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本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五段式”教学模式探究【摘要】 本文在分析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重要地位和高等教育形势变化后三本高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以三本高校学生的知识特点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提出了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五段式”教学模式,即趣味导读、模型精讲、问题发现、热点讨论、课堂实践。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 三本高校 “五段式”教学模式 2000 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本科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现象,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同时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社会对创新的要求日益迫切,高校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2、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课程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宏观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审定的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经管类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三本高校为了追求较高的就业率,将人才培养目标基本都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所以非常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部分三本学生未来求职的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对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不重视,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的热情不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我国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趋势,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五段式”教学模式。 2一、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性质 宏观经
3、济学课程具有知识新、内容多、逻辑性强等特点。知识新是指学生对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运行规则缺乏感性认识,也就是对作为发达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理论总结的宏观经济学所描述的经济主体的行为、经济变量的关系、资源配置的方式感到陌生与新鲜。内容多是指宏观经济学内容丰富,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六个理论板块。其中,数学模型分析又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学生接受起来较慢。相对于较多的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内容而言,课堂教学时间是稀缺资源。教师必须在稀缺的时间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逻辑性强是指宏观经济学所涉及
4、的数量关系联系紧密,是一门由经济变量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具有很强逻辑关系的学科。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科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对于培养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作用巨大。宏观经济学是特有的文字理论、图形、数学模型等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对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导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其他任何课程所不可替代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和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和经济类专业考研的必考课,在三本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日
5、益凸显。 3二、三本高校学生的特点 2000 年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的毛入学率达到 19%以上,本科教育内部也开始多层次化,三本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高考第一大省河南省为例,2013 年河南高考报考人数 75.8 万人,高考实际录取人数 53.6 万人,其中三本录取人数为 79028 人,三本录取人数在高考总人数中所占比例为 10.43%,三本录取人数占到总录取人数的 14.74%,占到本科录取人数的 31.63%,这充分说明三本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表 1) 。 三本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都与一本、二本有一定差距,甚至相差 100多分,录取的学生整体素质
6、不太高。三本高校学生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第一,三本学生的基础较一本和二本的学生差,特别是数学和英语成绩普遍较低,自学能力和自律性不强,接受能力有限,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大。第二,三本高校的收费较高,导致部分学生的家庭生活陷入贫困状态,这类学生可能会通过打零工等勤工助学方式来完成学业,这样其学习时间和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第三,一部分三本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学生觉得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能够由家里安排不用自己发愁而不好好学习。第四,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整个社会比较浮躁和急功近利,甚至读书无用论又沉渣泛起,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影响较大。第五,三本学生认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不像微观
7、经济学那样和个人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第六,三本高校的学生普遍感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抽象、模型复杂、数学推导过多,学习起来非常吃力,甚至畏惧宏观经济学,基本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4械性地记住几个基本概念和某些原理,谈不上对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深层次理解与应用。 三、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五段式”教学模式 根据调研和实践,以三本高校学生的知识特点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提出了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五段式”教学模式,即趣味导读、模型精讲、问题发现、热点讨论、课堂实践。 1、趣味导读 用浅显的案例、生动的故事或犀利的笑话导入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到GDP
8、 局限性时,首先让学生看一个笑话:“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 GDP 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 好极了 ,GDP 说。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整理行道树等等,所有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所谓的 GDP 依然在增加。 ”这个笑话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GDP 存在的缺陷。 2、模型精
9、讲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包括简单的凯恩斯模型、IS-LM 模型、AD-AS 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因此,模型讲授5是教好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三本高校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数学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弱。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模型讲授三段化能够将抽象而复杂的模型简单化,更有利于消除三本高校学生对模型的恐惧感。首先,介绍理论模型产生的实际背景和相关经济学家的故事,帮助学生回顾数学知识,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本课程知识结合起来。其次,以文字表述、几何图解与数学论证多种方式解释,综合利用板书、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片等教学手段,解决学生对模型的理解问题。图形分析与转化,比如曲线的
10、推导或移动涉及到四个象限、点的变换、线的移动,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其动态的演变过程。三本高校学生素质相对差些,对问题的反应也慢一些,因此数学论证过程用 PPT 课件转化太快,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呈现出来,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与理解经济理论的逻辑分析和推导过程。最后,进一步阐述实行不同方向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曲线位置,乃至对均衡收入有何影响。 3、问题发现 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汇率变动等宏观经济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的择业、消费、投资、储蓄都离不开对这些宏观因素的正确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发现问题为核心,积极引导学生用宏观经济
11、学的基本原理去探讨现实经济问题,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原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经济规律的能力,而且能够训练学生形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比如,在讲授国民收入核算时,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GDP 与 GNP 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现在用 GDP 而不用 GNP 作为研6究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总量?在讲授“凯恩斯主义学派” 、 “货币主义学派” 、 “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时,启发学生们提出问题:每一种理论或学派的缺陷在哪里?偏重点有什么区别?这些派别之间的对立和关联表现在哪里?通过问题发现,让学生们自己找到答案,气氛活跃,印象深刻。 “问题
12、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很深的学术功底,还需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了解学生的特点,能够控制课堂、把握全局,及时将学生的发散思维拉回到课堂,不会因“发现问题”影响课程的教学进度。 4、热点讨论 课堂讨论是一种有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要想使课堂讨论富有成效最关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设置主题。宏观经济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每年宏观经济的热点都不同。因此,选择现实经济问题时不能一成不变,应当根据每年的情况进行调整,促使学生关心经济热点问题。比如,由于学生对失业和通胀问题比较熟悉的、比较感兴趣,在讲失业与
13、通货膨胀理论时可以进行课堂讨论。2007 年通货膨胀是热点问题,在讲通货膨胀和失业这一章时,主要让学生衡量当年通货膨胀的状况,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通货膨胀对我国不同群体的影响。而2008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问题变成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对失业问题的探讨成为重点。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导学生在课外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课堂讨论当中,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促进研讨的深化。课堂讨论7结束,教师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提炼,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概括性理解。 5、课堂实践 三本高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技能型实用性人才。课堂实践性教学在培养
14、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加强宏观经济学课堂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实现三本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实施“课堂理论学习+课内实践+课外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实现校企对接的必然要求。针对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三本高校的培养目标,笔者尝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实践环节。第一,角色模拟。角色模拟就是由教师给出一定的案例或待解决的经济问题,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扮演其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分析与处理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一方面,学生通过浅显生动的情境模拟,可以对抽象的宏观经济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理解,收到较好的
15、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及对问题的自主分析与决策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演绎“破窗事件” ,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 GDP 这一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存在的缺陷和乘数理论等。第二,报告撰写。以国民收入核算教学为例,在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可以给学生出这样的题目:利用 GDP 指标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分析。为了示范分析问题的步骤,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效果,可以设计以下指导方案以供学生参考:首先,描述三年来河南省 GDP、人均 GDP 的变化情况,第一、二、三产业对河南省 GDP8的贡献及变化情况,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在支出核算 GDP
16、中所占的比重和变化;河南省 GDP 在中国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河南省与其他中部省份之间的差距等。其次,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特点,探寻影响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所学理论与河南省的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五段式”教学法,既可以弥补三本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缺点,增强学生接受宏观经济学知识的能力,又可以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走向社会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与其他专业课结合增加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更好地提高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水平。 (注:基
17、金项目:2013 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编号:SKL-2013-3411)和 2013 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758)的阶段性成果。 ) 【参考文献】 1 朱文蔚、李清泉: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 2 张宝贵: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6(1). 3 萧灼基:以宏观经济学方法研究现实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 2007(4). 4 刘越:提高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J.高等财经9教育研究,2012(3). 5 陈银娥、刘健:关于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论月刊,2009(12). 6 李海明、翁卫国: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新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 7 张慧:宏观经济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2(1). (责任编辑: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