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公平吗?.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9565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格歧视公平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价格歧视公平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价格歧视公平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价格歧视公平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价格歧视公平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价值链视角下的企业信息化绩效生成机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信息化能够改进和提高企业绩效,两者之间呈正向关系,但是信息化投入如何给企业带来绩效,目前尚无统一的理论框架,鲜有从价值链角度探讨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机理。本文沿着企业内部价值生成的过程,分析信息化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路径,将价值转化分为两个阶段:优化价值链,提高效率;协调整合价值链的各项资源,提升能力。在第一阶段价值转换的基础上,信息化进一步投入和协同化效用形成了基于 IT 技术的各项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和协同作用使企业整体绩效得到改善。 关键词:价值链 信息化绩效 信息化 生成机理 引言 信息化是产业

2、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李永红,2006)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但大量的信息化投入是否给企业带来绩效?企业信息化价值生成机理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之间曾经存在争议,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欧美学者肯定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但是信息技术是如何产生价值,其生成机理是什么,尚无统一2的理论框架。本文沿着企业内部价值生成的链条,分析信息化投入对企业绩效改善和优化的路径,利用虚拟的知识

3、库作为两阶段价值转化的桥梁,将过程绩效和企业绩效衔接起来,并将信息化过程中隐性价值和人的价值显现出来。 企业信息化绩效理论文献回顾 信息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观点,主要经历了不相关、不确定和正相关三个演化过程。到 20 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西方学者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两者之间正相关。关于信息化绩效的生成机理,中外学者尚处于探讨中,尚无统一的框架。根据不同学者研究成果的理论视角,可以将信息化与企业绩效之间作用机理的理论框架划分为四种类型。 (一)基于组织管理的视角 该视角认为,信息技术系统与组织架构、管理惯例互补。Hitt and Brynjolfsson(1997)通过实证

4、研究发现,广泛使用 IT 技术的企业倾向于采用分权决策、主观激励和更加依赖于技能和人力资本,这些是对传统管理惯例的补充。Brynjolfsson、Hitt 和 Yang(1998)通过对美国1000 多家企业 1987-1994 年数据的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信息技术、组织特征(指员工培训、决策结构、工作设计等)和企业绩效之间互补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的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两者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和组织机制的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如果只强调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绩效。 3(二)基于资源的视角 该视角认为,IT 基础设施、IT 人力资源

5、和基于 IT 的无形资产等作为企业的资源,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获得竞争优势。基于资源的视角(RBV)研究信息技术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一直被西方学者建议采纳。Sircar、Turnbow and Bordoloi(2000)提出投资分为 IT 投资和企业投资(包括劳动力和资本) ,IT 投资又分为 MIS 预算、计算机资本和每个雇员拥有的电脑量。他们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上述 IT 投资和非 IT 投资直接影响公司绩效指标。Bharadwaj(2000)认为如果公司将 IT 相关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一种独特的 IT 能力,这种能力能就够给公司带来优秀的业绩,同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拥有卓越 IT 能力的公司业

6、绩水平高于同等条件下的其他公司的业绩水平。虽然上述学者实证研究了 IT 相关资源的投资可以提高企业绩效,但是仍然缺乏有力的数据证明 IT 相关资源投入变量与企业绩效输出变量之间关系,另外与非计算机资源相比,计算机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基于流程的视角 该视角认为,信息化能够改进企业的流程,改变价值创造活动方式,以此降低成本或提高差异化。Soh and Markus(1995)提出了关于 IT 投资如何、为什么以及什么时间转化为客观的企业绩效的过程模型。基于流程视角的研究注重 IT 技术对组织流程的改善以及改善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但基于流程分析的视角没有和企业

7、内部价值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将过程绩效和企业绩效等同起来。 (四)基于集成的视角 4该视角认为,信息化与公司战略和内外环境的匹配及融合,能够提高企业流程管理、客户管理、绩效管理等能力,从而调节并影响了企业绩效。Mithas(2011)等人研究发现信息管理能力在培养企业其他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客户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这些方面能力的提升反过来改善了企业在客户、财务、人力资源和组织管理效果等方面的绩效。他认为客户管理、流程管理和绩效管理这三方面的能力调节信息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佘镜怀(2011)认为信息技术投资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公司内外部协调,而正确的 IT 基础设

8、施投资决策对于促进这种协调至关重要,并最终影响公司的 IT 投资绩效。基于集成视角的观点分析了信息技术投入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是缺乏影响路径的分析以及不同路径的影响权重。 上述各种观点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企业信息化价值生成的机理,但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何转化为企业的价值,在哪些环节上转化,各个环节的转化内容是什么?隐性价值如何体现?诸如此类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信息化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二是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高度

9、发达和完善,三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本文研究的企业信息化是指信息资源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即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企业各部门和各项业务活5动,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形成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应对能力,增加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其本质在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资源在企业中的建设和应用,具有阶段性、内部关联性、外部关联性、应用效益的间接性、应用效益的隐性等特征(刘荣坤,2011) 。 (二)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内涵及其特征 1.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内涵。企业绩效是指企业在某个阶段输出的各种成果,它不同于生产率和能力。Brynjolfsson and Hitt(1

10、996)认为生产率问题是根据生产力理论提出,而企业绩效的问题是基于竞争力理论而提出的框架。能力侧重使用资源实现期望输出的过程,能力具备资源所欠缺的组织嵌入性,这导致能力无法像资源一样在要素市场进行交易,而必须通过企业自身构建而获得。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企业绩效是企业在销售量、市场份额、组织管理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财务业绩、市场价值、资产值等方面的一个综合指标。企业绩效不同于过程指标,过程指标是各种投入的中间产物。 企业信息化绩效是指信息资源在企业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效益,与企业绩效是不同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企业绩效的相关指标,还涵盖了过程指标。首先,信息化会支撑并优化企业基层业务活动,如

11、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工艺流程等;其次,信息化会优化管理活动,提升管理绩效,如优化客户管理、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最后,形成基于信息化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的协同作用,表现为企业绩效的改进。信息化投入对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的影响属于过程指标,对企业绩6效的影响属于企业整体层面的综合性指标。 2.企业信息化绩效的特征。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同于产品技术改造,其效益的概念完全不同。后者的效益是直接的,显现的,而企业信息化绩效具有间接的、时滞的、广泛的、无形的、溢出的等特点。 间接性。信息化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一般不是直接的关系,两者之间必须设立中间变量或者中间过程,通过中间变量或者中间过程才能体现信息

12、化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虽然企业信息化绩效大多数是间接的,但也有些是直接的。 时滞性。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其绩效在短期内很难发挥出来。信息化在企业内部价值的增值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渗透。 广泛性和无形性。企业信息化牵涉到企业内部人、财、物、信息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其效益具有多维性。同时企业信息化过程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提升了管理和组织能力,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力等无形性效率。 扩散性。企业实施信息化不但给自身带来效益,而且还使上下游企业或客户得益,他们也会享受到该企业信息化带来的成果。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与供应商或客户的信息传递速度

13、,降低企业间合作成本,提高上下游企业协作能力。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信息化绩效生成机理模型 (一)基于价值链模型的企业信息化价值生成路径结构模型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分析法” ,7将企业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主要包含了生产、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内容;辅助活动主要包括了采购、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基础制度(如财务制度、计划制定制度等) 。企业根据战略、上下游合作伙伴(或者客户)和企业内部业务的需求规划设计并实施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实现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信息化,优化业务活动的流程,提高业务活动效率,然后建立业务活动共享的基

14、础信息平台。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利用基础信息平台,将活动过程的信息 “记录”下来,然后企业从整体角度将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信息集成起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整合、储存、传递和共享。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企业内部的集成整合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需求,企业之间联盟和合作变得日益重要。为了达到共赢的局面,本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及时传递、共享和协同就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利用信息化技术,企业实现了内外协同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对客户的管理能力、业务流程的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以及市场开拓能力。这些能力的改善必然会使企业运营和管理更加有效,从而使得企业综合绩效的指标得到改善,最

15、终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图 1 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价值转化的机理分析 信息化对企业价值的增加具有间接性,并且信息化的增值作用贯穿了企业的整个流程。因此,信息化投入与产出之间必须有相应的中间过程及产物,有些学者将这些中间过程的产物称为过程绩效。根据上述信息化价值生成路径中价值转化机理的分析,从投入和产出角度,本文将8信息化价值转化分成两个阶段,如图 2 所示。图 2 中信息化投入分为两个阶段:信息化投入 1 和信息化投入 2。信息化投入 1 主要完成第一阶段的价值转化;信息化投入 2 与第一阶段输出(即图 2 中的中间产出)共同完成第二阶段的价值转换。两个阶段之间的

16、衔接是虚拟共享的知识库,它既是前一阶段的产出,又是后一阶段的输入。 第一阶段优化价值链,提高效率。这个阶段根据企业内部对信息化的需求,结合企业战略和上下游合作伙伴或客户的情况和需求,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投资应用到价值链上主要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使价值链实现了第一次增值,主要表现在:优化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工艺流程,删除冗余的活动,充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直接生产成本主要由基本活动产生,间接成本主要由辅助活动产生) ,提高利润空间;充分开发利用各个环节的信息,提高各项活动的效率。这个过程基本上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主要业务、辅助管理等活动相融合,产生相应

17、的过程绩效指标,如流程优化、成本降低、决策效率提升等。 第二个阶段协调整合价值链的各项资源,提升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虚拟的共享知识库,一方面使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整合,并与上下游合作伙伴或客户之间实现及时信息传递和共享。另一方面虚拟共享的知识库可以使隐性的知识显化出来。虚拟知识库作为第一阶段产出和第二阶段的投入。在第一阶段增值的基础上,经过第二阶段的信息加工处理、传递、共享、学习等活动,企业内部各面协调和集成能力大大增强,形成了基于 IT 技术的各项能力,进而表现出企业整体绩效的改善,9取得竞争优势。 企业信息化价值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文分析了信息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IT 基础设施

18、作为基础的信息化平台,拥有运营层面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内外集成,实现企业内外协同运作。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协同运作,使各项能力得到大大提升,从而对企业层面的绩效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信息化投入能够产生多大的作用,还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作用。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IT 技术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但是其价值的大小和范围依赖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互补的企业资源、商业合作伙伴、宏观的竞争环境等(Nigel Melville et al.,2004) 。根据国内外实证研究的结果,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因素 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会因行业的不同而不

19、同。行业因素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行业的业绩水平会影响信息化投资绩效,例如银行业与制造业;二是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也会影响信息化投资绩效。如果商业合作伙伴的信息化水平层次不齐,那么信息化的协同效果就会受到制约。 (二)企业规模因素 企业规模因素主要会影响企业内部 IT 资源以及与 IT 互补的资源。根据 Bharadwaj(2000)的划分框架,IT 资源主要分为 IT 基础设施、IT人力资源和基于 IT 的无形资源;与 IT 互补的组织资源有组织管惯例、组织结构、非 IT 人力资源、企业的声誉、企业文化、企业的创新等。不10同规模的企业这些资源的拥有情况就会不一样,因而企业规模会影响企业信

20、息化绩效。 (三)信息技术的“适用性” 每个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是否适合本企业目前的规模、市场环境等因素。如果不适用,那么信息技术不能和企业的业务、管理、战略目标等因素融合,这将会影响到信息化绩效。 (四)信息化绩效的评估模型 信息化绩效的评估模型也会影响到信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情况。根据现有文献的回顾,目前信息化绩效评估的技术、方法、概念模型都有待进一步改善,不同的评估模型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型的研究对信息化绩效整体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结论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学者们的研究结果经历了两者之间不相关、不确定到相关,再从相关到积极正相关的演变过程,但是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仍然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本文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信息化绩效生成机理的研究,借鉴了波特的价值链模型的思想,集成了基于资源视角和流程视角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信息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模型。从资源投入视角,分析了信息化对企业绩效作用的大小和程度取决于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各种资源的整合,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都不会取得最优化的绩效。从流程的视角,分析了信息技术的投入对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业务流程绩效的影响,同时促进知识的积累、共享和学习,而知识的积累、共享和学习提升了管理层面各种能力,这些能力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