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探究【摘要】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教育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教育呈现出新特征和新矛盾,基础教育改革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诉求,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科学把握。 【关键词】基础教育 改革 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一直是我国社会生活的主动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但是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存的诸多教育问题。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历程表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道路是艰难的,可以用 “曲折性、复杂性、长期性”来形容我国的教育改革。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中国教育改革成为一
2、个复杂、曲折、漫长的社会过程?下面本文就从近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入手进行探究。 一、1997 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 1997 年前的提出和初步探索阶段和 1997 年之后的大力推进阶段。下面以第二个阶段为切入点进行简要分析。这个时期的基础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从“效率优先”从“公平优先”转变。 从 1997 年到 2004 年,我国为了改变“吃大锅饭”的局面,为了激发社会活力,提高效率,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效率优先”原2则。 2004 年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不公平” “非均衡”化
3、的发展,逐渐暴露出许多新问题和矛盾。这种不均衡直接关涉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如何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和公正,成为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所以 2010 年 7 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公布。 规划纲要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并第一次把“教育公平”放在“教育效率”的前面。 (二)整体改革与局部齐头并进。 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项改革是行不通的。整体改革,即通过对构成系统的各个局部要素进行全面优化如物资、政策、环境等,以达到系统整体优化。在全局操作层面,重点把握提高教育的总体质量和整体效益,
4、统筹安排改革全局。在局部操作层面,坚持分步推进原则,重点突破,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课程改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机制等方面,细致地考虑改革的内容和要求,以达两者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讲,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并未取得预想的成效,许多问题依然存在。 (一)改革成效不理想。 2006 年开展素质教育系统调研的总报告明确指出: “虽然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一些深层次体制性障碍仍然没有消除。3一些问题的呈现更加复杂,解决起来更加困难,虽几经努力,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一些地方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2011 年,叶
5、澜主持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研究”结题总报告指出: 素质教育正在“艰难推进,酝酿突破”。由此可知,基础教育改革并没有取得人们预想的成效,改革方向向人们不愿意的地方偏离。 中小学减负:观之不远,求之不得对此,叶澜有一段生动的描述: “如果进入学校,可见到的景象虽不同,但围绕的主题却一致: 考出好成绩,为学校的名声与学生升学奋斗!一些城镇名声响的学校大班名额多至上百人,少则五、六十人。逼仄、拥挤的空间成为这些孩子的基本生存状态。作业负担重几乎是中小学的普遍状态,尽管从教育部到地方各级行政三令五申下减负令 ,但问题并未解决,至多出现短暂的轻 ,不用多久又卷土重来。教学中的满堂灌
6、、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说教和禁令,与学生疲惫的身影、黯然的眼神一起,写尽了教育的苍白。不管舆论有多少批评,领导有多少讲话,如此常态却很难撼动。 ” 三、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困境分析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历经几十年,许多本质性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我国基础教育新的整体格局尚未形成。如教育公平问题、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教育价值功利化问题等等仍没得到彻底的解决。素质教育,公平公正等仍然是:观之不远,求之不得。阻力何在呢? (一)利益冲突。 不可否认,任何改革都会涉及到对原有权力行使空间与资源配置格4局的重组并最终导致对原定利益占有份额的调整。有学者说:“教育改革在制度上的变迁或创新,表面上似乎主要是规范教
7、育改革活动主体的行为,实际上则是对教育方面利益分配的制度化。教育改革就是要改变人们之间在教育资源上的利益分配格局和关系。 ”因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对基础教育改革持何种态度取决对其利益的权衡。 (二)社会阶层分化。 中国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已是既定事实,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对教育改革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出现不同的教育需求,而任何一种改革安排要想拥力基本的动力和基础,就必须要考虑人们的需求。在教育领域差异化需求趋势不断增长。 差异化教育需求,是指不同阶层对教育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认识、定位。社会上层对教育有着更高的追求,比如追求个性化的教育,追求注重素质的教育等;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Z. 北京: 1 人民出版社,2010. 2素质教育调研组.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叶澜.素质教育推进现状及原因辨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1, (4) .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