人文环境的建筑, 同时这些建筑又能与其周围环境相融合, 彰显城市的特色主题。而绿色建筑推行使用本地建材, 尊重地方历史文化传统, 汲取先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使节能、环保、舒适的理念得到贯彻和升华。如: 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先人创造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利用自然能源居住生活的建筑杰作, 窑洞背靠黄

6、土高坡, 依山而凿, 形成宽敞的空间, 向南开窗, 实现了合理采光, 造就了冬暖夏凉的自然环境。现在, 当地建筑师们对部分窑洞重4新进行了改造, 使改造后的窑洞能更多的吸收阳光, 改善了通风条件, 充分发挥了窑洞本身的节能效果, 可以称之为富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又如: 北京“北潞春”住宅小区是我国第一个生态住宅小区, 由于小区是建在陆地上的, 建筑师因地制宜, 设计了架空平台,平台下为车行道和停车位, 平台上作为人行道及小区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这一设计不仅实现了人车分流, 使车辆、行人各行其道, 减少了汽车的噪声污染, 给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同时还节约了填平洼地及修建停车场的费用。小区

7、建筑了一套中水处理设施, 生活用水通过中水处理后, 再储入消防水池, 当储水量超过一定标准后, 流入小区内的漏斗型储水池, 通过回渗补充地下水, 雨季还可以收集雨水。建成后, 不仅为小区增添了一道景观, 处理后的中水还可用来浇灌绿地。每年为物业管理部门节约了一大笔开销。小区在垃圾处理问题上, 通过构建垃圾焚烧炉, 自行消化生活垃圾, 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量还可再利用。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方面的独具匠心。 2 绿色建筑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基础, 建筑始终存在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中, 并与之不可分割。而绿色建筑则被看作是一种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新型建筑, 它的出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

8、再生的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的消耗, 产生最小的直接环境负荷。建造绿色建筑要从现实实际出发,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体现建筑与环境相融合的整体感。在具体建设的位置、标高、建筑色调、建筑平面、立面等都充分利用原地形、地貌、植被。力求自然、古朴, 和已有环境和谐交融, 使建筑与周围环5境景观交相辉映。 三、我国绿色建筑现状 2011 年全国刮起了一股“低碳风” 。据统计,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交的与之有关的议案提案占总量的 10% 左右, 多位政协委员提交了推进建筑节能的相关提案。目前, 在工业、建筑、交通传统三大高能耗领域, 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正不断上升, 并趋向节能减排的核心领域, 而在政策

9、层面, 建筑节能已成为成国家的重点课题。两会上,关于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建筑节能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 我国既有建筑达 400 多亿平方米, 同时, 每年新建 16 到 20 亿平方米; 然而, 我国建筑 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 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 2 到 3 倍; 截至 2009 年底, 全国绿色建筑仅 2000多万平方米, 不到既有建筑面积的 01 05%。 四、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1 绿色建筑与环境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

10、建筑是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建筑本身而言, 需要实现与内、外部的和谐。内部的和谐指的是应该不危害在其中居住的居民健康, 不应散发出有害气体, 有效阻断外界的有害物质的进入, 营造良好的内部生态系统。与外部的和谐指的是建筑要与环境相和谐, 应尽量减弱或避免产生外部污染。从建筑的全6生命周期来看, 建筑需要从开始施工、建造、使用, 直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都与环境相和谐。这就要求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都要精心对待。 五、绿色建筑应注意的问题 (1)经济环境下, 政府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 负责规范市场行为, 建设基础设施, 创造良好

11、的竞争环境。市场经济固有的竞争的自发性和无序性必须由政府加以规范和协调。例如, 在建筑物建设开工之前,必须由城市的规划部门进行总体规划。城市的规划者首先就需要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城市的建设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和谐, 各级领导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认真领会党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 按照绿色建筑的建设标准批准新项目, 以减少新建建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2)充分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企业和自然人的行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平台和基础, 国家利用财政和金融杠杆调节企业行为。 “绿色税收”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概念, 其实也是一个理念, 是所有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税

12、收的总称。除了与环境有关的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以外, 凡是能够间接地促进环境保护的税收, 如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 都可以纳入“绿色税收”的范畴。不论是企业的经营行为, 还是自然人的消费行为, 都会受到国家经济杠杆的影响和调控。 结束语 建设部根据我国政府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7这一指导思想, 适时地在行业中提出“绿色建筑”理念。经专家们多次论证, 首次在官方文件上给“绿色建筑”下定义, 那就是: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来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由此不难看出, 定义有三个要素, 一是节约资源, 二是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三是创建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其中的两个要素系国内事务,可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 唯独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隐含着对世界的承诺。 参考文献 1 吕东阳,徐常富. 浅析绿色建筑J. 价值工程. 2011(34) 2 曾庆华. 关于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的探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19) 3 房继永.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J. 华章. 2012(26) 4 马庆梅.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J. 民营科技. 2012(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