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优质竞赛活动总结.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5837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届优质竞赛活动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三届优质竞赛活动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三届优质竞赛活动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三届优质竞赛活动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三届优质竞赛活动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践行新理念 构建新课堂 六盘山高中 第十三届优质竞赛活动总结 六盘山高中 第十三届优质课竞赛活动于 2014年 11月 18日 12月 8日 举行 。本次活动分文科组,理科组,综合组三个组进行,共有 24 位教师 参加了比赛 ,有 18 人获奖 。 本届优质课竞赛 目的是为 教师相互学习 、相互 借鉴提供一个 学习 、 交流的平台,同时 , 也为探索具有六盘山高中 特色 优质课堂教学做努力, 促进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参赛的 24 位 教师 在课前 做了很多努力, 为我们展现了关注学生、关注生活,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 各 教研组 、备课组 也 做了大量 工作,进行了

2、磨课等 研讨 活动。 本届优质课竞赛中听课人数约 600 多人(次),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课堂教学变化了什么,如何变? 第十三届优质竞赛 理科组竞赛活动点评 贾永宏 理科组八位教师的课, 给我们师生展示了课程改革多 年来 ,我校 教师 课堂教学的变化。 变化了什么? 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的教材观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学生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达成 。 又 如何变化的? 听了这些课 ,我们会有不少启发。 一等奖获得者海瑞平老师执教的弹力一课 ,设计合理,以小实验引入,层层递进,使学生经历了演示观察到亲身

3、体验,再到自主探究活动。整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实验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许多演示实验都是海老师亲手设计制作的,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演示出了理想的实验效果。特别是微小形变实验,把通常不易观察的现象用放大的方法巧妙的直观显现出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构建过程,从生活实际和简单实验出发,从观察到探究活动,由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得出数据,对数据用数学的方法进行 处理,列表统计、建系画图,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胡克定律。这种用数学的方法把物理学中的现象规律化的方法,体现了数理不分家。 二等奖获得者吕振江老师执

4、教的调查一课,以本班学生在课外调查我校三个年级 5000 多名学生的单双眼皮的遗传现象的相关数据为样本 ,进行人群中的遗传现象及规律分析进入课堂学习的,是一个调查报告分析。这节课倡导了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身实践得出的结论,使学生科学的了解遗传现象中的基本规律。通过调查实践使学生接触社会、与人沟通,提高了学生的信息交流、信息发布和语言表达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有利 于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是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整体优点: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课题引入环节的设计, 用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悬念,激发 探究知识的 兴趣,抓住学生 注意力。 调动学生

5、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体现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数、理、化、生四个学科都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了实验 , 使知识的 生成更直观。特别重2 视知识的生成的逻辑起点,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知识的生成自然、流畅,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注重学科文化教育、学科 思想的渗透。 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 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不够清楚,指向不明,对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及优点挖掘不到位,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缺点说的不具体,甚至有些张冠李戴 。对后期改进措施和办法也反思不够。总体上来说,教学反思需要我们教师要重视的同时,要深入思考,不断改进,才能有大的改进和

6、进步 。 你要进步吗 ?去做好每节课的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 教学相长 的过程,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一个互动,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位师生生命的一个成长过程, 如果 我们都以 学生那样一种姿态进入课堂,我们 就会进步 。 著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 所以被后人所推崇,因为他是一个在课堂教学 的 实践中 成就 的教育家,而非理论的制造者。之所以读他的著作 百看不厌, 富有启发,因为它是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活生生 的 而富有生命力 的事 实。 在这里 ,我们 要求 教师 深入课堂进行教学研究,发现那些令我们感动和富有启发的课例,因为那是 我们 教师教育智慧的闪现 ,能 相互 感动生命 。真实的故事是真实的,

7、虚假的理论是虚假的,让我们唤起内心的真实,走进学生,走进课堂。 在自我否定中追求优质 第十三届优质竞赛 综合组竞赛活动点评 王寿江 第十三届“优质课”竞赛综合组竞赛活动在 11 月 18 日 20 日 举行,有政治、地理、通用、体育四个学科,共 6 名教师参加比赛,赛前,六位教师能集本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对课程进行反复锤炼,总体上来说六节课起到了示范和观摩的作用。 一、优点 1引课形式新颖、简洁,能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快速切入主题。 例如,余晓霞老师是从从“大洋鱼讯”视频导入,柯金花老师通过“一段寓言故事”视频导入,张敬老师通过“热力环流现象”视频导入,马睿老师通过“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视频导入。所

8、有的导入新课 -形象、生动,符合课程内容要求,不拖泥带水,在音乐和图像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引入到对课程内容的思考。 2课程内容的处理,能够结合学生实际 ,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既有补充和删减,又有拓展和延伸。例如余晓霞老师要求学生设计“ “泰坦尼克号”的正确航行道路”, 王芳采用动漫的形式展示了一个非常有热度的新闻话题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案例等。引入这些学生熟悉的的案例,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找到谈论的话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高,目标的落实就会到位。 3教学环节的设计,层次清晰,衔接自然,避免了上课的随意性,保证了上课的流畅。 徐刚老师的快速跑一课中采用慢跑热身、螺旋式跑 、“你追我赶”游戏、

9、障碍接力等变换,营造了 一个跃跃欲试的课堂氛围。王芳老师 创造性地拆分汉字 -“赢”,将这个汉字与本节课各环节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余晓霞老师从视频导入、引导回忆、动画显示、绘制图表、提供案例、探究原因、解释成因,总结提炼八个方面构成了 45 分钟3 的完整课堂。一起呵成,流畅精细! 4 吃透教材,研读内容,分析学生,保证所授知识的科学,准确,有效。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错觉 -所教知识简单,上课时一带而过。本次做课的六位教师都能避免这种错觉,做到理解到位、讲解准确,无知识传授错误。 5能根 据学科特点选择多样、灵活、合适的教学方法。张敬老师设计的“

10、地理图表分析”,徐刚老师设计的“编排不同的跑步训练”,柯金华老师设计的“组装自行车模型体验”,王芳老师设计的“为小米企业谋划经营策略“,马睿老师设计的“组织学生 观看视频任重而道远”都有各自的学科特点。 六位做课教师分别采用了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正如余晓霞老师在自评中所说: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6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三维目标”的达成。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既 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小组交流的时间。既关注了学生的情绪,又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马睿老师是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

11、容,自主完成表格练习,学生分享感言,学生列举史书典籍,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学生齐读教材内容七个方面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王芳老师是通过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畅所欲言交流感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设置问题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体验探究,拆分“赢”字课堂小结六个环节来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7自评中各位座课教师对参加优质课竞赛的认识到位,即分享了成功的地方,又反思了不足之处。 二、不足 1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太繁杂,语言表述不准确,导致教师有些教学行为模糊。 2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一是教师课堂反馈、评价方式单一, 回答仅用“对”,“好”,来评价,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贫乏,调动

12、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 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少,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三是课堂中师生互动多、生生互动少,导致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少。四是一节课教师喋喋不休,学生较少回应,主要原因是设问方式上不太符合学生实际,没有引发共鸣的话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容易忽略自己的角色是引导者 、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五是不能关注到每个学生。 3过分强调素材的使用,而忽略与课程有关内容的知识记忆、总结、提炼、运用,课堂反馈练习少。过分依赖幻灯片,忽略了黑板上的规范板演,知识结构,核心要点展示。造成表面上看一节课“热热闹闹”,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低的现象。 4教师语言需要简练,准确,有节奏。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才

13、能更好的感染学生。 三、两点感悟 1一堂好课的标准,最根本的应当看两点: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恰当、全面;二是教学目标的落实是否到位、有效; 如何落实这两点?教师要做到“ 2 有 6 要”:心 中有课标,上课有目标;环节要齐全,组织要严密,点拨要及时,训练要科学,专业要过硬,角色要到位。 2有一种说法:“优质课竞赛”是“包装课”,“表演课”,但我认为更重要4 的是“示范课”,观摩课”。每个参赛教师在准备过程中都经历了多次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每节课都是学科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每节课的完美都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如果做课教师能从整个过程中感悟到一些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听课教师能在听课

14、过程中对自己教学有一点启发,哪就是优质课竞赛的成功。 正如马睿老师在自评中所说:本次优质课竞赛对我而言是一个 很好的历练舞台,是我教学生涯的又一个起点,我会倍加珍惜。我希望通过这次比赛,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次经历必定会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和风景线。 从六位参赛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学校年轻教师的进取心,也看到了学校未来的希望。 探寻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第十三届优质竞赛 文科组竞赛活动点评 王俊昌 文科组的 10 节参赛课,给我们展现了比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做了许多努力,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突破传统,敢于创新,设计新颖。 基本上每节课都有自己

15、的亮点,游戏、小组 PK、课本剧表演等创新设计比较多地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丰富了学生活动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 课堂亲近生活,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呼吁远离香烟、帮助同伴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天气变化、新闻联播、扑克牌等等,这些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进入了课堂,把身边的人和事作为学习资源,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在课堂教学生活化方面,应该说,我们已经走出了较为成熟的路子。 精心进行板书设计。 参赛课的板书设计有的是简单的示意图,有的是简要的知识结构,简捷明了,知识的内在关系一目了然,起到了提 炼重点,统领教学,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几位教师在完成板书的过程中有意

16、设计出一定的造型,最后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形成了生动的图案,既形象生动,又巧妙地升华了教学主题,如大写的人,关爱的手,缩放的花朵等等,都是十分精妙的板书设计。 有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付晓慧老师的作文课引入独辟蹊径,以六盘山高中高一新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录制了一段四位有不同困惑的高一新生的生活感言,让学生开动脑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四位同学的问题贯穿始终,教师巧妙地运用范文赏析、作文挖空训练、作文接龙 等方式,分别对四位同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接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同伴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接地气”,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

17、生有话可说,又使学生体验到了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喜悦。问题从学生中来,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同学们帮助同伴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路子,成功的路子,对各学科的教学应该具有借鉴意义。 郭玲老师执教的蜀相一课,设计新颖,推陈出新。恰当灵活地对文本进5 行“变脸”,创造性呈现改动版的教学比较文本,从而有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对两种文本的对比研 发中实现了对教学文本细致透彻的解读,也使学生收获了快乐,找到了自信。这种对比研判,由外入内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为提高诗歌教学效果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但不足在所难免,在此做一简单讨论,望引

18、以为戒。 任何时候不能忘本。 这是一句老话,但今天还需要再讲。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历史课要有历史味,讲的就是不能忘本,教学要有学科特色。在本届优质课竞赛中文科组的比赛中,有几节课设计痕迹过重,过于关注学生活动形式和活动环节,从而忽略了学科本身和学科本质,忽略了教学实效,导致学科 本身的内在联系没有理清,重难点落实不到位。 从基础做起,多关注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在本届优质课竞赛中,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在参赛老师中有不同程度地体现,如,在教学设计的书写上,有些老师不明确教学设计的整体结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重要环节缺失,有些老师不知道如何表述教学目标;有些老师对学科基本内容的处理和理解上发生偏差等等。

19、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留意,多留心,多学习,夯实学科基本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教学理论。 怎么参加优质课竞赛。 据我们所知,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在赛课准备的过程中,急急忙忙从网上下载大量课 件,进行拼凑,剪贴,而拼凑起来的东西没有主旨,没有核心,七零八落,乱七八遭,然后将这些拼凑起来的东西带上去试讲,请老师来听课 ,这个老师说,这个要讲,那个老师说,那个要讲,这个老师说,这个这么讲,那个老师说,这个那么讲。而参赛老师一头雾水,不知何去何从。我们认为,要讲好一节课,首先要从本抓起,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吃透教材,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的东西是什么,让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是什么。这些,做到心中

20、有数时,再考虑怎么去教,采用怎样的方法。关注的重点由教材到学生,由知识到方法。怎样才能出新,网上现有的课件没有多少可用,基本上都是常规的套路和过时的东西,照搬的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要出彩必须要走自己的路,要结合自己的学生和自 身的实际情况开辟蹊径。当然,要走出自己的路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勤于思考,细心观察,敏锐捕捉有用的信息。 最后,我要给各位参赛老师说一句话,经历了就是进步,参与了就是成长,应当珍惜自己的参赛经历。优质课竞赛虽然已经结束,但反省和检讨应当继续,深入反思和全面总结自己的得与失,你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注重探究过程 磨砺思维品质 对第十三届优质课语文赛课

21、情况的几点认识 刘文斌 我校第十三届优质课竞赛文科组的赛课早已落下帷幕。赛课活动集中展现了我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才华,展示了他们在教学上的 不懈追求与探索,融注了他们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智慧。 语文组参赛的四节课也是精彩纷呈,亮点频现。梳理和回顾这几节赛课过程,总结和反思其中的得失,有助于我们形成一些共识,从而对我校语文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6 四节语文课从整体上看,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过程明晰,进展流畅,收束自然。语文教学自然有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不论教什么,都牵连着思维发展和语言实践这两个层面,语言的实践又和思维发展密不可分,语言的丰富多彩就是思想丰富多彩的反映。一节课,借助文本,教学过程就

22、是一次思想发展的过程,语言实践的过程。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语言 形式决定了教学目标。邹学芳老师的参赛课,从读诗感悟开始,在解读诗歌作品的过程中,借助文本的意义,开启了一次思想的旅程,在语言的诠释与碰撞中,激荡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这节课起点是听梦,过程是说梦,结尾是寻梦。以陶潜的归隐情结为线索,引导学生感受陶潜笔下的田园生活风情,领悟和思考田园生活的真谛,进而推进到对历史过往与当下生活的思考。应当说,这种教学设计与思想引领,确有匠心独运之处,教师意在架设起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以陶潜的归隐为切入口,在观照诗人的田园生活中,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为学生打开一个思想通道,在阅读和思维 的过程中,碰撞思想,升华认

23、识,熏陶情怀,积淀文化,整合语言。顺着这个思路,这堂课的结构轮廓就层次分明。解读从归入手,延宕出从何而归,归向何处,为何而归,归后如何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一脉相承,勾勒出作品的情感走向和思想轮廓。从以诗解诗方法看,以此训练学生阅读诗歌的思维方法是大有裨益的。一节课能生成怎样的教学情境,教师的引领功不可没。教师的思维状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参赛课所呈现的一个鲜明特色。 从教学设计看 ,教师能登高望远,以顶层设计的高度,拓宽思维通道,沿着思维发展的脉络,不断质疑与探究,在 思维的矛盾运动中,让思想的空间更加开阔,思维能力更加卓越。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鸟兽虫

24、鱼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故易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这所罕到焉”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的思想不心游千仞,视通万里,就只能是坐井观天,妄自尊大。撒春霞老师的参赛课是我的空中楼阁。这节课,教师的设计意图在于打通情与景的关系,实现“以景显情”“以物明理”的目的。这就是一种基于整体观照下的教学设计。“空中楼阁”恍若幻境,实则具体,李乐薇 用诗情画意的笔法为自己的小屋精心勾勒了一个美不胜收的意境,实际上就是要表现一个梦寐以求的精神家园,一个心驰神往的理想居所,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心灵归宿。研读作品时教师设置了一个问题,作者笔下的小屋置身于怎样

25、的环境。这个步骤就是让学生把思维聚焦到小屋的环境中,在作者为小屋营造的优美的意境中,感悟作者的情怀,感受作者的心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明达作者的精神。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老师以点带面,用山之屋来点拔和引导,意在对意象的具体观照中,品读出作者的志趣,从而把握作品的神韵,突破难点。在教师的引领下,学 生品读课文,发现“山之屋,玲珑秀气,灵动富有情调;树之屋,精巧别致,含蓄而有风度;花之屋,绚烂绮丽,清新悦目;光之屋,柔静宁谧,明净浪漫,夜之屋,朦胧淡雅,缥缈如烟。”教学至此,顺势延宕,将刘禹锡的陋室铭引入到文本的解读中,作者所追求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就呼之欲出,获得了学生的共鸣。

26、 从教学重心看, 注重对语言的深研细磨,重视对语言内涵及美感的挖掘,在彰显语言魅力之中感悟思想的魅力。诗人的情致是隐含在文字中的,用心揣摩,方能明释其中的喜怒哀乐,细心研读,方能通透其中的良苦用心。郭玲老师参赛的课题是唐 代诗人杜甫的蜀相,一首短短的古诗能读到什么,学到什么,方寸之间又能有多大的作为,我以为这节课让人大开眼界,让人拍案叫绝。课堂上7 当郭老师把山寨版的蜀相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照原创进行比较的时候,就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正是教学的机智。教师看似“俗气”的改动,撬动了学生对诗意的探究,教师的故露破绽,激起了学生对原作的研判,思维碰撞的序幕就此打开,于是在学生积极的研判中,作品的庐山真面

27、目就次第展开。酒的醇香在于慢慢品鉴,课的精彩在于不断升华。这样的比较,激活了群体思维,在对文本的研读中,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但每 个人的见解都可能让人耳目一新。这种由外入内,由点到面,对比研判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探究过程中的思辨,注重思维逻辑的训练,注重思维方法的培育,的确起到了拓展思维渠道,激发思想能力,磨砺思维品质的作用,是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 当然,一节课总有一些遗憾,总有一些缺陷。这四节课也概莫能外。教师的情感状态,对课堂的推进至关重要,我们总不能置身事外去评头论足,总不能以平常之心与文本对话,一篇诗文,历经千年而不朽,让人百读不厌,当我们再次捧读的时候,

28、不可能不为之动情。因此,教师情感的介入和情绪的感 染也是对文本一个注解,也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课堂中教师的才情不足,在当下是很普遍的问题。诚然,还有一个缺陷需要指出,教师对文本的研读还略显粗糙,还功夫不够。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发展,当然需要思维的引领,但如果不注重对文本的研读,不能够“入乎其中而又超乎其外,语言的魅力就会在我们走马观花的阅读中逐渐黯淡,语言的美感就会从我们的审美自觉中淡化,语言的品位就无从谈起。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值得每个语文教师去思考,去探究。 另辟蹊径,春暖花开 浅谈第十三届优质课 两节历史课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 张晓琳 关键词语:传 统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主体性 课堂

29、探究性 目前,在我校的高一年级历史三本必修课的教学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就是,由于课时紧,课堂容量大而使得老师们在教学中往往只是为了赶进度和完成教学内容而采取过于传统,过于保守的教学模式,老师们完全充当了课堂的主角,甚至是“表演着独角戏”,老师们往往把教学的功夫下在如何让学生记忆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去引导学生去理解更多的知识,更谈不上在课堂上由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而产出新的知识,老师们几乎不敢运用创新的模式来授课,就担心到水平测试前教授不完所有必修 课的内容,但是,这种现象却给高一的历史教学带来了以下的不足:一、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二、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

30、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三、 师生 互动不强,无法在课堂上产生出新的知识。四、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五、 合作 流于形式。而这次我校优质课竞 赛文科组的比赛中,历史组杨海霞老师和薛宏娟老师凭借她们深厚的教学功底,雄厚的知识储备,课堂掌控的灵活,教学手段的多样,史料运用的精当,情感教育的充沛,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得当,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启发性,示范性,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第一,“颠覆传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往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是“打字员”是“口袋”只要认真记录老师的课堂笔记,课后“死记硬背”就行

31、了。但是,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学科能力,传统的“老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完 全不适应了。而这次参加优质课竞赛的两位老师则非常注重引导和发挥学生在课堂8 上的主体性作用。如,杨海霞老师美国民主政治之梦一课中,首先用三组材料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知美国 1787 年宪法制定的背景是当时美国国家有着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的权力矛盾,大州与小州在拥有议员名额上的矛盾,及南北资产阶级对奴隶是否有纳税资格和选举资格的矛盾,帮助学生认识到当时的美国存在着中央集权的问题,民主权力的问题,奴隶制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宪法制定的背景,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形成认知,不是老师去一一灌输知识

32、。接着,杨海霞老师又组织 学生自己学习书本上关于美国联邦政府权力分配及相互制约的内容,再用分组讨论的方法相互交流,相互改正,相互完善,画出一张正确的美国国家政权机构相互关系示意图,再用投影仪进行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自己明了美国联邦政府权力的分配与制衡。这一过程,处处体现的是学生们自己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归纳知识,自己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一一陈述,照本宣科。薛宏娟老师古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中,先是课前用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预习自学这一课内容,接着在课堂上进行呈现交流,把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先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知消化,遇到不 理解的知识则带到课堂上来师生共同消化。接着用分四组抢答赛来梳理基

33、础知识和用模拟法庭当法官从自然法的精神,习惯法的不足,公民法和万民法的适用范围的角度极富趣味性的形式多样地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本课知识和运用本课知识。两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设计问题,引导思路,提供材料的角色。这样的授课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第二,化难为易,将难点知识简单化。我校高一学生的实际学情是初中历史知识不完备,有些学生甚至在初中就没有上过历史 课。而高一的历史课不是通史课,是专题性很强的模块体例。当学生接触到必修一古今中外的政治和政治制度时,都会感到特别难以理解,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法律和代议制

34、,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很陌生。而两位老师则充满智慧地巧妙设计,引导学生浅显易懂地把难点突破了。如,杨海霞老师设置问题:怎样才能确保美国的民主?让学生带着解答这一问题的使命来认真分析 1787 年宪法的内容,找到国会,总统,联邦法院彼此的职权与相互的制约,就简单地将问题解答出来了。薛宏娟老师则用学案来引导学生认识罗马法的形成过程,用模拟法庭审案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理解罗马 法的思想内容。简单的抓手,巧妙的设计,浅显的问题,让学生把最为难以理解的知识轻松地理解掌握了。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历史组探究完成“教、学、练、能”的课题有极大的启发。 第三,论丛史出,将学科能力培养常态化。以往在高一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由

35、于课时紧,课堂容量大,老师们比较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只是在课后作业和考试中贯彻到学科能力,平时课堂上则淡化能力培养。而两位老师的赛课课堂则把培养学科能力放在了首要地位。她们善于运用形式多样的史料,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去分析归纳,去表达陈述,每次得到一个历史结论,都有 充实的史料做支撑,让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得出试论,做到了史论结合,论丛史出。像这样的授课模式,把基本学科能力的培养放在每一节课堂上,三年后,当学生面对高考时,该是怎样的“胸有成竹”。 第四,以史明智,将历史知识生活化。杨海霞老师的课,用 2014 年 11 月 4日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使得总统奥巴马成为“跛脚”总统

36、为背景引出美国联邦政府的三权分立与制衡;薛宏娟老师以扑克牌上的人物和品味美食为引子,一步步带领学生理解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两位老师把过去的已经“死掉”的历史教“活”9 了,把遥不可及的历史拉到了学生的眼前,把 枯燥的“死人帐”变成了趣味生动的历史事件,最难能可贵的是,她们的授课让学生学到了怎样分权制衡以维护民主,怎样完善法律以适应社会发展。学生们通过这两节课,不单单学到了历史知识,更是增加了认知现代民主与法制的知识。学生们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从历史走到了现实,从理论走进了实践,从冷冰冰的历史走进活生生的生活,明了了历史,博得了智慧。 这两位老师的创新教学模式,不但比我们惯用的传统教学模式节省课时,而且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科能力,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最为可贵的是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情感教育,事半功倍。正所谓另 辟蹊径,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