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 会 保 障 理 论 重 点 2015 第一章 P01 社会保障概念: 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的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医疗保险的提供,以及有子女家庭补贴的提供。 P03 贝弗里奇报告的 4 条基本原则: ( 1) 普遍性原则 ( 2) 满足最低需求原则 ( 3) 充分就业原则 ( 4) 费用共担原则 P03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 1.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证 2. 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3.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顺利
2、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P04 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一、 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二、 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三、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四、 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五、 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P07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由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和 社会优抚 四部分组成的 P13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 1) 全民保障 ( 2) 各种保障待遇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强调了社会保障的平等性与普遍性 ( 3) 政府统一管理,全国最高领导机构是卫生和社会保障部 ( 4) 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 P13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社会保障支出
3、增长过快,财政不堪重负 ( 2) 高福利容易养懒罚勤 ( 3) 高赋税影响了企业的竞争活力 ( 4) 社会保障的服务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P15 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发展? 第二章 P24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 一、 民主社会主义学派 二、 自由主义社会学派 三、 中间道路学派:他们既不同意完全的自由放任,也不支持民主社会主义学 派的主张;他们是反集体主义者,但不是反对国家干预者。因而,后人把他们称为中间道路学派。 P26 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 在经济上,主张采取混合经济与国家干预并行的模式,主张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推进福利国家政策,提倡劳资合作,强调通过高额累进税对收入和
4、财富进行再分配,以使无法从市场中满足需要的个人和家庭得到支持。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认为国家对公民的福祉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政府的角色是为社会中有需要的个人提供资金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公平。 在社会理想上,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拒绝暴力革 命,主张通过社会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 在社会福利方面,认为社会福利是以国家经济繁荣为目的的投资,可以充当刺激消费和生产的手段,因而主张被告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 在价值取向上,民主社会主义学派推崇自由、平等和博爱。 P29 中间道路学派的基本观点: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首先,认为国家是用来解决社会问题、消除不平等和不公正的责任主体,因此,
5、应对福利的提高负主要责任 在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上,中间道路学派十分强调社会的整体性,为了保持其整体性,就必须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在福利服务的提供上,认为国家提供福利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同时,福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还应注意提高效率。 在价值取向上,中间道路学派认为,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来说,个人责任是至关重要的。 P37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1. 提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2. 阐明保险基金的来源 3. 阐述社会保障的分配 4. 阐释社会保障的功能 5.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 第三章 P46 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
6、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P47 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有: (一) 财政拨款 (二) 社会保险费(税) (三) 基金运营收入 (四) 其他资金 P49 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 (一)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的安定 (二) 发挥保险互济的作用,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三) 发挥基金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P49 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 (一) 基金的共担性 (二) 基金的共济性 (三) 基金的公益性 (四) 基金的强制性 (五) 基金的保值性 (六) 基金的监督性 P53 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原则: 1.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兼顾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政
7、治目标,同时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2.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重视宏观制度方式选择,同时也应重视微观领域的技术设计与应用 3.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选择要对应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 P55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表: 分类 形式 特点 优点 缺点 筹资模式 现收现付制 社会共济性较强,费率调整灵活并易于操作 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 难以应付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需要 完全积累制 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缴费率 具有较强的储蓄功能,不存在支付危机 容易受特价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部分积累制 相对较为稳定 筹资对象易于接受,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支付需要 确定收费率以
8、及基金的储备额度相对较难 管理方式 社会统筹 模式 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支付 社会公共基金,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功能 收缴困难,不得调动个人积极性 个人账户 模式 个人缴纳,自我受益 能够提高个人的积极性 共济性和互助性较差 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 包括公共所有和个人所有两部分 具有共济性,还能调动个人积极性 共济性关于社会统筹模式 筹资形式 缴费制 以缴费的形式缴纳 每个项目的缴纳有相关的办法 项目一般比较复杂 缴税制 以税收的形式缴纳 具有强制性、项目税法简洁明了的特点 对相关的基础设施要求较高 储蓄制 以储蓄的形式缴纳 能够提高个人的各级性 共济性和互助性较差 P59
9、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新途径: (一) 开征社会保障税 (二) 发行社会保障专项国债 (三) 有偿转让部分国有土地的使用权 (四) 发行社会保障彩票 P63 国际经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三种模式: 1. 完全自由的零售市场模式 2. 间接投资模式 3. 国家计划模式 第四章 P74 社会保险的含义: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收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P75 社会保险的特征: 1. 保障性 2. 法定性 3. 互济性 4. 福利性 5. 普遍性 P76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1. 实
10、施范围和对象不同 2. 职责不同 3. 分配原则和保障水平不同 P77 社会保险的功能: 1. 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安定社会 2. 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 3. 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4. 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5. 被告收入再分票,适当调节劳动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P77 社会保险的意义: ( 1) 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 2) 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推进劳动制度改革 ( 3) 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启动失业,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P79 社会保险产生的主观条件: 1. 人们对既定社会经济环境依赖心理的转变 2. 人们对劳动危
11、险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收入损失所持的侥幸心理的转变 3. 人们对自身利益的比较选择结果的不同 P81 社会保险产生的客观条件: 1. 劳动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危害程度 2. 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基础 P85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区别: 1. 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的差异 2. 经营管理的主体不同 3. 经营原则与实施的方式不同 4. 保险覆盖面不同 5. 保险费的负担原则与保障水平不同 6. 保险基金筹集的方式和水平不同 7. 立法范畴不同 8. 舆论监督的差异性 P92 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覆盖面问题 2. 管理体制问题 3. 社保基金问题 4. 社保法律问
12、题 第五章 P98 养老保险的概念: 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 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P99 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一) 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二) 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三) 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P101 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 (一) 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 养老保险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需要的 (三) 养老保险是社会运行与发展的需要 (四) 实行养老保险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代际接替及协调发展 P1
13、03 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一) 绝对金额制 (二) 薪资比例制 世界各国 一般采用上述的一种方法计算养老金,但也有两种方法都采用的,既实行国民年金 ,又实行就业相关年金。前一种年金常采用绝对金额制,后一种年金则采用薪资比例制。 P107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1. 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2. 养老保障的目标是广度而不是力度 3. 在某些情况下职工有可能发生损失 P111 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 多样化趋势 二、 效率优先趋势 三、 基金运营商业化趋势 四、 给付年龄提高的趋势 五、 重归家庭趋势 六、 分步走的趋势 第六章 P115 国务院于 1999 年
14、 1 月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在 1993 年国有企业职工行业保险规定的基础上,对原制度框架在若干重要方面进行了关键性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将制度正式全名为“失业保险”,相应地,将“待业救济金”正式改为“失业保险金” 2. 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至城镇各类企事业单位 3. 调整了失业保险费的缴费比例,确立了单位与个人的保险费分担机制 4. 将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与最低工资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挂钩 5. 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 P118 失业保险的类型: 1. 按照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是否具有强 制性,可将失业保险分为强制性失业保险和非强制性失业
15、保险 2. 按照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可将失业保险分为权利型失业保险和调查型失业保险 3. 按照失业保险制度层次上的不同安排,可将失业保险分为单层次失业保险和多层次失业保险 P119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措方式: ( 1) 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 2) 由企业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 ( 3) 由政府和卒业双方共同负担 ( 4) 由企业一方全部负担 ( 5) 由政府 全部负担 ( 6) 由个人全部负担 P122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 对建立社会失业保险制度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 二、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不足 三、 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失业
16、者再就业方面的功能较弱 四、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制度缺陷 P128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一、 失业保险制度的制度改进 二、 增强失业保险制度对促进就业的功能 三、 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 第七章 P136 医疗社会保险的概念: 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P137 医疗社会保险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 强制性 第二, 社会共同责任和分担风险原则 第三, 保障性 P138 医疗社会保险与商业医 疗保险的联系: 1. 从保障范围来说,可以互为补充 2. 从保障方式来说,二者之间是互助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
17、 3. 从社会发展需求看,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具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功能 4. 从给付的标准看,社会医疗保险首先考虑的是国民的最低或最基本的医疗需求,这是由社会医疗保险的既定职能和普遍性原则决定的 P139 医疗社会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区别: 1. 从事业务所采取的手段不同 2. 覆盖对象有区别 3. 保障性质不同 4. 运行机制不同 P140 补充医疗保险的定义: 补充医疗保险是指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为部分收入较高的行业或单位维持较高的医疗需求而设立的医疗保险形式 P143 医疗社会保险给付原则: 1. 公正原则 2. 适当原则 3. 连续性原则 P144 医疗保险的特点: 第一, 医
18、疗社会保险具有普遍性 第二, 医疗社会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第三, 医疗社会保险采用医疗给付的补偿形式 第四, 医疗社会保险涉及面广,更具复杂性 P156 中国医疗保险改革方向存在的问题: 一是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减少,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不断上升 二是药价虚高,“以药养医”仍未提到有效遏制,使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是我国特别是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四是制度的某些规定存在漏洞 五是医疗保险市场不公平现象严重 六是医疗资源结构设计不科学 第八章 P167 工伤的含义: 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岗位上,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的或由于劳动条件、作业环境所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病的总称,它随着
19、现代化工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化、社会化的发展而发展。 P167 工伤保险是含义: 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 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P167 工伤保险的功能: 1.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是国家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劳动者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 2. 工伤保险因其保障了工伤职工医疗及其基本生活、伤残抚恤和遗属抚恤,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职工和家属的后顾之忧,从而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职工的尊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 建立工伤保险有利于促进安全生
20、产,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工伤社会保险与生产单位改善劳动条件、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医疗健康水平、开展社会 服务等工作紧密相连,对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防治或减少工伤、职业病,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4. 工伤保险保障了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安定 P169 工伤社会保险的原则: 一、 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二、 差别费率原则 三、 完整补偿原则 P173 国外工伤保险制度的类型: (一) 社会工伤保险制度 (二) 雇主责任制的工伤保险制度 (三) 私人保险性的工伤保险制度 P177 工伤保险制度的内容: (一) 工伤认定 (二) 工伤
21、保险待遇问题 (三) 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 P180 工伤预防是指: 事先防范职业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 P182 工伤康复是 :对工伤职工进行的一系列康复工作。这些康复工作可以概括为:综合协调使用药物、度假疗养或教育措施,使残疾人恢复一定的工作、生活能力。这个过程包括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 P183 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 1. 覆盖面不够 2. 从费率机制上看,缺乏科学完善的费率系统 3. 从补偿水平上看,工伤医疗费用支出过高而各项保险待遇支出偏低 4. 从资金筹集上看,尚未建立规范、科
22、学 的收缴制度,粗放式的收缴方法造成的“以支定收”的原则没有落到实处 5. 从管理制度上看,各地区从事工伤保险的人员过少,素质上良莠不齐,导致工伤保险工作管理粗糙,系统性、连续性差 6. 从职业康复和工伤预防上看,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只偏重于待遇的处理,对预防与康复没有做出特别的必要的要求 7. 在职业病方面,由于少数外交企业危害因素的转嫁和一些合资、乡镇及私营企业对职业危害的疏忽管理,职业病的呈上升趋势,在个别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P184 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对策: 一、 建立科学有效的费率机制 二、 加强工伤保险的制 度管理 三、 重视职业康复工作 四、 加强工伤保险与工
23、伤预防相结合 第九章 P187 生育保险是指 :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中学收入来源时,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初值保险制度。 P187 生育保险的具体内容: 1. 生育津贴 2. 医疗护理 3. 生育补助 4. 生育休假 P190 生育保险的特点: 1. 生产保险的覆盖面仅限于女性 2. 给付项目多 3. 标准高 4. 生育期间的医疗服务主要以保健、咨询、检查为主,与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以治疗为主有所不同 5. 生育保险实行“产前与产后都应享受的原则” 6. 无论女职工妊娠结果如何,均可以按照规定得到补偿 P190 生育保险的作用和意义: 1. 保证女职工的身体健康
24、和劳动力的再生产 2. 有利于延续后代,保证劳动力的连续再生产 3. 可以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 P197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要注意的问题: 一、 生育保险的统筹覆盖面还比较低 二、 生育保险费用的筹资渠道单一,仍未摆脱传统的企业保险模式 三、 生育保险统筹各地差异较大 四、 生育保险基金运作和管理中的风险较大 五、 生育社会保险难以实现职工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均衡 第十章 P201 住房保障制度是指: 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是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设置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方式 P201 住房保障的形
25、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明帖和暗帖 P205 西方各国住房保障体制: (一) 西方国家住房保障的法律体系 (二) 西方国家住房保障的实施机构体系 P215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 制定相应的住房保障法规 (二) 政府应作为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主体 (三) 注意住房保障的层次性 (四) 大力发展住房金融 (五) 健全、完善其他保障制度 第十一章 P221 社会福利的内 容 : 既包括由国家和社会举办的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的公益性事业,也包括由国家和社会举办的以某一特定群体为对象的专门性福利事业,还包括国家发放的各种福利性补贴。 P221 社会福利的对象: 关于社会福利的对象,可以认为社会
26、福利的对象和社会保障的对象是重叠的,都是为了民生问题。但是民生问题有两个层次,一是经济收讫保障的层次,一是包括精神生活在内的生活保障层次。社会福利需要解决的主要是后者,社会福利既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又以某一特定群体为对象。 P221 社会福利的特性: 1. 社会福利具有普遍性 2. 社会福利具有更明显 的公平性 3. 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具有单向性 P222 社会福利的意义: 1. 举办社会福利,有利于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需要 2. 举办社会福利,有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精神生活需求 3. 举办社会福利,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P237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思路是: 1. 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责任和职能 2. 将社区作为社会福利的重要载体 3. 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福利的新机制 第十二章 P243 社会优抚制度是 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P244 社会优抚的内容: (一) 死亡抚恤 (二) 伤残抚恤 (三) 社会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