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以素质教育为牵引改革考试方法摘要:考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与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但现在许多考试都很难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因此,如何通过一系列考试改革措施,借助考试环节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越来越受到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我们有必要在考试方法上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考试方法 素质教育 改革 创新能力 Abstract: the test as a means of teaching, with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consistent, but now many exams are difficult and quality educ
2、ation. Therefore, how to pass a series of examinations, examination reform measures, with links to mobilize and motivat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creativity, more and more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make the further discussion on examination
3、method. Key words: Test Method Reform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中图分类号 G8 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考试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各类各级考试虽然有其各自的2特点和目的,但根本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环节,考试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在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无论是职业技术教育还是成人教育,许许多多的考试都是以学生完成由教师命的专题而进行的。这种考试方法虽然能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但
4、同时也制约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造力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要对各种考试进行改革,首先要明确考试的种类,以便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考试的分类 对科举制的研究表明,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考试是中国的一大发明,甚至被称为“第五大发明” 。考试可以让人们有目的地去学习,是迫使人们学习的一种强心剂,这在心理学上叫强化物。有了考试就有人去读书破万卷从而推动社会进步,这是考试的最大作用。同时考试也可以在大批人群中发现人才。另外,老师可以通过考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目前,我国的考试按照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为选拔人才而举办的各种选拔性考试,如国家教育统一考试中
5、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等,还有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的考试等。 第二、为证明具有某种能力而举办的各种资格认定考试,比如国家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等执业资格考试,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等。 3第三、为检验受教育者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举办的各种考试,如各级各类学校举行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单位内部组织的各种测试性考试等。 按照考试方式划分,可以将考试分为闭卷、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尽管各种考试方式各有特点,其长处和短处能够互补,但目前我国考试方式过于单一,特别是在各级学校的测试考
6、试中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一次考试定结论多,平时测验与结业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少。这一特点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在期末的学习压力最大,特别是对于在校的学生,期末考试几乎决定了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因此学生只重视对要考察的内容的复习,忽视其他方面的知识。并且学生关心的是考试的结果,而不是对学习的总结和提高的过程。 传统考试方法的弊端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7、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传统考试的目的在于测量学生知识与能力,以及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传统的考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其弊端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而充分暴露。特别是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传统考试的弊端更为明显,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中小学很难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毕竟升学对于学4校声誉的影响比其他方面都更为重要。前面对我国的考试已经进行分类,而其中第二类的资格认定考试在我国已经相当成熟,因此我们只探讨第一类和第三类考试存在的弊端。 选拔性考试存在的弊端 选拔性考试一直以分数作为的评价的尺度,既有优势,又存在明显的劣势。一方面,分数是一种定量评价,具有直观性、精确性和
8、易于操作的优点,防止定性评价的模糊性,确保公平,使学生的成绩易于区分和比较,有利于择优;另一方面,分数反映的要素具有很大的狭隘性。以分数作为智育的主要评价尺度,是因为测量智育的指标便于量化,而其他要素则很难量化,如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都是难以量化的要素,而这些是反映学生水平不可或缺的要素。摒弃这些要素的评价,必然是不完整的评价。这就导致了分数使评价偏重于对智育水平的评价,不注重美育、德育等素质的考查。但是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各种素质之间的发展也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某种素质的缺失,必然对其他素质的发展造成影响。只重视智育方面的训练会造成学生个体发展的狭隘性,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测
9、验性质考试存在的弊端 测验性质的考试,是指为检验受教育者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举办的各种考试,这里主要讨论各级学校举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1、考试方式单一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那样,目前我国各级学校中的测试,主要以闭卷5笔试为主,其他形式的考试方式很少,甚至根本没有。 2、考试内容拘泥于书本 现在的闭卷考试虽然可以准确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运用程度、理解记忆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便于教师准确的评价和比较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全体考生采用同样的试卷,体现了公平性。但这种闭卷笔试考试只重视对书本知识的考查,而忽略其他能力的考查,这样学生在期末时的压力最大,而对平时的学习重视
10、不够,只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总结、提高的过程,考试的意义没有体现出来。 3、考试机制不利于学生社会化 尽管考试作为一种社会评价,使学生可以比较客观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努力程度,并逐步学会以客观的外部评价取代盲目的自我评价。但当考试成为评价的唯一指标,并被过度强调时,就容易产生逆反作用,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正常社会化。由于考试将学生过早的划分为“好学生” 、“中等生”和“差生”的等级序列,学生对这一等级序列的认同有可能造成其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的固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单纯强调考查知识掌握的考试,无法测评出一个学生的其他品质与潜能,却有可能因为它的不容置疑和反复强化而对学生造成深刻的、无法磨灭的影
11、响。 改革考试方法的紧迫性 公共政策的研究表明,对于公共政策,公共利益具有第一优先性,部门利益其次,个人利益放在最后。所以,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基本追求目标。由此可知,制定选拔性考试的政策应该坚持公共政策的利益优先原则。各种国家级的考试,例如高考6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应该充分体现国家利益,保证国家利益的优先性。各类学校的招生考试首先应该考虑公共利益,然后才是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社会的需要是当前考试方法改革的主要动因。 社会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当前的竞争,其实质就是创造力的竞争,只有不断创造,才能永远保持进步,因此,把教
12、育创新放在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同样重要的地位,创造力的培养应成为各类教育的基点。我们应该全面的认识教育,就要明白成绩考核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考试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为它只是检测僵死的基础知识,而忽视对创造力的衡量。因此,考试方法的改革和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开始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人才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死读书的人注定是要在社会的竞争中被淘汰的。我们只有通过考试方法的改革才能推进
13、素质教育,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社会需要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才 传统的考试模式不仅造成学生创造性的泯灭,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和特色无法体现,这种考试模式严重制约了合格人才的培养,阻碍优秀7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要鼓励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必须设计个性化的考试。尽管这样会提高对教育者素质的要求,增加了考试设计的难度,但只有如此,考试才能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服务,才能引导和鼓励学生彰显个性,考查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结束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创造性的发展,是各阶段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考试与素质教育既统一又相互对立,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
14、的归宿。考试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按照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引导和调整被教育者的全面发展。通过素质教育来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实践不能没有考试活动,素质教育离不开作为手段的考试。考试是促进素质教育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可见,素质教育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考试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只有重视考试对于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考试方法,才能使考试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裴云.从单一到多元招考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C.考试研究,2003(2) 2 李化德.国家考试立法的几点思考C.考试研究,2006(2) 3 鲁子问.高考政策的国家利益优先性探讨C.考试研究,2006(2) 4 王小波.试论考试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C. 考试研究,82006(2) 5 张首丽等.考试改革素质教育的助推器J.教育研究,2005(2) 6 白晓东等.浅谈考试方式的改革J.教学管理,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