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网络语言的六书解读【摘要】网络语言伴随网络的兴起走到了世人面前,无论其如何变化,都或多或少和文字学中“六书”的造字方法和用字方法有关联。本文试图从这一观点出发,力求把网络语言更好的进行分类释义。 【关键词】网络语言 六书 造字法 释义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上交流时用一些音近、形近、义近的汉字,掺杂注音符号、字母、数字、图案而成的交流工具。最早始于 1982 年,IBM 公司的研究员斯科特?法尔曼在 BBS 上留言的时候在文本上输入了一个“:-) ”类似人形的笑脸符号,从此冰冷的网络世界增添了苦乐哀愁的形象表达。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字现象,本文从六书造字法的角度出发,研究网络语言的构成解析及分类释义
2、。 一、网络语言与“六书”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但是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此为核心。网络语言的形式十分多样,内容表达丰富,与“六书”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关系密切。以下分类述之: (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洁油,日月是也” , (许慎说文解字?叙2)按照这一解释,网络语言中象形文字主要有: 1.图形图像法 网络语言中出现的图形,你觉得它的意思大概像什么,往往就表达此含义。比如:源自日本网络语言的“Orz” ,这三个字母看上去像一个趴跪在地上的
3、人形,头首低垂。这个符号在网络语言中就用作表示“痛心疾首” 、 “懊悔” “佩服得五体投地”之意。又因为网络语言的高速传播性,迅速衍生出“orz(小孩) 、On(婴儿) 、 or2(屁股特别翘的) 、Xrz (爆炸头) 、prz(长发垂地的) 、TZ(头大的) ”等等变形,但是,他们利用象形表意的原则不变。 2.古文字借鉴法 这一类的象形语言主要是从古汉字中找原字,利用文字自身的象形特点赋予新意。最典型也最为著名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字,其原意为光明,来自甲骨文。但是因为它从字面上看,很像一张愁眉不展的国字型人脸,网民们迅速将其赋予“无可奈何、愁眉苦脸、压力巨大”的新意。与之类似的是“?” ,
4、其原型字来自于古汉语,原意通“梅” , 但是由于它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后引申为“两个发呆的人、无聊”等意。 (二)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许慎说文解字?叙)网络语言里面,运用符号表示意思的方法,就是典型的指事方法。 网络语言中的符号指示,主要是键盘中表示上下左右的“” ,被广大网民们赋意以表示心情、状态的起落。如: 3我此刻的心情真是七八。 (七上八下) 。 (三)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许慎说文解字?叙 )。通俗点讲,会意即指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并合其义而成新义。网络语言中,如果按照会
5、意字的意思解释,下列网络语言就不难理解其意了: 比如,网络语言在刚刚传入大陆地区时, “弓虽”一词迅速在网民中流行开来,分析其意思,无非就是借用简化汉字“强”拆分而成。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在网络语言中看到两个偏旁或者单字组成的语句,你只要试着把它们合并理解就是。比如:“彳壬彳可” (任何) 、 “丁页”(顶)等等。 (四)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许慎说文解字?叙 ) 。形声字作为中国汉字中规模庞大的群体,造字概念早就深入人心。因此,如果在网络中遇到类似文字,解读的诀窍就在于:和解读形声字类似,认字认半边。比如: “?璐笾,?。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 “?
6、嘟卟?噫?。 ”(我饿到连动都不愿意动) 。 (五)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叙 ) 。意思是归于同一部类的字,它们的字义可以互为训释。严格的说,网络语言中,虽然没有符合“建类一首”规范要求的文字符号,但是前文说过,网络4语言在流行过程中,大量的地方方言、甚至是日文等外文字符掺杂其中。这些地方方言针对同一事物,出现的异型异音的字。不难看出,这类网络语言就可以看做是“转注”方法的运用。举例如下: 地方方言的引入: 闽南语:街系挖?喀!(这是我的脚。 ) 客家话:毛(么) ,偶(我) ,木有(没有)等等。 2.日语等外语的引入: 日文用语:私今天没事做。 (私:我) 。
7、 豸酉儿(猫儿) 。 英文用语:这是我的唉低。 (唉低:ID(identity) ) 。 今天好 happy (黑皮) (耶比) 。 (六)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攀,令长楚逛。 ”(叙 ) 。分析网络语言,假借一般使用谐音借用类:包括借用谐音字符、字母、数字等等情况。常见的谐音利用主要有:+U!(加油) ,好好!(好好呀) ,没U(没有) ,1 切斗 4 幻 j,b 倒挖 d!(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 。二、结语 今天,对于网络语言的关注必然不能只限于本文提及的语言及意义解读层面。网络语言无论是初期的大量符号以及省略语的使用,还是到了现今网络语言的大量运用,都体现出它极强的社会性及传播性。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已经从网络走向现实,它们带来的语言、社会、文化、5心理各个方面的冲击,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孙琦.为火星文寻根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 (04). 2安东.今天你火星文了吗J.台声,200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