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的实践与探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1656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的实践与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的实践与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的实践与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的实践与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的实践与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的实践与探讨摘要 咸宁市生物机电工程学校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试点项目,列举了农村开展职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主要原因,提出对策,旨在更好地探索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的有效途径,促进试点项目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关键词 农村职教 公益性 教学实践 对策 2011 年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实施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 ,项目明确要求我校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努

2、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这是我省贯彻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截止 2012 年 12 月,我校在全市农村基层设立了九个教学点,招收学员 530 人,开设有农业机械化使用与维护、畜牧兽医、现代农艺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但试点项目在农村实践毕竟还处在探索阶段,许多问题需认真分析,找准原因,采取对策妥善解决,真正探索出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的有效途径,实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教学公平,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目标。2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难以寻找合适的教学点,实质性“送教下乡”难以深入推进。试点项目教学工作的有

3、效开展,首要条件是必须在农村基层设立好教学点,为学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创造良好条件。但在我市难以找到良好的合作教学点,致使教学实施困难重重。即使能落实合作教学点,学校与其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协作,难以推进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如有些教学点有教学场所,但无桌椅或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就给教师教学实施带来困难;有些村教学点教学基础设施较好,但又缺少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实践教学难开展。由此,导致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周期不同步,教学实施困难。目前,我校建立的教学点,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实施十分困难,如:农村农忙季节,农民忙于生产,不能按

4、教学计划安排参加学习;寒假期间,农民农闲,暑期又逢作物生长旺盛时期,农民急需教师下基层上课和指导生产,而教师放假,既给教学安排带来了困难,又增加了教学成本。 3.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教学效果难以突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农民方便、快捷地获取学习资料、交流信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构建在线辅导、网上模拟练习、网络答疑、学习资料下载等网络教学新模式,但有些农民家里不是没有网络,就是没有网络设备;有些农民家里虽然具备上网条件,但不能熟练地操作网络平台。因此,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均3受到一定的制约。 4.教材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基础公共类课程教材

5、,学校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专业技术教材,虽然我校坚持沿用国家规划教材或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科技实用教材,但是在实践生产中,教材有些内容理论较深,农民不易读懂,且操作性不具体,难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教材中难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5.师资队伍成为深入推进试点项目的瓶颈制约。广袤农村,涉农专业多,且专业课程、农村产业结构、农产品种类繁多,并不是现有的教师都能胜任教学需要,尤其是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生产经验还不足,不能更好地指导农民发展产业,学好农村实用技术,满足农民的迫切需要。6.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农民学习时间难以保障。学校注重的是教育,希望各教学点学员

6、学到知识和技能,而农民讲求的是眼前利益现实性。除了干好自己家中的农活之外,还要寻找打零工赚钱的机会,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对老师所教的知识进行消化,甚至发给他们的教材基本上都没翻一下,更谈不上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实际生产中碰到的困难也无法与理论学习联系起来思考,以致于少数学员认为学校教师所教的知识对生产起不到帮助作用,学与不学都一样,对学校的教育功能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影响到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试点项目在农村推行,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新举措,4然而,试点项目教学在试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农民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本质属性,

7、是试点项目教学实施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学校以育人为第一目标,追求社会效益,农民则以当前利益为第一目标,追求经济利益。虽然农民自觉自愿参加试点项目学习,但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学校是能快速、高效地为其创造价值,否则他们就不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结果就造成试点项目“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导致试点项目教学工作难以持久开展。 2.农村工作量重,劳动强度大,农民为了生计,也是影响试点项目有效实施的原因。农民为了生计,在干好家庭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外出务工,特别是贫困的家庭,为了多挣些钱,减轻家庭负担,甘愿承受高强度、超工作量的劳动,很难有精力顾及到学习。 3.专业不是非常贴近生产实际,学非所用,用非

8、所学矛盾较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目前,学校虽然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改革力度不够,还未真正形成“以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为出发点,以实用技术为主线”的教改新思路。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明显滞后,未能达到学校教学与农民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其结果就导致教学与生产脱节的现象。 4.工学交替时间安排、工学矛盾、学员管理等问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各教学点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情况,确定各教学点教学时间,但还要等联系教学点落实后,才能开展教学工作。 “工”与“学”的矛盾究其原因,学员不像在学校,学习生活很有规律,为了5生活,他们经常参加繁重体力劳动,回家只想

9、休息,那有时间顾得上读书学习;再次,学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农民自觉意识较差,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弱,同时,学校对新的管理措施和办法研究探讨不够。三、对策 1.政府搭台,学校唱戏,是农村职业教育公益实现途径试点项目有效实施的根本保障。能不能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免费政策,把“送教下乡”长期做下去,最根本的保障是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参与。一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政府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并利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针对农村职业教育试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为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参与试点项目教学模式改革的推广活动,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农业部门、农业科研单位积极参与

10、,把最新的实用农技、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并及时发布信息,牵线搭桥,促进学校与农村教学点联姻,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促进试点项目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提高广大青年农民综合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2.深化教学改革,科学设置课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教学要想让农民学员学有所成、学以致用。首先,学校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改革之前,必须认真做好调研与论证,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切实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努力形成以地方产业为主导,以基地为载体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行学做“一体化” ,尽量采用“田间课堂” 、 “基地课堂”等教学模式

11、,充分体现学做一体,产练同步;积极开设现场教学,边讲解,边示范,使学员学习知识、专6业技能尽量与农民产业紧密相连,重点对学员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其次,积极做好学校与教学点负责人、班主任与学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正确处理“工”与“学”关系,力求做到“工”与“学”的统筹兼顾。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践行,专业教师队伍的技能和素养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学校着力抓好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主要以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为引领,以校本培训为平台,面向全体教师培训,尤其是抓好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师转型培训,使全体教师专业知

12、识和实践技能有新的提升。其次是聘请农业行业的资深专家、农业部门的政府官员、农村“乡土人才” 、农业院校的专家教授等担任“送教下乡”任课教师,切实补充校内教师不足,有效地推行试点项目教学工作有序推进。 4.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农民参与试点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人才,当地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必须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更不能缺少农业科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来培养与提供。农民不但要抓当前生产和发展,而且更应该放眼未来,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当地产业趋势,积极参与学习,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发家致富的目的。 5.适

13、应新形势,增添新举措,努力构建教学服务平台。首先利用学校网站建设试点项目网络学习平台,使有条件的农民在家中,就可以方7便、快捷地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其次,建立师生 QQ 群,给学员与教师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及时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次,加大教学投入,购买电教设备和实训设备,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没有条件的教学点,学校自带教学设备下基层,使所教的知识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让农民真正能够接受,达到学习有成就感,从而使农民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努力构建与校企合作、工学相协调的高等职业院校运行新机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 2王晓飞,孙志河,史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送教下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2012(27). 3李胜利.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势在必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 4周?基,皮修平,农村职教投入主体与投入方向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5). 5王淑锋.“三送下乡” ,服务“三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5). 6李玉成.创新办学模式,努力服务“三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