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技优势 创新服务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268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科技优势   创新服务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发挥科技优势   创新服务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发挥科技优势   创新服务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发挥科技优势   创新服务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发挥科技优势   创新服务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发挥科技优势 创新服务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摘 要:服务“三农”是农业科研单位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一项新任务,要立足自身优势,合理定位,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创新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 关键词:科技创新;服务“三农” ;公益职能;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02-0072-0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万家富,农村定则天下定。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 30 a 来,围绕“三农”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数十个中央全会文件和 10 个中央

2、“一号”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三农”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农民增收依然困难。在新的历史时期, “三农”问题依然严峻,服务“三农”工作任重而道远。党的十七大重点指出,21 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六大严峻挑战,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 1 新时期服务“三农”的内涵 2“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农村问

3、题主要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农民问题则包括农民素质和农民增收两个问题。 “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解决“三农”问题,为“三农”搞好服务,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透过“三农”问题的本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现代农业

4、的发展要求,做好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第四,坚持统筹兼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2 农业科研单位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业科技支撑和农业科技创新的突出地位,再三阐述了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职能。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5、。党的十七大特别指出了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七大主题,其中3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 。201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支持农业科研院所通过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等方式,面向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随着国家对“三农”政策的倾斜与调整,农业科研单位在“三农”服务中的公益性职能日益凸现。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后,服务“三农”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对农业科研单位的一项重要的功能定位。如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业务范围为“开展农作物研究,为郊区、县科技兴农服务承担横向科研课题,下派科技副乡长、副镇长,提供优良农作物种子及农产品,

6、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咨询、服务” 。近年来,该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自身的职能职责,围绕武汉市的瓜菜产业,通过搭建研发平台,有效地履行了科技创新、科技示范、科技培训、科技救灾等公益职能,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和服务“三农”中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果,为武汉市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较好的科技支撑。 在具体的服务“三农”实践中,该所按照“研究一项成果、集成一套技术、建立一片基地、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以项目为依托、以基地为平台、以专家为纽带、以技术为保证”的实施方案,成立了服务专班,有效地实现了服务“三农” “三对接”和“三到位” 。 三对接,一是该所与相

7、关乡(镇、场、街)签订基地共建协议书,在当地建立“三农”科技服务站,实现了所与乡(镇、场、街)的服务对接;二是该所的技术专家与农户结成服务对子,并签订技术服务协议4书,实现专家与农户的服务对接;三是所属企业(如维尔福种苗公司、禾丰瑞公司)与基层专业合作社签订种苗、肥料服务协议书,实现了公司与协会的服务对接。 三到位,即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该所还通过发放专家服务联系卡、制作科普光碟、建立示范户登记档案、组织召开现场观摩推介会等形式,不断扩大与巩固服务“三农”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对接服务,该所分别在江夏土地堂、汉南乌金农场、蔡甸侏儒街及东西湖的东山农场建立了 4

8、个稳定的“三农”服务示范基地,每年在全市示范推广西甜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面积达到 3 333 hm2,为武汉市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示范基地的窗口和带动效应,较好地促进了武汉市的西甜瓜产业向区域化、特色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如汉南乌金大棚一种多收礼品西瓜、蔡甸侏儒的延秋西瓜及东西湖东山的优质嫁接西瓜等等,如今,在市场上已是小有名气,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优质西甜瓜种苗及优质配方肥料也开始走向武汉地区乃至湖北省的千家万户。 3 在服务“三农”实践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 3.1 客观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差。特别

9、是很多地方的田间沟渠因年久失修,排灌尤为不便,遇到连绵阴雨或干旱天气,就会发生天灾。二是农产品销售与加工环节滞后,农民承担的市场风险5较大。目前,我市大部分农村依然是单家独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少数地方虽建立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但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与销售加工链断裂,农民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依然严峻, “瓜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部分农民只看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滥施滥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严重。四是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缺乏后劲。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眼下,在农村流传着一种“吃饭靠种地,致富靠打工”的说法,许多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

10、留在家里大多是老、弱、病残,他们从事的仅仅是简单的农业生产,目的只是为了解决口粮问题,对农业致富的热情不高。 3.2 主观方面的问题 由于农业科研单位自身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国家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在“三农”服务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功能定位不准、机构设置不专、工作队伍不稳、项目经费不足、覆盖面不广、特色亮点不多、宣传造势不够等等。一是科技服务战线拉得太长,布点太多,人手不够,经费不足,精力不济。如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近年来的服务范围几乎覆盖到全市所有的郊区,每年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向示范服务点送技术、送种苗、送肥料,投入资金在 20 万元左右。二是服务的内容、形式及机制跟不上现代

11、农业发展的节奏,有待创新。如该所近年来仅仅围绕着西甜瓜来开展科技服务,不能满足农民多种经营的需求,服务的内容要进行拓宽和更新。 4 重创新,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受到自然环境、市场等多方因子的制约,要6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服务“三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作与联动,特别是要按照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长效机制。这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科研单位自身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要立足自身优势,合理定位,找准切入点,不断探索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 4.1 创新工作

12、思路,摸清切入点 现代农业重点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模,二是效益。建立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首先,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松散、随意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规模化经营、集中化服务、全面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真正做到服务有亮点、田里有看点、我们有说点,既让农民得到实惠,我们自身在实践中也能得到发展。其次, “三农”服务要结合各地的资源条件、产业现状及种植习惯等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实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要做好示范项目的调查记载及示范户的登记工作,不能搞花架子,走过场。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把我们的“三新”技术真正地转化为生

13、产力。 4.2 创新服务内容,抓住着力点 近年来我所的科技服务内容多为推介西甜瓜种植技术,服务对象一般是留守的年长农民,服务形式大多是室内培训、田间指导。随着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这些内容已不能满足市场和农民多种经营的需求,有待拓宽和更新。如服务内容由单一的西甜瓜向大农业转变,由追求单7纯的产量、效益向生态、环保转变;服务对象由传统型守旧老农向知识型新生代的农民过渡;服务形式由单一的培训向现场观摩、网络咨询及技术入股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加大对农民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 帮助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应用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

14、农民。科技培训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开办夜校、组织观摩学习等等。 加强农业“三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 30%左右,武汉市约 58%,而发达国家的成果转化率高达 80%。加快成果的转化,除了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市场之外,我们还可以与当地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及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如建立成果示范基地、培养科技示范户等等。 注重农业生产信息化体系建设 及时向农民提供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 4.3 创新服务形式,找准落脚点 科技示范 成果示范基地既是科研成果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是联系农户和科研单位的桥梁和纽带。近十年来,该所

15、积极倡导“以项目为依托、以基地为平台、以示范户为纽带、以技术为保证”的示范推广模式,大力推广西甜瓜高效栽培“三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受到瓜农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一致好评。该所先后在江夏土地堂、东西湖东山农场等地建立嫁接西瓜示范基地 23 个,培养科技示范户1 080 余户,核心示范户 180 余户,累计示范推广面积 1.3 万 hm2 以上,8占武汉地区西瓜嫁接苗市场份额的 60%。嫁接西瓜不仅减轻了枯萎病害,较好地解决了西瓜不能重茬的问题,而且 667 m2 平均产量达 2 000 kg,比自根苗增产 20%,667 m2 产值增加近 400 元。 科技培训 为了培养乡土实用技术人

16、才,近十年来,该所分别在蔡甸区侏儒街、东西湖东山农场、江夏区土地堂街等地举办优质西瓜嫁接苗高效栽培技术及西瓜嫁接苗配方施肥技术等各类技术培训班50 期,累计培训农户 3 000 余人次。 科技救灾 近年来,武汉市屡遭低温、大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袭击,农业生产一度受到较大影响。遵照武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该所在抗灾、救灾及恢复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在 2008年的雪灾中,该所共安排 14 名专家投入科技救灾,提供技术服务 216 人次,服务到江夏、蔡甸、东西湖、汉南及黄陂等 5 个区、23 个村。为了帮助受灾农户恢复生产,该所组织科技人员突击生产瓜苗和菜苗,多生产 200 万株西

17、瓜嫁接苗和 1 000 万株蔬菜苗,有效地保证了瓜农菜农的抗灾生产需要。 以“城乡互联、结对共建” 、 “三万”活动及“小康帮扶”为载体,对口开展服务“三农”工作 2009 年底至 2011 年,该所与江夏区金口街余岭村结为共建单位,其间,该所以技物配套的帮扶方式,带动各驻点农户 667 m2 平均增收 400 余元,人均增收 1 300 多元。 4.4 创新服务模式,突出给力点 建立“农业专家大院”服务模式 一方面通过发放专家联系卡、农事 110、农村远程教育网及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组织技术专家与农户9进行交流互动;同时,组织专家与农户签订科技对接服务协议,以一对一的形式对农户进行帮扶。

18、建立交流挂职服务模式 由科研单位选派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技术人员到基层乡、村挂职,以挂职的形式来传播农业“三新”技术。如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先后派出科技副县长、副乡长 4 人次,在挂职地大面积推广西瓜嫁接苗,培养了江夏土地堂、宜城流水等全国无籽西瓜十强乡镇。 尝试技术入股的服务模式 对一些成熟的技术或物化产品,可以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农户或龙头企业合作。如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近年来以西瓜嫁接苗技术入股的形式,分别在海南乐东县佛罗镇、蔡甸洪北乡等地进行尝试,取得较好成效,入股的单位、瓜农和科技人员每年的分红非常可观。 尝试技术集成的服务模式 技术集成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快农业科技

19、进步的一个重要形式。结合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近年来服务“三农”面太宽、人力、财力不足的经验,可以合理地整合多家大专院校的科技、成果、人才资源,集中优势,突出重点区域,做出大手笔,形成大影响,产生大效益。 4.5 创新服务机制,打造闪光点 建立科技成果示范基地以奖代补制度 农业科研单位组织实施示范推广项目时,在示范点、示范户中推行以奖代补制度,将责任、利益对接起来,以保证示范的最佳效果。 完善基地共建服务机制 建立成果示范基地是服务“三农”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农业科研单位,我们可以以院(区) 、所(场或街、村)10共建的形式,在农村基层建立“三农”科技服务站,通过与农村基层部门的协作,提供技术服

20、务。 健全专家对接服务机制 即我们的农业专家与示范户结成帮扶对子,实行一对一、手把手的科技服务。 建立配套的服务保障机制 作为公益型的农业科研单位,要高度重视“三农”服务工作,切实做到“三农”服务机构设置“专” 、工作队伍“稳” 、人员素质“高” 。一是要改进现有的挂靠、兼职的服务“三农”工作模式,真正做到机构有专班、岗位有专职、服务有专人、经费有专款。二是要挑选一批懂专业、熟政策、知市场、有经验、会沟通、有责任感、事业心较强的同志,组建“三农”服务专班。三是在职称职务晋升、政策福利待遇等方面要有所倾斜,力求稳定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服务队伍。 4.6 配套和完善相关惠农政策,夯实支撑点 “三农”服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任重而道远。建议相关政府部门牵头成立一个领导专班,制定和完善相关惠农政策,加强对服务“三农”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结合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优势,根据各地区的农业特色下达专项农业示范推广项目,并匹配专项资金,以示范项目的形式来带动和扶持当地的特色优势农产品 如近年来,武汉市通过农业科研单位组织实施财政局示范项目及农业局推广项目,取得较好的示范成效。 加大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立农产品保险制度,增强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