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农田灌溉工程及灌溉工具的发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585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述农田灌溉工程及灌溉工具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述农田灌溉工程及灌溉工具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述农田灌溉工程及灌溉工具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述农田灌溉工程及灌溉工具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述农田灌溉工程及灌溉工具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试述农田灌溉工程及灌溉工具的发展摘要:本文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灌溉工具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我国灌溉工程用水管理机制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对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灌溉工具、用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从 20 世纪初,劳动人民就利用经验发展了一系列农田灌溉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建设节水示范区、农业高产高效田等灌区,技术设备先进,资金投入比较充分,技术力量较强,农业发展迅速。但是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像开采浪费、利用率低、管理效率低等问题较为普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引导全

2、国农田灌溉技术变革,全面实现农业高效用水。 1 我国灌溉工具的发展 1.1 近代发展 20 世纪初,我国就开始运用机械进行排灌,南方的杭州嘉兴,湖州及太湖附近,首先采用小型抽水机和煤气机拖带龙骨车,进行提水灌溉。20 世纪 30 年代,水利专家李仪祉在陕西创建了泾惠渠,渭惠渠和洛惠渠等大型灌区,有了正规的规划设计,重视科学管理,至今积累了一套灌区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并发挥着巨大的工程效益。 21.2 现代发展 解放以后新中国设计和制造了许多大型的水泵和大量的小型农用泵,还发展了一种利用水力提水的水轮泵,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影响。目前,农田排灌使用最多的是离心泵、轴流泵、混合泵,在北方地区还广泛地使用

3、井泵(深井泵、浅井泵)潜水泵,抽取地下水灌溉。南方水力资源丰富,在丘陵地带,利用水轮泵提水灌溉。北部地区根据气候的特点,采用传统的风轮式摇臂连杆传动结构活塞式水泵,既适合深井小流量高扬程提水,也适宜浅井大流量低扬程提水,大机型已经应用于大面积的农田灌溉和排水。 2 我国农田灌溉工程用水管理机制发展 2. 1 我国农田灌溉用水管理机制发展 我国农田灌溉用水管理机制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两个个阶段: (1)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 是我国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的时期。灌区的各项费用由各级财政统一拨付。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直接指挥着灌区的经营活动,

4、 管理机构实行的是指令性的管理体制。 (2)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实施管理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阶段。20 世 80 年代, 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 灌溉管理体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政府包办转到管理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通过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 引入了竞争机制, 优化了人员组合, 加强了用水管理。但随着农业生产体制的深化改革, 灌区承包责任制的缺陷逐步暴露出来。诸如在进行承包经营的时候, 确定承包指标( 包括财务收入、工程完好率、灌溉面积、3增产效益、水的利用率等) 的操作比较困难, 形成承包者向政府争利益、要政策, 而政府对承包者的短期行为无法约束; 反

5、之, 政府对灌区不恰当的干预行为也影响了管理单位的积极性。 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农田灌溉用水管理机制存在很多问题: ( 1) 重建设、轻改革、轻管理的倾向仍然存在。1998 年长江洪水后, 水利部把改造大型灌区作为农村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出重点抓好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工作, 集中精力进行灌区节水改造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 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经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因为大中型灌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形成的旧观念根深蒂固, 改革的难度很大, 相当多的地方领导和灌区领导仍是跑项目积极, 对改革缺乏信心, 不深入调查研究。( 2) 灌区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

6、革没有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缺乏必要的管理政策。( 3) 管理水平落后, 缺乏一定的标准。 ( 4) 虽然有一些节水政策, 但因监督实施不力,未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法规体系还须进一步完善; 再加上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机制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 也没有将这种投入机制量化, 并且用法律固定下来, 致使人们无法操作、无法检查。 3 节水发展措施 3.1 开源节流,努力缓解水资源短缺 对水资源进行全方位管理,限制和杜绝地下水资源的盲目无序开采,在控制使用地下水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拦截利用大气降水和过境水,特别是地下水资源匮乏的山丘区,应充分利用荒山面积大等优势,大力4兴建坑塘、水窖等投

7、资少见效快的微集雨工程,拦蓄大气降水,发展节水灌溉,同时,通过建设房顶接水工程,解决饮水困难,发展庭院经济。3. 2 合理进行水价改革, 完善水价体系 合理制定水价,杜绝浪费现象。 ( 1) 水价改革和体制改革应同步进行。 ( 2) 研究、出台水价改革配套政策。要构建科学的水价政策框架, 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水价管理体系。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受益面积的核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经营性效益与公益性效益的分摊、人员定编以及各项经济指标的核定等, 都要有统一、规范、科学、合理的规定, 以增强水价政策的可操作性, 避免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核定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3) 因地制宜地推行多种水费征收模式。

8、水费征收方式应根据各地实际, 采取不同的征收模式。可以承包经营, 也可以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并由其代收水费, 或者按面积配水, 买断经营( 具体做法是 总额承包, 自负盈亏, 超收归己) 等。 3.3 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 在全面推广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节水效果明显的喷滴、微灌溉,通过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强力推行现代节水技术,凡是新增加的机井工程必须配套节水灌溉设施,成为喷滴、微灌面积,因资金问题一时不能发展喷滴微灌的,也要在建设时考虑将来与喷滴灌溉对接。通过普及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53.4 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 在农业灌溉发展进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农作

9、物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使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积极发展与节水灌溉技术相适应的高效经济作物,不断提高产出投入比和单位水的产出效益,同时,还要因地制宜的发展耐旱优良作物,减少灌溉水的需求量。 4 结语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发明了日益先进的灌溉工具,并积累了丰富的水利经验 各种灌溉机械在实际利用中的综合互补,为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 水利行业及其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在管理体制、经营、水价、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卓有成效, 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我们承认,灌溉工程但仍远滞后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滞后于国民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对水的需求, 不适应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对此, 政府水行政部门和水管单位, 要有清醒和正确的认识, 从战略的高度, 认真总结、分析、研究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水管理的特点,因地制宜的找到解决办法,以引导全国农田灌溉技术的变革健康发展,全面实现农业高效用水。 参考文献: 1吴普特.制约我国农业高效用水发展的主导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2,2 2姚鹏飞.高效用水与农田灌溉技术变革.J 吉 林 农 业,2012,3 3王继鹏.农田灌溉工程及灌溉工具的发展J.2009,16(2)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