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城市群服务业空间演化及其启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273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达国家城市群服务业空间演化及其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达国家城市群服务业空间演化及其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达国家城市群服务业空间演化及其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达国家城市群服务业空间演化及其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达国家城市群服务业空间演化及其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发达国家城市群服务业空间演化及其启示提要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已成为重要经济支柱和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梳理发达国家城市群与服务业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发现城市群与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互动机制。 关键词:发达国家;城市群;服务业 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研究 (项目号:11JZD02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 年 2 月 20 日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

2、展以及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显赫地位和作用的突显,城市体系经济联系更为活跃,呈现出网络化联系特征,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结构、速度、规模向前发展,相关的空间经济联系与地域组织优化研究成为研究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部分之一。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发展研究始于 20 世纪五十年代,即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时期。经过二战前的启蒙发展、二战后至六十年代的初步发展、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丰富深化、九十年代的全面发展阶段,城市群空间研究领域不断深化、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不断2涌现、研究范式不断丰富,呈现多视角、多层次、多尺度,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体系;研究内容上,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研究在五十

3、年代后大规模出现交叉与重叠,主要集中于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结构、空间组织两个方面。 二、国外城市群理论的研究 英国学者霍华德(E.Howard,1918)开创性地提出“田园城市”组成的“社会城市” ,他基于城市群体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创造性地提出城市群概念。随后德国地理经济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1933) 、经济学家廖什(August Losch,1940)创立中心地理论,创新性地演绎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腹地市场等级(功能)联系规律。随后,M.Jefferson(1939)和 G.K.Zipf(1942)分别对城市群体的这种等级规模分布展开进一步理论探讨,后者首次将万有引力定

4、律引入城市体系空间相互作用分析,建立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基础。此后,许多学者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上实证探讨城市对其直接腹地经济联系。 二战后,城市地理学研究迅猛发展,20 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的“计量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联系相关空间分析理论研究,主要成果有:“增长极”与“增长中心”理论、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核心-边缘理论” 、 “空间扩散理论”等,为城市群经济联系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五十年代开始,城市体系研究思想产生。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运输与信息网络化带动城市体系经济联系的加强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郊区化与土地扩展明显,大量城市在优区位快速聚集,城市群

5、体化现象大规模出现,主要形成大都市带、大城市3群等几种城市群形态,相关研究侧重于其空间结构与组织方面。法国学者戈特曼(J.Gottman)则提出大都市带的概念及区域空间组织发展理论,成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戈特曼的城市群概念,源于他在 1957 年Megalopolis: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 Seaboard中首次提到的 megalopolis 概念,这个区域应包含的五个基本条件为:(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地区有密切的社会联系;(3)由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

6、连接起来,各都市区之间没有隔阂,且密切;(4)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总规模,人口在 2,500 万以上;(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通枢纽的作用。因此,可以总结megalopolis 就是代表一些在地理位置上比较接近且有着较为密切联系的众多城市组成的区域。到了六十年代,政府对城市的运营管理在欧美国家受到相当重视,城市群空间组织实证研究兴起。中心地理论提出以后,城市中心等级思想在学术界引起相当大的注意。希腊学者C.A.Doxiadis(1970)大胆预测世界城市群发展将形成连片巨型大都市区。八十年代工业化迅速发展,城市群郊区化扩散中出现相对集聚,空间形态由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化,形成边缘城市。Se

7、il-Mun(1997)建立了城市群的人口规模、工业结构、贸易水平、土地扩展及房产发展等与城市运输网结构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强调运输网投资带来的城市内部空间集聚特征以及运网发展引起的大幅度城市规模结构空间分异现象。 三、有关城市群与服务业的研究 城市群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4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一国或地区的专业化方向和分工水平的选择对城市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城市化进程实际上是这两个平行过程之间的竞争。第一个过程使人口倾向于过剩,人口的密度越低越好(因为可以提高人均边界资源的占有率,推迟“自然抑制”的到来) ;第二个过程则使人口倾向于短缺,人口要尽量集聚(因为

8、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分工水平) 。两个过程的此消彼长,使人口的过剩与短缺交替出现。各大城市群之间和城市群内部各地区的发展差异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学科学者们的关注。 国内学者李江帆(1990)在其著作第三产业经济学中,概括了第三产业的形成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出现剩余产品的水平,社会对服务产品的需求量足以支撑第三产业独立化,服务行业独立化能使服务效率提高,商品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城市群,由于城市化带来人口的集中,集中的人口能产生巨大的相互之间的服务需求,从而为各种需要一定人口规模方能存在的服务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笔者认为,一方面由于服务业生产与消费同时空的特性;

9、另一方面城市群中的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城市的交通网络提高了厂商和消费者的价格变动和区位选择能力,在城市群中人口集聚会产生更多的服务需求。 在研究美国历史的学者中,王旭(2006)于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一书中,描述了殖民地时期北部和中部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内外贸易,因此分布了多数的城市,而城市化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助力。为了适应商业的扩展,波士顿的航海业有了长足5的发展,这又进一步带动其造船业,使其成为北美最大的造船中心和美洲最大的港口。此后,造船业稳步发展起来,这无形中推动了波士顿的银行和保险业的萌芽。另一座城市纽约,作为欧洲人最早到达的

10、殖民地,伴随着殖民者带来的丰厚资本,悄然地形成了日后金融中心的雏形。在研究服务业的区位时,早在克里斯泰勒的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中,普遍认为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网络紧密相关,强调交通运输网络是形成城市群网络系统的物质条件和必要前提,良好的交通连接与国家、区域和全球层次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内外学者历来都关注产业的区位因素,区位因素理论是区位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区位论研究中,对农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二战以后,服务业日益突显在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和重视服务业区位理论及区位因素的研究,由于服务业的多样化和差异性原因,服务业区位因素的研究显得

11、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20 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带动了消费文化的兴盛,而这恰恰是首先发生在城市的特定现象。与此同时,因为城市兴起表演业和运动业而走向成熟,商业娱乐也吸引了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业在此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例如,硅谷的计算机产业推动了整个城市群的经济腾飞、西雅图的飞机制造业带动了当地的服务业发展。 李江帆、黄少军(2001)从经济发展、发展阶段和服务业内部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亚洲“四小龙”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和标准模型等方面探讨了世界服务业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吴福象、刘志彪(2008)认为,目前有关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多是从6产业层面来讨论的,而城市化对

12、经济增长的作用则主要是从区域层面来考虑的,因而只有充分考虑产业和区域两种因素才能更好地结合两者进行分析。虽然研究者普遍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毫不逊色。 另一方面,国外学者分别从地理和制度层面分析了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成因。Sachs(1995)指出地理因素是根本原因,而且除了欧洲大陆,全球范围内表现出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的经济水平高,赤道附近的国家相对于中高纬度的国家人均收入更低的规律。除了地理区位的因素,还有不同的制度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密切互动。许多学者都认为,制度环境也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变量。除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科斯和诺斯、Daro

13、n 等学者指出了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注意到许多地理位置临近、资源禀赋相似的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的现象。 前文对城市群、区位和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表明,尽管人们对服务业增长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是这些解释都直接或间接包含着一个基本共识:服务业发展必须以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为前提。工业化水平提高的过程是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将通过服务职能外包和由于迂回生产链条延长带来的服务需求增长共同推动生产过程中服务性投入的增长,这是信息、金融、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四、述评 国外学者早期有关城市群的研究无不深刻地包含着对区域城市网络7的刻画与解释。现有研究涉及城市规划、城

14、市地理、地理经济和区域经济等方面,尽管有不少学者关注到城市群与产业经济的联动关系,但专注于探讨服务业与城市群发展的互动机制的研究并不多,对各大城市群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分析不深入。城市群外部的联系、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竞合,都与城市群的空间经济联系密切相关,无论是先天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还是后天的政策制度、基础设施,都会对城市群与服务业的互动机制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产业,城市群与服务业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等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以从服务业演进的历史和产业集聚理论沿革来看,在 20 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服务业的研究主要处于从有关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争论向

15、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演变的转型阶段,而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诸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等,这些研究都是集中在生产有形产品产业的集聚上。而从 20 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来,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研究开始与现实经济相结合,服务业集聚逐渐受到重视。也就是说,服务业集聚的研究时间不像制造业集聚那样有着很长的历史,而是从新经济地理学兴起时期开始的,但近几年产业集聚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进入 21 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沿海城市群成为国家外向性经济、出口贸易和“世界工厂”的主要地区,经济学家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始关注,并主

16、张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当下和将来,经济地理学者和产业经济学者对加强和加快城市群的理论和8实证研究都显得十分重要,而且责无旁贷,而城市群的形成与演进和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关联甚密,于是越来越多不同学科的学者加入到城市群的研究行列。发达国家的政体虽然与中国不同,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也不同,但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群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机制对中国城市群构建协调发展机制仍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此外,中国城市群形成机制较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要复杂得多,中国城市群研究也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George Kingsley Zipf .The Unity of Nat

17、ure,Least-Action,and Natural Social ScienceJ.Sociometry,1942. 2Jean Gottmann.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J.Economic Geography,1957.33.3. 3Jean Gottmann.Megalopolis: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 of the United States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61. 4C.A

18、.Doxiadis.Mansmovement and his settlementsJ.Ekistrics,1970.29.1.From H.Carter,W.K.Dvies.Urban Essays:Studies in the Geography of WalesM.1970. 5Se-ilMun.Transport Network and System of Citie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7.42. 6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出版社,1990. 97李江帆.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服务经济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德)克里斯泰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