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质量检验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只有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发展壮大。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准化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通过阐述质量检验标准化与企业管理的密切关系,分析质量标准化与企业管理的密切关系,提出企业如何通过加强质量检验标准化的基础工作,推动企业在日常管理的应用,使得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并得到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标准化; 质量管理;相互关系;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得到了进
2、一步的巩固。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处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经营,惟有通过建构自身的标准化体系,才能通过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获得市场先机。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全面开展质量管理,不仅是企业增强整体素质、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企业持续、快速、稳步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客观需求。 一、现代质量管理之父-爱德华兹?戴明博士 2质量管理(英文简称:QM)是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活动。早在20 世纪初美国人爱德华兹?戴明博士就提出了 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质量管
3、理)的定义。但是这一定义的实施确是由日本人在二战后实行的。 1950 年以后日本开始在企业推广和的普及被称为 TQC(Total Quality Control)的管理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理论的反复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管理方式,构成了日本企业的竞争力。1980 年代以后 TQC 以及 QC 小组活动等迅速向国外推广普及,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形成新的方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70 年代以后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进入 80 年代日本企业在许多产业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并且许多产业都超过美英法等发达国家。 到了 1980 年美国 NBC 电视台播放了日本能够做到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的电
4、视记录片。记录片在介绍日本的产品以其优异的质量创造日本经济奇迹的同时,第 1 次向美国人介绍了戴明(Edward Deming)以及戴明在创造日本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全美国 1400 万观看了这个节目,引起强烈反响,该节目的录象带发行了数千套,创下历史的最高记录。这反映了当时美国市场相继被日本产品占领,美国企业亟亟可危,美国国民强烈的焦急感,以及希望美国经济复兴的愿望。戴明所在的乔治华盛顿大学举办的戴明讲座由第 1 次的 8 人,第 2 次 18 人,第 3 回 80人,在一年内达到一次讲座 500 人,到 1993 年 12 月戴明 93 岁去世,每年有 2 万人,总人数达到 20 万人,创
5、造了最高的讲座记录。 且看 1980 年,IBM 与日本零售商对产品缺陷的一个小事: 3IBM 要求产品缺陷率在 1.5%-这已是当时北美地区的最高水平; 日本供应商听到后回了封信:我们把缺陷零部件和其它零部件用塑料分开,另我们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要 1.5%的缺陷零部件,为方便起见我们分开包装。 由此可见,质量管理对企业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是非常突出、非常重要的。 二、质量检验标准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纵观质量管理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我们不难发现,标准化始终伴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而发展,而质量管理也同样离不开标准化: 1.在质量检验阶段,人们的质量管理工作仅仅局限于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其方式是对产品严格
6、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在这期间,检验部门从生产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了专职的检验部门。在这一阶段中,产品标准贯穿了产品设计、制造和检验的始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因此标准化实际上是质量管理的直接手段。 2.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对产品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已经不能适应大批量、大规模生产的检验要求了,因此抽样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改变了过去仅依赖“事后检验”来保证质量的弊端,对产品的质量管理能够做到事先预防和控制,不但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在生产过程中预防废品的出现,在这一阶段中,标准化成为了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的重要手段。 3.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随着科学技
7、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提出通过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4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对标准化的需求更为迫切,标准化的程度也更高。 三、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质量管理从一开始就是从制订标准着手的,发展到现代质量管理后,企业更是强调标准化管理。如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质上就是企业的全面标准化管理,产品的质量标准即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指标就是企业管理目标在质量方面的具体化和定量化。它为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等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靠的有法律效力的依据,
8、同时也为质量管理提供了目标。原材料、燃料、动力、配套产品、外购件等是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它们的标准化,使企业内各分系统之间建立了技术统一性,保证了整个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最佳。至于企业内各种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实施,既是为了确保企业的工作质量,也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标准的顺利实施。 四、质量管理的开展使企业标准化更具有科学性 质量管理是运用各种科学方法的综合质量管理,它改变了那种办事无标准、无规范,管理和工作不讲科学的主观随意性恶习,而是一切按科学办事,凭数据说话,实现了科学管理。如全面质量管理中常用到的概率数理统计方法,就是研究在偶然事件中隐蔽着的特性的一门数学学科,运用
9、这种数学方法就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围绕产品质量的各种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从中找出产品质量变化的规律,从而为产品质量5修订提供科学的依据。 五、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推进质量管理 通过上述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标准化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一个管理者不容忽视的,只有努力夯实企业标准化基础,企业的质量管理才能取得实效。如何强化标准化基础,推进全面质量管理: 首先,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人员必须克服消极被动的思想,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目标,随时把握市场的脉搏和与企业的经营方向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研究制定本企业标准化工作方向、计划和措施,用以
10、指导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其次,企业领导者要强化标准化意识。如果企业领导认识到没有企业标准化便没有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就会把企业标准化放在重要位置,标准化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就会从标准化工作中得到很大收益。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与之相应的推荐性标准范围的扩大,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参与竞争的要求,不断地制修订标准,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标准,要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强制性标准,接受和采用国家指导性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和用户要求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六、结束语 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如今有很多企业的成功都在告诉我们,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重要6基础,也是促进技术进步,改进质量,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当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这样,企业才可在当今如此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并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赵淑英.利用科技档案提高经济效益J.赤峰学院学报,2011(2). 2于丹.化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1(3). 3张公绪、孙静,质量工程师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年 9 月. 4张天星.企业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思考J.甘肃冶金,2011(4). 5刘彦丽.从有偿服务现象探析科技档案的信息开发J.兰台世界,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