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化表现若干思考提要 关于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化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是普遍现象。由于地域间内在机制的不同以及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势。笔者认为,造成地域间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在于地理环境、政策导向以及经济发展需要等方面。而目前诸如市场竞争、居民金融意识、要素流动等因素也成为制约落后地区运用先进金融理念进行发展的主要瓶颈所在。在经过分析之后,本文得出落后地区在现有经济基础以及众多因素的制约下,不适合照搬先进地区金融发展模式以带动经济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区域金融;差异化;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2、化表现的若干思考基于地区间的对比分析 收录日期:2013 年 6 月 21 日 一、引言 区域金融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金融结构的分布以及运行的空间分布情况,其在外延表现上有着不同形态。金融活动层次上的不对称使得金融资源出现了相对集中的态势。也就是说,区域金融的内涵在于要将金融概念放置于空间范畴中进行讨论。这也表明,金融发展是区域金融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化的态2势日渐明显,众多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也愈发突出。在内在条件约束下,落后地区如何有效的运用先进发展理念以促进经济发展多元化,进而拉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
3、对于金融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是否具备充足条件以复制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模式也需要进行充分的探讨和分析。 由于各地区间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存在,我国中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出现了不平衡。从我国的 GDP 增速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扩大化现象愈发明显。占据全国 23%人口的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不到全国的 1/8。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众多优惠政策措施来引导西部发展,但经济差距扩大化的现象仍旧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再从人均 GDP的增幅上看,20 世纪九十年代,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维持在大约 100 元左右,幅度很小。但目前的人均收入差距已突破万元。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落后,致使工业
4、化进程速度缓慢。而东部地区已经逐步寻求向信息化社会迈进,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日趋扩大化。 另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直接导致了区域间的金融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地区间的金融相关比率、地方企业的直接融资情况、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效率模式以及保险业的收入增加值等。由于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化,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化的态势愈发凸显。 二、区域金融差异化原因探讨 从现实情况看,笔者认为,造成目前区域金融化差异的原因包括内生、外生两方面。而内生因素主要体现具体区域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3等,外生性因素主要包括有国家政策导向、经济发展需要等方面。下面在分析内生性因素以及部分外生性因素中,主要
5、通过对上海以及新疆进行比对分析。 (一)内生因素 1、区域地理位置。决定区域金融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地缘位置,以上海和新疆为例。上海地处沿海地带,是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进行经济交流的主要窗口,各种经济金融交往与互动十分频繁。另外,上海交通体系发达,海、陆、空各种运输方式为其发展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条件。金融支持力度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使得相应产业得以形成,资源以及要素的流向出现了集中化态势。而新疆地处内陆,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使其难以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金融经验以及业务经营模式。此外,地域环境的制约使得新疆的交通十分落后,这也抑制了新疆与内地经济交流的大幅度开展,而相对落后的经
6、济发展基础也阻碍了更高层次金融体系的形成。 2、历史沿革。上海在多年前已被作为中国的重要战略地带,曾经的远东金融中心也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管是在战乱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因为过去所留下的积淀一直受到政府青睐。过去良好的文化以及历史沿革成为上海今后扩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反观新疆,由于地处塞外,过去也一直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并且战乱频生,周边环境的制约使其缺少与发达国家交流的机会,致使其经济地位始终难以提升。因此,历史的因素也成为造就目前区域金融差异化的因素之一。 4(二)外生因素 1、政策导向。国家对于上海和新疆的发展政策区别较大。中央政府致力于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
7、所以金融方面优惠政策明显,各种资金、要素流动充分,金融体系高度竞争且具备了极高效率,致使其金融机构体系极度发达。而对于新疆来说,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国家政策上的照顾呈现出过于单一化的趋势,均是以迅速发展为纲,且新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产业,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缺乏现实的来源,致使金融支持在经济发展中与上海来相比所表现出的作用差异巨大。政策导向以及措施的单一化使得新疆和上海的金融发展呈现出了较大差距。2、经济发展目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先富带后富,共走富裕路的经济发展规划。要先富,则必须选取自身基础较为雄厚的地区进行培植,不断利用地理以及区位优势实现迅速富裕。而这样的发展规划
8、也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规划的长期方向。东南沿海一带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以及国家宽松政策的支持,吸引了大批人才,积累了充裕的资金,这也为后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落后地区由于先天优势不足,在经济发展初期难以受到国家重视,这样政策发展的目标以及规划过于倾斜的现象就会进一步突出。金融机构的存在以及发展是为了适应以及更好的促进地区经济实力的提升,而资源禀赋的过度集中也使得发达地区金融体系以及金融机构迅速成熟,致使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对于欠发达地区能否复制发达地区金融模式的探讨 5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不仅存在以上固有缺陷,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区域环境内在的多种制约因素也体现得愈发明
9、显。发展条件成熟度不足也使得其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的金融模式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一)地域条件制约。前述原因中已经提到,地域环境作为内生因素影响了区域间的金融发展。而欠发达地区即使拥有了先进的金融体系,也未必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利用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主要原因在于落后地区的周边发展条件是否充足,是否需要如此先进的金融机构以及多样化的模式。继续以新疆为例,即使拥有了与上海相同的金融体系,但是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会令其并没有办法对大规模的金融资源进行充足有效的运用。新疆周边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大范围高层次的经济贸易合作也没有切实展开,而中亚国家更多的在依赖与新疆的经济互动来带动本国国内发展。另外,目前新疆
10、的交通还不发达,运输成本较高,无法充分地与外地进行便利的经济交流。这样,先进的金融体系在环境制约下便不再重要。 (二)市场环境的制约。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机制本身比较落后,而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也是市场充分竞争的重要表现。由于落后地区本身的市场机制并不健全以及产业结构的单一,要素与资金的流动也会由于众多因素阻碍而出现趋势集中化,更多资源禀赋会过度集中于某项优势产业。而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业务以及资金多元运用上已经十分成熟且更具方向性,欠发达地区由于发展模式的单一,且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会愈发凸显出来。 (三)区域内居民金融意识以及民族习性。居民以及企业的金融意6识是促进
11、金融业不断发展的主要意识形态之一。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本质上的创新动力也来源于居民以及诸企业的需求。而欠发达地区居民以及企业金融意识的低下将令先进金融业务没有足够市场,这样的情况也会使其业务运作模式趋于僵化,而自身业务创新动力的下降会使得金融机构业务拓展受限。受限的发展模式会使得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差距重新加大。另外,区域内的民众习俗以及民族习性对于金融发展的影响也很突出。欠发达地区的部分民族意识对于发展并没有足够认识,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很欠缺。虽然在近些年中已经呈现出一些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文化意识的改变需要时间。因此,落后地区对于发展意识欠缺的现状在短期内仍旧
12、难以改变。 (四)产业成熟度低下。金融机构如何发展,必须要考虑实际的市场需求。主要因素在于地区产业成熟度以及企业的实际需要。发展趋势的单一化决定了金融机构众多的业务以及资金运用缺乏有效发挥的空间。目前国家政策的引导也在于要更快的实现发展,使欠发达地区迅速摆脱落后局面。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逐步拓宽产业的范围,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以求实现多元化发展。真实的市场需要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慢慢的体现,但这需要足够的时间。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样的条件还不具备,照搬发达地区的金融模式会让金融市场陷入混乱,对于重要生产要素以及金融资源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五)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辩证解读。要明确的是,金融机构(
13、主要是银行业)的本质是服务业,其目标应立足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取得利润,它的发展应该与产业的发展成正比,也就是要通过高7质量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金融发展。因此,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政策引导以及内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来为金融服务创造出有效的需求,而市场需求力度加大会推动金融的发展。在金融机构逐步发展之后,其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可以有效地推动以及促进经济增长。这样,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便建立了一种可以相互促进的长久动态机制。另外,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会带来需求的多样化,这样也会使得金融机构的业务以及发展趋于多元化模式。总体上看,经济的发展要有政策的指引,金融
14、的发展需要经济发展来带动。而产业的支撑需要金融机构的资金以及政策的扶持,这样又回到了国家对于政策层面的制定。因此,这三者相互之间是一个内在的循环过程,不断促进,不断补充。而最终目的以及落脚点在于经济的发展。 (图1) 但是,如果金融系统过度发达,则与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之间会出现一种不平衡。而政策目的在于迅速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以及资金运用会出现使用范围集中与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其对经济发展作用支持将只能维持在增长的实际需要层面,因此强行将发达地区的金融模式套用在欠发达地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将十分有限,并且会出现极大的浪费。 四、结论 经过前述的讨论以及分析可以看出,落后地区在通
15、过套用先进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上有着现实困难。内在体制以及众多外在因素的制约会使得先进金融体系对于落后地区发展的作用变得十分有限。从经济8发展的宏观层面上看,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是最为有效的手段,通过政策的制定以及众多优惠措施来挖掘新的产业并以此带动资金和技术乃至人才的大幅转移。而经济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模式发展也会逐步得到进一步拓展以趋向于多元化,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会不断增强。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政策制定是前提,经济发展是目的,金融发展是手段。这样的逻辑也就符合了金融深化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1徐璋勇,封妮娜.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省区差异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当代财经,2008.7. 2张汉飞,张剑.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学术交流,2011.1. 3张沐.中国区域金融结构矛盾及其化解J.经济论坛,2011.2. 4张贝.我国区域金融均衡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1.6. 5何晓夏,章林.论区域金融发展模式的选择J.时代金融,2009.12. 6王维强.我国区域金融政策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