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2 年经济回顾与 2013 年展望回顾总结全国和全区 2012 年经济的成绩和问题,分析研判 2013 年经济发展走势,对于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全国发展的大环境中推动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国经济回顾 2012 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遇到较大困难。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开拓前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可以用
2、“筑底回升、稳中有进”两句话来概括。 1.筑底回升的态势 八年来首次调低经济增长预期。2012 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这是自 2005 年以来第一次降低经济增速目标,目的是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从 2012 年经济运行情况看,在稳增长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的内生力量逐渐形成,经济增速从 9 月份开始企稳回升,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能够圆满实现。 经济实现止跌回升。我国 GDP 增速从 2011 年一季度开始连续 7 个季2度下行,2012 年一季度增长 8.1%、二季度增长 7.6%、三季度增
3、长7.4%。由于中央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 9 月已经出现积极变化的迹象,到 11 月,从缓中趋稳走向筑底回升的态势进一步确立。GDP 增速连续两个季度跌破 8%,但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经济增速连续回落且跌破 7.5%,但没有出现通货紧缩。这表明这一轮经济回落与 19971998 年、20082009 年的经济回落有本质性差异。 民间投资比重提高。前 11 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25 亿元,同比增长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同比加快 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 32.62 万亿元,增长 20.7%,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20.16 万亿元,
4、增长 25%,比重达到61.8%。 先行指标显示回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数据,2012 年 12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6%,与上月持平,这是 PMI 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位于 50%荣枯线上方。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数,由五个扩散指数即订单、生产、雇员、配送、库存指数加权而成,是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PMI 指数自 2012 年 9 月以来持续稳步小幅回升,连续三个月保持在 50%以上,显示经济温和回升态势基本确立,为 2013 年经济运行奠定了良好开局。而 10 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连续 5
5、 个月低于 50%,显示全球制造业仍处于萎缩区域。 这一轮经济回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具有一定的超预期性,是国内和国际、经济和非经济、长期积累和近期新增、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3体制和制度、可控和不可控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拉动经济的三大需求分析经济回落的原因,2012 年前三季度出口下降幅度最大,投资下降速度较大,消费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是因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国际市场不景气,加上我国外贸发展方式问题,出口受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的。投资增速较大幅度下降,是因为房地产投资下降,高铁、高速公路建设减速,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和民间融资困局等等,这些是
6、主动调控的、必需的,不调控后果不堪设想。消费增长速度下降,是因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且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然不到位,这些是可控的,经过努力可以改善。 在中央的及时有效调控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经济正在筑底回升,将走上新一轮复苏。但这一轮复苏难以重现以往的强劲势头,不可能再恢复到长期保持高速增长,而可能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因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正在下降,全球化红利在衰退、人口红利在减弱、制度红利在下滑、资源红利在枯竭、环境红利将不复存在。所以,这一轮复苏的动力,不来源于出口和房地产反弹,而来源于消费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来源于以往大规模刺激政策,而
7、来源于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不来源于资源和环境红利,而来源于改革和创新红利。应坚持稳中求进,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2.稳中有进的成效 消费贡献率超过投资。从 2012 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的动力看,内需4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 105.5%,外需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5.5%,经济发展已经建立在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上;在内需拉动的份额中,消费占55%,投资占 50.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 2006 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预计全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 55%左右,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引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1 万亿元,增长 14%左右。 服务业发展带动就
8、业。尽管经济增速已连续 7 个季度放缓,但前 11个月,有 1202 万人实现就业,同比增长 4%,城镇新增就业数量超过历史同期,创历史新高已成定局。2011 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 1221 万人,是2004 年以来最佳。就业稳中向好,让数亿劳动者拥有稳定的收入,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如此佳绩,放在全球也抢眼。就业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2012 年经济增速放缓,为什么就业没受影响?在前三季度 7.7%的GDP 增速下,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 43.8%,比 2011 年同期提升了 1.2 个百分点,而这正是吸纳就业多的领域。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如果有好的经济结构,即使速度低一点,
9、也会由于服务业比重较高而能够吸纳较多就业,也会由于消费比重较高而使百姓福利较快增加。 城乡收入差距在缩小。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427元,同比名义增长 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6778 元,同比名义增长 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两者都跑赢了 GDP 前三季度 7.7%的增速,为“收入倍增”目标的实现释放了积极信号。城乡之间的收入比已经从 2009 年的 3.33 降至2011 年的 3.13。2012 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城镇居民5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 2.5 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喇叭口”有
10、收拢迹象。 “绿色突围”迹象显现。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4%,远高于去年同期 1.6%的降幅,资源环境正在“绿色突围” 。截至 2012 年 10 月底,全国 6000 千瓦以上水电厂装机容量已达20632 万千瓦,并网风电装机达到 5589 万千瓦。继本世纪初我国水电装机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之后,2012 年我国风电装机也超过美国,升至全球榜首。在以水电、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我国发电装机规模雄踞世界第一。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从 2002 年的 103 万人增加到 2011 年的 288 万人,年均增长 12%,居世界第一位;国际论文数量连续 5
11、 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数从 2002 年的 1.56 万件大幅增加到 2011 年的 17.2 万件,居世界第三位;国家财政科技拨款 2011 年达到 4900 亿元,研发投入占 GDP 比例达 1.83%,总量达 8600 亿元。2012年全国研发投入有望达到 1 万亿元,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将改变我国教育。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2012 年“两会”上,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4%的比例编制预算,这个目标可以实现。预计,2012 年用人民币计价的 GDP 超过 50 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 11 万亿
12、元,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要超过 2 万亿元,要拿 1/6 的财政收入用到教育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 “4%”将改变我国教育。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2009 年下半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6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 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2 年上半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制度上保证了人人享有养老保障。截至 2012 年 10 月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 4.59 亿,其中1.25 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 三年医改实现阶段性目标。截至 2011 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超 13
13、 亿,覆盖率达 95%以上。这标志着 2009 年至 2011 年以基层为重点的新医改工作实现了阶段性目标,惠及全民的医疗保障网基本建成。 2012 年我国经济稳中有进,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成效,鲜明体现在 9 个数据上:“55%”表明消费的贡献率在增加, “1.2 个百分点”体现服务业比重在提高, “2.5 个百分点”反映城乡收入差距在缩小,“3.4%”证明节能减排的力度在加大, “1 万亿元”意味着研发投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表明教育投入接近国际水平, “4.59 亿”和“13 亿”说明民生得到进一步保障, “10%(两位数增长)现象”说明区域增长格局在变化。总之,我国经济正
14、在萌发“质变” 。 (二)全区经济回顾 2012 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呈现缓中趋稳,产业结构积极调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困难群体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的特点。 1.经济增长缓中趋稳。我区 GDP 增长从 2007 年以来基本上是下行趋势,2007 年增长 19.2%、2008 年增长 17.8%、2009 年增长 16.9%、20107年增长 15.0%、2011 年增长 14.3%,到 2012 年,一季度增长 11.2%,第二季度增长 12.0%,第三季度增长 12.0%,前三季度增长 11.6%。全年预计增长 13.0%左右。 2.产业结构积极调整。前 11 个月,全区
1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以上,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4.5 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长 21%以上,高于全区 6 个百分点;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 20%以上,高于全区 5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超过 1300 亿元。 前 11 个月,全区对外贸易总额达到 103 亿美元;其中,对蒙、俄贸易占 53%,对蒙古贸易增长 23.2%,对俄罗斯贸易下降 8.3%,对澳大利亚贸易下降 9.8%,对美国贸易下降 2.7%,对日贸易下降 45%。 3.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2 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 2497.3 亿元,比 2011 年增加 235.5 亿元,增长 10.4%;其中,完成
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2.8 亿元,上划中央税收 944.5 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支出 3429.4 亿元,比 2011 年增加 440.2 亿元,增长 14.7%。 4.困难群体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再提高。全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 85 万人,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 116 万人。全区投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 10.7 亿元,城镇低保月均保障标准达到385 元,农村牧区低保年均保障标准达到 2583 元,城镇居民低保月人均补助达到 295 元,农村牧区居民低保月人均补助达到 147 元。全区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均排在全国第 7 位,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排在第 5 位和第7 位。全区投
17、入扶贫资金 76 亿元,30 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改善农村牧区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生活条件,分别安排补8助资金 9153 万元和 4501 万元。全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4858 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 2823 元,供养水平分别排在全国第 7位和第 14 位,集中供养能力达到 57%。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月平均 700 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月平均 500 元。孤残儿童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 1100 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 900 元,供养水平均排在全国第 3 位。 继续实施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政策,为 21.2 万 80 岁以上的低收入和无固定工资收入
18、的老人发放补贴每人每月 100 元,其中 100 岁以上的每人每月 300 元。 5.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2012 年前三季度,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234 元,名义增长 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0.2%;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 8076 元,名义增长 1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名义增长都超过 GDP 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全面实行,投入 20 亿元,83.6 万学生受益。在全国率先实施“两免一补”到率先推行高中阶段免费义务教育,我区仅用 7 年时间。2012
19、 年高校学生人均经费提高到 7400 元。 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 25 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 240 元,住院费报销比例分别达到 75%和70%,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6 倍以上。城镇职工住院费报销比例达到 8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9全区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430.7 万人。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 60 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加到月人均 1770 元,比全国高 49 元。 加大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投入力度,全年改造农
20、村牧区危房 20.4 万户,中央和自治区各级财政平均每户补助 1.87 万元,较 2011 年增加 1500 元。(一)全国经济展望 201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中央要求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展望 2013年全国经济走势,可以用“质量、创新、改革、富民、实干”五个关键词概括。 提高质量是关键。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提高各方面工作质量,比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 “
21、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 , “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等等。 创新驱动是核心。十八大报告多处强调创新问题,比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等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10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
22、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等。 深化改革是动力。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讲“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讲“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讲:“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 实现富民是目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提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 。 坚持实干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实干问题,比如,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提出“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