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结合摘要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是学校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不竭的精神动力,对推动学校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已被许多优秀的学校所证实。德育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德育工作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团结和动员全体师生员工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努力工作方面,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职校独有的优势。本文就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来具体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德育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7-0104-02 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在学校有交叉,有重合,不能相互代替,必须有机结合。优秀成熟的校园文化可以很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强有力的德育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 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有特定的含义和内容,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21.1 所属范畴不同,研究领域相同 校园文化源于学校管理,应用于学校管理,是直接或间接指导和规范教育教学及师生员工行为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属于管理的范畴。德育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是学校工作和
3、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它是在党的领导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人、说服人、转变人的行为,提高人的德育素质的实践活动,属于政治范畴。 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研究的领域都是意识形态。校园文化是通过研究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人的意识形态中形成理念,按照人类意识形态的认知规律,把这种理念深植于人们的观念中,以形成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德育工作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改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规范。 1.2 适用范围不同,工作对象相同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
4、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组织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一个学校的远景目标、理念及行为规范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并成为自觉行动后,便成为这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不能照搬和模仿的。而广义的德育工作内容,对每一所学校都适合。 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本化”原则,即“以人为本”的特征。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核心问题是“人心” 。它是着力研究人的德育3品德形成、变化、发展的规律,如何对人们进行德育工作的规律。二者都是围绕人展开工作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3 作用方式不同,引导效果相同
5、 校园文化一般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实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和载体,它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校园制度文化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不可缺少的保障机制。所以,校园文化对校园人有着浸泡、熏陶、约束的“文化场”作用。而德育工作,是应用科学真理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只能采取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办法。深入细致的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而不能采取行政的、强制的和压服的办法,来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二者虽作用方式不同,
6、但引导效果相同,都在帮助人正确看待和处理事物,引导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结合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形式。德育工作通过校园文化的特殊功能去实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者在学校内部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2.1 二者结合是德育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融合的需要 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 ,它是4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深刻的“强制性”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氛围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具有对学校
7、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德育工作的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他各项工作相结合。采取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从而达到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工作方法,通过细致入微的德育工作,为师生员工提供精神动力。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调动和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显然,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上找到了契合点,德育工作与学校管理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更具体,内容更丰富,拓展了视野,增添了活力。 2.2 二者的结合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需要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中职生德育工作既面临有
8、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诚然,社会经济形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变化,迫切要求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丰富载体。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成为德育工作探索创新的载体和实现形式的补充。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过程,变成用“学校精神”和校园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并实现其培养目标的过程。使德育教育贴近时代脉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其更富有人文精神,更具有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建设的好,文化管理推进有效,那么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就在其中了。 3 充分发挥校
9、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教育功能 5校园文化的功能是说校园文化发挥作用的能力。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它集中地体现在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上。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德育工作的延伸与拓展,能很好地显现其德育教育功能,如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等等。 3.1 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能对学校和全体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一是对学校成员个体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学校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 “强制性”感染力的约束,在学校内部形成师生员工认可和接受的观念意识、行为规范等。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
10、学生为中心,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勤学、多能、诚信、健体”的校训;“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学为上岗就业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的工作指导原则,等等。这些具有校园文化核心价值取向的理念,形成了师生员工的整体意识,对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学校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导向功能。 3.2 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一种价值观被师生员工共同认可后,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剂,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为出发点,通过引导、教育等方式,牢牢抓住教职员工的心,重视人的价值,
11、这正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将“以人为本、民主办学、以法治校”作为6办学方针;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教职员工的天职;将改善教职员工的生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视教职员工为学校最大的财富,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用“常怀忧患之心,更立发展之志,勇创一流职院”作为凝聚教职员工的精神动力和目标。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熏染下,增强了教职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宿感,以及立志改变学校面貌的使命感。靠着这种凝聚力所焕发出来的拼搏精神,这几年学校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正是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 3.3 激励
12、功能 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它体现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活动和制度文化建设诸方面。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在干部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洁、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在学生中树立起“勤奋学习、健康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文明诚信”的优良学风。将校园文化活动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如升旗仪式、入党入团仪式教育系列;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教育系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教育系列等。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建立了奖学金制度、推优评先制度、名师命名制度、职称评聘制度等。将师生员工个人追求的目标与学校目标统一起来,将人们的行为引导到实现学校整体目标的轨道上来。可见,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与7德育工作的教育功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结合,必须围绕着学校中心工作来实践。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我们要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努力构建民主的、公平的、友爱的、稳定有序且充满创造活力的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