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057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析提要 随着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学前沿理论问题以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焦点问题,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致力于对已有产业转移模式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评述,同时对典型的产业转移模式的实践形式进行探究,最后对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产业转移模式;理论与实践;文献梳理 基金项目:2007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07BJY082) ,项目负责人:苏华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文献梳理视角 收录日期:2014 年 3

2、 月 19 日 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和区际产业转移的加剧,近年来有关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成为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国内学者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对产业转移这一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更多的关注,相关文献汗牛充栋,富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学术成果大量出现。其中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学术界涌现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试图从不同角度揭示产业转移的类型和模式,相关文献十分浩繁。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理清研究思路,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2一、产业转移模式概念的界定及理论渊源 (一)产业转移模式的概念及特征。所谓产业转移模式是指企业进行产业

3、转移时的资本参与形式或者制度约定,使得公司的产品、技术、技能、管理或其他资源得以进入其他国家或地区(Root,1987) 。具体来说,产业转移模式是指在不同的国家或区域间发生的国家或区域间产业在某一段时间内选择的动态转移路径和转移方式,这些转移路径和方式在这一阶段和环境下,使得本产业或本企业的发展瓶颈得到解决(张?,2012) 。 (二)产业转移模式研究的理论渊源。国外学者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源于全球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并形成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典型的理论,其相对于国内的理论来说更具系统性和理论性,从而为以后学者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赤松要“雁行发展模式” 。 “雁行发展模式”

4、是日本学者赤松要在考察日本出口产品发展的生命周期时发现,日本的产业通常经历了进口当地生产和开拓出口出口增长四个阶段并呈周期循环,将四个阶段在图上表示出,图形呈倒“V”型就如三只大雁展翅翱翔,并称之为“雁形发展模式” 。 2、弗农“产业循环发展模式” 。 “产业循环发展模式”是由美国跨国企业专家弗农提出来的,他认为产品的循环顺序是“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 。产品经过这一顺序不断循环,带动了工业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金进而向技术密集型演进,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33、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模式” 。 “边际产业扩张模式”是日本学者小岛清在 1978 年根据日本

5、国情提出,他认为以直接投资为表现形式的产业转移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通过产业转移不仅加大了转移地区优势产业的直接投资,而且向比较优势产业转移了经营资源。 二、国内学者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理论研究 目前,国内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理论与现实分析屡见不鲜,现将国内的一些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之前学者的研究进行归纳分类。本文将从资本参与形式、制度约定、动态转移路径、转移方式四个方面对国内外产业转移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一)基于资本参与形式的产业转移模式研究。在经济学意义上,资本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产业转

6、移的过程中,产业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有些是通过不同的资本参与形式完成的。 1、赵伟、汪全立在基于泛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方式的动态均衡研究中认为珠三角的产业在向泛珠三角的广大腹地转移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直接投资生产产品中的一部分和将产品制造中的一部分由其他地区的公司来完成,然后购买此中间品,即外包。这两种方式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其中的外包迅速发展,也反映了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垂直化分工的客观规律。 2、毛蕴诗、汪建成根据对广东省 40 家大型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总结了在当前环境下广东大企业集团实现高速扩展的路径选择。业4务活动维度以横向一体化和相关多元化为主;资金运作

7、维度以银行贷款和内部积累为主;空间维度以国内为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组建方式维度以组建、合资控股和参股为主。 (二)基于制度约定的产业转移模式研究。自从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开始以来,形成了一些为广大学者所接受和所认可的理论,这些理论在后来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中逐渐变成了一种制度约定,成为了广大学者研究产业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 1、夏禹农、冯文浚于 1982 年提出梯度转移模式,他们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是有梯度的,有梯度就有空间转移。一个区域应该选择与本区域相符的经济技术条件进行生产,当该区域的经济技术条件改善后,则原有的已低于本区域技术梯度的产品向低梯

8、度区域转移。 2、谭介辉提出逆梯度转移模式,它是建立在反梯度理论基础上的。该模式认为传统的顺梯度转移模式对欠发达地区不利,将使欠发达地区陷入一种“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因此,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后发优势,反过来向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3、贝毅、曲连刚针对知识日益成为各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这一趋势,认为大部分跨国公司都把核心技术看作公司重要的资产,因此在产业转移中会把知识相关的核心技术留在本国,而把非核心技术及生产过程转移到其他国家,形成“大脑-手脚”的梯度转移模式。 (三)基于动态转移路径的产业转移模式研究。产业在转移的过程中,有

9、时会5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或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等模式,它是产业转移所形成的一定轨迹。 1、陈建军、叶炜宇在关于向浙江省内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研究中提出了“边际渗透”型的产业转移模式,即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让资源流动起来,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因面临边际成本不断上升,从而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2、赵张耀、汪斌针对工序型国际产业转移在当代的发展,揭示了一种新型的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并对其所包含的三种细分模式即垂直顺梯度工序型、水平工序型、逆梯度工序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进行了细分。 3、陈蕊、熊必琳在基于改进产业梯度系数的中

10、国区域产业转移战略构想一文中,从较大区域范围看认为产业转移存在两种方式:一是跳跃转移,又可分为“逆梯度”跳跃转移和“顺梯度”跳跃转移;二是等级梯度转移,即严格按照梯度大小顺次转移。 (四)基于转移方式的产业转移模式研究。在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中,还有一些学者基于具体的转移方式针对不同的地区或者不同的行业提出了一些产业转移模式。 1、陈建军以浙江 105 家规模以上的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问卷调查为中心,研究了中国现阶段沿海发达地区企业产业转移的发展状况,认为企业产业转移的方式主要包括 6 种情况:对外投资、建立加工点、设立营销网、设立研究发展机构、转移生产设施和转移总部。 2、张为付通过对制造业与服务

11、业国际转移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得6出,在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中,依其转移次序先后出现了外包形式的加工贸易、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公司的合资合作、跨国公司的直接绿地投资和对东道国企业的收购兼并等形式;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方式有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和制造业战略配套的服务业全部转移等方式。 3、安增军、许剑针对福建省区域间发展差距日益凸显的问题,通过分析福建省区域间经济发展现状,把福建省区域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产业转移方式归纳为:衰退型产业转移模式、扩张性产业转移模式、膨胀型产业转移模式和“飞地工业”产业转移模式。 通过对国内知名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发现,虽然研究成果数量已经很多,但是从整个研究结果来

12、看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所研究内容比较凌乱和浅显,理论深度明显不够。 三、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实践模式 在过去 30 年中,中国一度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受益者,沿海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产业转移在获得快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与资源危机。下面对我国典型的产业转移模式的实践形式进行比较分析。 (表 1) (一)苏州模式。苏州模式是一种以招商引资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模式,是由外资引导的出口加工型经济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表现在: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培养了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等。但是,随着苏州模式的发展,其负面效应显现出来。虽然当地经济迅速发

13、展,但是当地居民并未从中获利;对外资的依赖性强,但是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本7土自主创新不足;经济主体结构中外资比例占主要地位,本土经济受到挤压;需求主要靠外资拉动,内需严重不足。为此苏州模式走到尽头,以“富民优先”为目标的“新苏州模式”开始形成。 (二)珠三角模式。珠三角模式是广东省珠江流域中以广州、深圳等 14 个县市经济发展道路的概括总结。珠三角模式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地理位置上毗邻香港,从而得力于大规模引进香港等地的外资,以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体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由于其低廉的劳动力和运营成本,珠三角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建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但这些企业大多仍处

14、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过度依赖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模式且工业附加值低;另一方面,广东虽然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但是其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却差距悬殊,仅占全省面积 1/3 的珠三角地区却聚集了全省 58%的劳动从业人员,创造了 80%的地区生产总值。因此,广东省构建了较完善的产业转移政策体系,促进珠三角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向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转移。 (三)飞地模式。飞地模式是区域之间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的结果,其优势在于可以绕过行政区划壁垒,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同时有效避免环境与发展的矛盾。飞地模式中,飞入地主要承接飞出地的产业转移,往往飞出地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但由于飞出地商务成本

15、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必然有一部分产业需要外迁,此时飞地经济工业园成为首选之地。转出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高质量的基地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飞入地的成本优势,降低产业的运营成本。近些年,飞地模式被应用在西部地区跨越式的承接东部8地区产业转移上,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发展。 四、总结及评价 根据上文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理论渊源及产业转移模式新发展的梳理,下面对目前已有的产业转移模式研究进行总结及评价。首先,从整体来看,目前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缺乏概念界定,也没有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分类方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形成合理的理论体系;其次,缺乏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仅仅只是对整个产业转移理

16、论的研究,只是产业转移模式研究的一个理论基础,没有对产业转移模式的进一步研究;第三,目前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比较散乱,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而且现在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一个具体地区或者是一个具体产业的转移模式,很少形成一个广泛适合不同地区或不同产业转移的模式;第四,在产业转移模式研究中缺少实证分析,而仅仅是根据理论性的东西提出了一些模式,缺少验证,也忽略了每一种模式的可行性及对转入地和转出地有哪些作用及有多大作用;最后,产业转移模式的各种主要实践形式是各地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形成的,各地在产业转移及承接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条件,发挥优势,没有现成的模

17、式可以照搬套用,必须发展出一条适合自身的产业转移道路。 针对以上目前产业转移模式研究的不足之处,产业转移模式在今后的研究中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将其不足加以改进,才能通过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来促进产业转移合理有序地进行,从而带动转入地和转出地实现双赢。但是,本文只是对产业转移模式的文献梳理与总结评价,9对产业承接模式的研究也亟待重视,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加以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伟,汪全立.产业转移方式的动态均衡研究基于泛珠三角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3. 2毛蕴诗,汪建成.大企业集团扩展路径的实证研究对广东 40家大型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J.学术研究,2002.8. 3贝毅,曲连刚.知识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兼论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 4陈建军,叶炜宇.关于向浙江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2.4. 5赵张耀,汪斌.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10. 6陈蕊,熊必琳.基于改进产业梯度系数的中国区域产业转移战略构想J.中国科技论坛,2007.8. 7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 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6. 8张为付.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转移特点比较J.管理世界,200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