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与哲学、史学、文学等学科相比,新闻学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它的历史也就百年左右。 对新闻界来说,更紧迫的是回首新闻传播历史、关注新闻传播现实、展望新闻传播未来,以饱满的热情和持久的毅力,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回报时代的伟大恩赐和期望。而对刚刚踏入新闻领域的学子、新手,很有必要从了解本学科的历史起步。 第一节 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主要从理论新闻学的角度,简要描述新闻学在中西发展的历程。这种描述是粗线条的、勾画性质的,目的在于让大家对新闻学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有一个宏观的、历史性的了解。 一、新闻学在西方 的演变与发展所谓新闻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主要是指新闻学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在美国的演变
2、与发展。 新闻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诞生、成形和 20 世纪 40 年代之后的新闻学 (或传播学兴起之后的新闻学 )三个基本阶段 (一 )新闻学在西方的诞生 所谓新闻学的诞生,实质是指报学的诞生。报学是伴随近代报业的产生发展而诞生的,是由 “术 ”到 “学 ”的一个过程。 1845 年,德国人普尔兹出版了德国新闻事业史,该书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新闻学专著,它跳出了单纯研究业务技能的范围,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特征, 标志着新闻学 (报学 )的诞生。 (二 )新闻学在西方的成形 在西方,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成形的。 20 世纪2
3、0 年代之后,一系列新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使新闻学超越了报学时代,进入了真正的新闻学成形时期。 (三 )20 世纪 40 年代之后的新闻学 第一,注重综合性的宏观研究。 其二,一些新闻学研究所成立。 其三,一批源于新闻实践、以理论研究为重要内容的新闻学著作诞生。 第四,在总结反思中前行,在变化的媒介环境中构建新的理论。 第五,关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诸多理论问题。 二、新闻学在中国的演变 与发展 (一 )新闻学在中国的发端 作为一门学问的新闻学,始于 20 世纪初叶。但这一发端的 “序曲 ”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的中后期 (二 )新闻学在中国的诞生 当新闻研究回归本位,开始从自身的基本问题 (诸
4、如新闻、新闻事实、新闻价值、新闻道德等 )出发时,作为一门学科的新闻学在中国诞生了。 (三 )新闻学在中国的勃兴 “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是中国新闻学术研究蜂起和新闻教育勃兴的时期 ”, 四、新中国建立后新闻学的曲折历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 (19491977)。 建国后,新闻也被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报业是党报的一统天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理论新闻学的主要内容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党报理论。其鲜明特点是以政党学说为核心而不是以新闻事业的内在规律为核心,以政治宣传为本位而不是以新闻传播为本位,用政治话语代替新闻学术话语,把党报的特殊规律当作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
5、 ”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 (1978 年至今 )。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业也进入了有史以来充满活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新闻学研究同样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之后 其一,拨乱反正阶段 (19781984)。 其二,不如实质性研究阶段( 19851989) 其三,学术研究全面繁荣阶段( 1992 年至今)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发展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奠基阶段 “在 19 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奠基工作,架构了新闻科学的学术范畴与理论框架。 ” (二 )列宁对马恩新闻思想的发
6、展 建党阶段 (18951904) 夺权阶段( 19051917 年十月革命前)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19171924) (三 )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探索 毛泽东 (18931976)的新 闻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将中国带进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9041997)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精华,在新的历史时期强调或阐发了一些新闻观点 作为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在继承前辈新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闻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第二节 新闻学的学科结构与理论新闻学的基本对象 新闻学
7、是研究新闻传播现象的一门社会科学,主要对象是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业。作为一门学科,新闻学的直接目 的在于从学科结构的不同分支出发,探讨研究新闻传播现象的特点与规律,间接目的是为新闻传播活动的有效进行、新闻传播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知识支持,最终目的则是通过良性的新闻传播为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服务。 一、新闻学的学科结构 历史新闻学 理论新闻学 应用新闻学 交叉新闻学 二、理论新闻学的基本对象 其一是围绕 “新闻是什么 ”而构建的 “新闻本体理论 ”,重点揭示和探求新闻传播现象的起源与发展,新闻本质,新闻价值,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等 其二是围绕 “新闻业是什么 ”而建构的 “新闻业态理论 ” 其三是新闻
8、传播业与社会大系统及各主要 社会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第三节 理论新闻学的学习目的 与学习方法 一、理论新闻学的学习目的 首先,从哲学高度把握新闻学的基本问题。 其次,把握理论新闻学的基本体系,领会各种见解、观念和学说。 再次,培养认识和指导新闻传播实践的基本能力。学习理论的意义,还在于理论与人们的实际活动总是密切相关的。 二、理论新闻学的学习方法 1、向书本学习 一是阅读优秀的教科书 二是选读本学科公认的一些经典著作 三是浏览本学科的一般性著作 四是经常阅读本学科主要的实证性和学术性杂志 五是积极涉猎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 科的著述 2、向活人学习 3、向实践学习 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9、 对新闻传播演变发展历史的描述,目的在于以鸟瞰的方式,把握人类新闻传播的基本轨迹,为随后的理论展开提供一个宏观的论说背景 第一节 新闻传播现象的产生 对新闻传播产生或起源的解释与描述,实际上是以今天对新闻传播的理解为尺度,去发现和衡量人类传播史的结果。 一、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 (一 )对传播的基本理解 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交往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观念和情感。简单说,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活动,这里的人不单 是个人,也可能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或团体,这里的 “信息 ”是广义的,包括所有的精神产物 定义:新闻传播是一种关于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 信息的传受活动。 首先,
10、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自然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其次,这种关于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的交流活动是双重主体的过程性活动,即是由传播新闻的人和收受新闻的人共同完成的活动, 再次,由于这种信息交流活动的内容是一种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因此新闻传播必然是一种关于真实信息、新鲜信息的传受活动; 最后,这种将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传送给社会大众 的传播必然是一种及时的、公开的传播 (三 )传播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所有传播活动,但新闻学只重点研究人类的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活动,在现代社会,特别关注对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的新闻传播的研究 二、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 (一 )
11、人类传播与人类社会同生 (二 )新闻传播与传播同步 (三)新闻传播发生的依据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发展 新闻传播的发展,在于描述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历史演变过程。 此处,我们以近代西方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为界限,将整个人类的新闻传播历史过程分为 “前新闻传播业时代 ”、 “新闻 传播业时代 ”和 “后新闻传播业时代 ”,每一时代 (主要是前两个时代 )内部再以最能代表新闻传播发展水平的传播媒介为根据,划分为不同的媒介时代。 一、前新闻传播业时代 前口语传播时代前口语传播时代 前口语传播时代,是指人类语言还未产生之远古时代的传播。 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时代指的是以口头语言为标志的传播时代 文字
12、传播时代 文字时代是指人类利用书面文字开始新闻传播的时代,也就是一般史称的手抄新闻时代,它以印刷新闻传播时代的开始为下限。 二、新闻传播业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人类新闻传播革命性的 变化应该说始于印刷新闻的诞生。印刷新闻使新闻传播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信息传播类别 电子传播时代 主要是指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子传播。 19 世纪中后期到 20 世纪初期一系列的重要发明,标志着电子新闻传播时代的到来 网络传播时代 网络传播将人类的传送与收受整体上带入主动的时代、互动的时代。实际上,网络媒介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新闻传播格局,对传统的新闻传播观念、新闻传收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后新闻传播时代 人类现在
13、具有的新闻传播形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某种变化,出现新的传播新闻的观念和方式。至 于将来的新闻传播到底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料,留给后人去做。 第二章 新闻 活动 的 系统 构成 先从新闻传播的现实状况出发,以静态观照的方式对新闻传播的类型构成、媒介方式构成做出宏观的说明,以静态解剖的视角对具体新闻传播的要素的构成做出分析; 然后以动态的眼光,审视具体新闻传播过程的环节构成; 最后,静动合一,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式,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矛盾构成做出揭示,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新闻传播的根本运行机制和动力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类型与要素构成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类型构成 传播的基本类型
14、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大众传播 二、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作为传播内容的事实 (信息 ) 新闻传播者 新闻收受者 媒介 (二 )新闻传播要素的基本含义 事实或传播内容是指新闻传播的对象,即新闻报道的对象、信息或内容。 传播者是指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人或主体,即指那些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主要从事采写编评、制作、主持的工作者。 传播媒介是指传送和收受新闻信息的通道或载体。 收受者是指收受新闻信息的人或主体,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和网络新闻信息的浏览者。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环节构成 描述新闻传播环节的构成,是以新闻信 息的实际流动过程为观察对象,根据新闻信息流动过程在不同时空段上
15、承担的主要任务的明显差别,将其划分为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阶段。由于每阶段的相互组合连接共同完成着新闻信息传受的任务,因此相对全程性的信息流动,各个不同的阶段便构成了新闻传播的不同环节。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一:新闻信息源新闻传播者 (传播者自身就是信息载体 ) 新闻收受者。这是人际传播方式中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二:新闻信息源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媒介新闻收受者。这是以物理传播媒介 (最典型的就是大众传播媒介 )作为新闻信息载体的 传播流程。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环节 采选新闻信息的环节。 创制新闻文本 (作品 )的环节。 传递新闻文本的环节。 信息反馈环节。 新闻反馈的真意在于
16、传播者通过对收受实际情况的有效把握,调整后继的新闻传播内容、方式,甚至重新从整体上定位媒体的新闻传播。 反馈信息的来源与获取大致有这样几种途径和方式: 一是收受者自发的、比较零散的对媒体新闻传播行为发表的各种看法、意见、建议等, 二是媒体主管部门对媒体新闻传播行为的监测与评估; 三是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对媒体新闻传播行为的分析和评价; 四是新闻媒体自己的信息调查部门或委 托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舆论 (民意 )调查机构通过科学手段获取系统化的、规模化的反馈信息。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构成 一、新闻传播内在与外在矛盾的构成 新闻传播的内在矛盾,是指新闻传播系统内部的矛盾; 新闻传播的外在矛盾,是
17、指新闻传播系统与其外在传播环境的矛盾。所有新闻传播现象、传播活动,都是在新闻传播的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展开的。 (一 )新闻传播的内在矛盾 新闻传播系统是由新闻传播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诸如传播主体与新闻事实间的矛盾,传播主体与传播媒介间的 矛盾,收受主体与新闻事实间的矛盾,收受主体与媒介间的矛盾,传播媒介与新闻事实间的矛盾,共同构成了新闻传播的内在矛盾。 (二 )新闻传播的外在矛盾 新闻传播的外在矛盾是指新闻传播系统与新闻传播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或两个层次:一是新闻传播作为社会有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体的社会系
18、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二是新闻传播系统与社会其他子系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 )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的基本关系 新闻传播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的区分,既是对新闻传播中客观实在矛盾类 型的一种划分,也是一种理论逻辑上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采用的划分。内在矛盾的内在性,强调的是内在矛盾存在于新闻传播系统内部;外在矛盾的外在性,强调的是外在矛盾存在于新闻传播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 二、新闻传播内在矛盾的层次性 在新闻传播系统的诸多内在矛盾中,有的矛盾具有总矛盾的性质,包含着其他的矛盾;有的矛盾只是新闻传播系统中一个侧面或一个环节的具体矛盾。因此,要充分掌握新闻传播的内在矛盾,还需要
19、在不同的层次上加以分析。 (一 )宏观层次的总矛盾 新闻传播解决的总体矛盾始终是:如何通过新闻传播满足人们或社会的新闻需 求,即新闻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与新闻收受者新闻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新闻传播的总矛盾,是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简单点说,新闻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之间的矛盾就是新闻传播的总矛盾。 (二 )微观层次的具体矛盾 传播主体与事实间的矛盾 传播主体与媒介间的矛盾 收受主体与事实间的矛盾 收受主体与媒介间的矛盾 传播媒介与事实间的矛盾 第四节 新闻传播模式的构成 模式是对现实的简化,与现实事物完全一样的模式无助于我们对实际的了解。新闻传播模式就是运用一定的图形、符号、程式对现实新闻传播活动情况的抽
20、象、概括和反映。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 模式 第一, “点 点 ”模式。 在 “点 点 ”传播模式中, “点 ”是对新闻传播者和收受者在同一量化标准下的几何抽象,这种抽象的前提是新闻传播者和收受者必须具有基本的对等性。 第二, “点 面 ”模式。 在 “点 面 ”传播模式中, “点 ”和 “面 ”同样是对传播者和收受者的一种抽象,将传播者抽象为 “点 ”,将收受者抽象为 “面 ”,其基本根据是传播者与收受者在量上的巨大差别,在质上的不同存在方式。 二、大众化新闻传播模式的具体构成 首先,从传受关系上看,点到面的传播模式可以划分为单向传播模式和双向传播模式。单向传播模 式就是无反馈环节的传播模式,
21、传播以线性的方式单向流动;双向传播模式就是有反馈环节的传播模式,传播以非线性的方式形成双向互动。 其次,从传播目标收受者的数量规模上看,点到面的传播模式可以划分为小众化传播模式、大众化传播模式、小众化与大众化相融合的模式。 具体模式: 第一,小众化传播模式。 第二,大众化传播模式 第三,小众化与大众化相融合的模式。 第三章 新闻传受主体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从区分意义上看,存在着四种类型的主体,作为新闻传播者的传播主体,作为新闻收受者的收受主体,作为控制新闻传播活动的控制主体,还 有作为新闻信息拥有者和提供者的新闻源主体 (可简称为源主体或本源主体 )。对这些不同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系统论述需要专
22、门的新闻活动主体论来完成。 第一节 作为新闻活动主体的共同主体 一、共同主体的含义 首先是说,可以把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不加区分,将他们看作无差别的社会主体。 其次是说,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都是新闻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平等关系,离开任何一方,新闻传播活动都不能顺利进行。 再次是说,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之间并无绝对的角色界限,传播与收受之间也没有绝对 的界限,而是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共同主体的基本特征 共同主体首先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共同主体,具有共同的主体特性。这些特征可以简要概括为: 其一,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拥有共同的主体根据或主体构成要素
23、,即他们都是具有一定生理素质的人, 其二,作为新闻活动主体,他们都是积极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主体。 其三,共同主体会受到新闻客体 新闻事实或新闻文本 的制约。 三、共同主体的新闻需要 在人的需要结构中,新闻需要是一种普遍需要。 新闻需要本身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对信息需求的产物。 共同主体的新闻需要是 主体的一种精神需要。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主体 在不分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前提下,考察了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表现出的普遍性和同一性的特征。但在实际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共同主体一分为二 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他们处于不同的新闻传播环节,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传播主体的构成及特征 (一
24、 )高位主体 所谓高位主体主要是指新闻资产的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 高位主体是新闻传播总体目标的设计者和确立者,是媒体方针的制定者。 高位主体是新闻传播活动规范的主要制定者。 高位主体同时也是新闻活动的指导者和监督 者。 (二 )本位主体 所谓本位主体是指直接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新闻工作者或传播者,它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核心力量。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本位主体是新闻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本位主体是新闻价值的主要发现者、创造者和传播者。 本位主体是具有自身利益追求的主体。 二、高位主体与本位主体的关系 首先,高位主体和本位主体在新闻传播的组织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具有
25、明显的差别,处于不同的层次。 其次,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高位主体和本位主体的利益追求与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 再次,高位主体与本位主体之 间也存在着利益的不一致性或冲突性。 第三节 新闻收受主体 一、收受主体的构成及特征 收受主体的构成是极其复杂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从而达到对收受主体的具体把握。与传播主体 (主要是本位主体 )相比,新闻收受主体处于 “后在 ”的位置 (可称为后在主体 ),有其自身的地位和特征。 (一 )收受主体的构成 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或者说按照接触新闻媒体的稳定程度,可以把收受主体划分为:稳定型收受主体和偶然型或变动型 (非稳定型 )收受主体。 按照
26、接触新闻媒体类别的多少,可以将收受主体划分为:单一型收受主体与 复合型收受主体。 按照对一定新闻媒体接触的实际程度可以把收受主体划分为:现实型收受主体与潜在型收受主体。 按照新闻传播媒体确立或形成的服务对象特征,可以将收受主体划分为:目标型收受主体与边缘型收受主体。 2 收受主体的层次性构成 首先,按照收受主体的社会存在规模或社会存在方式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一是社会化层次,即把特定社会作为整体的新闻收受主体来看待,这个社会一般是指整个人类社会和一定民族国家构成的社会。 二是群体化层次,即把特定的群体或群体组织作为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三是个体化层次,即把每一个 具体存在的人作为新闻传播的收
27、受主体。 其次,每一层次内部也有自身的层次结构,这种内部的层次结构在较为严格的组织性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再次,收受主体的素质差别,使收受主体形成了素质上的层次性。 (二 )收受主体的特征 大众化的存在特征 自主化的接触特征 个性化的需求特征 多样化的人性特征 二、收受主体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收受主体是后在主体。 第二,收受主体的新闻需要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动力。 第三,收受主体是新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第四,收受主体是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 第四节 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关系 一、传播 主体与收受主体关系的历史演变 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关系,有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关系样式或模式
28、。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关系的演变,从新闻主体的角度,或更宽泛地讲从人的角度,生动地反映了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面貌。 (一 )传受不分的混沌关系 传受不分的关系,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人们还没有 “传 ”与 “受 ”的角色意识。在实际的信息传播活动中,传受角色在不断地相互转换。传受不分的关系,从总体上使新闻传播与其他传播混为一体。 新闻传播活动中传受主体不分的情况,是一种持续性的存在,将伴随人类历史的始终,不 会因为人类新闻传播进入新的时代后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一点,我们在现实的新闻传播活动中看得非常清楚。 (二 )传受分立的对应关系 正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直接介入,从根本上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以身体为中介
29、的直接新闻传播方式,变成了以大众传播工具为中介的间接传播,使传播者和收受者居于新闻传播媒介的两端,分立对应而存在。 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分立对应关系,意味着传播主体意识与收受主体意识的强化和自觉,意味着传与受的矛盾,显化为新闻传播的主要矛盾,新闻传播正是在双重主体的对立统一中求得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三 )传受和谐的一体 化关系 当人类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之后,传播新闻的工具不再只是传统的三大媒介,而是加入了 “第四媒体 ”、 “第五媒体 ”等等,这些新的传播媒介,改变的不仅是新闻传播媒介的传统格局,改变的不仅是新闻的采制方式、刊播方式和收受使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们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新闻传播观
30、念,集中体现就是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关系的变化。 二、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关系的新表现 (一 )传受本位的新变迁 新闻传播的实际只能是在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因为他们既是利益的共同体,又是利益的矛盾体,传播什么、怎样传播不可能总是以收受 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为尺度,这是新闻传播的现实,同时也是事实, (二 )传受互动的新追求 互动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社会的互动。对于新闻传播来说,就是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互动,互动的具体表现就是新闻传播由单向的发送式向双向的、多向的交流式转变, (三 )传受平等的新理想 新理想产生的过程,就是新闻传播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多向传播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
31、看似简单,却蕴涵着丰富的意蕴,它把了解世界的权利看成是所有人的普遍权利,它把每个人表达的权利正在变成一种可行的、现实的权利。从传播主体的角度看,就是将收受主体看作是 与自己同等的主体,而不是看作被动的接纳新闻信息的 “容器 ”。 第四章 新闻传播内容(上) 第一节 新闻的形态 作为人类意识形式之一种的新闻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人们从各种媒介通道中获取的新闻是从哪里来的?它的本源形态是什么?只有弄清楚新闻存在的不同形态及其相互关系,才能真正弄清楚新闻从产生到传播,从传播到收受的来龙去脉或演变过程,也才能够针对不同的新闻形态进行清晰的相关讨论。 一、新闻的历史形态 新闻的历史形态,是从人类新闻传播
32、活动的历史向度上,考察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式与人类其他意识形式的历史存在关系。新 闻信息与其他信息在人类信息传播史上有一个从混沌不分到相对分离、分立的过程,也有一个从分离、分立再到统一共存的过程。 (一 )与其他信息不分的混沌形态 在新闻传播的产生阶段及后来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并没有明确的新闻意识,即没有将我们现在所谓的新闻信息与其他信息明确加以区分的意识。新闻信息不仅在客观上与其他一般的信息共同存在于自然和社会之中,即使在传播过程中,也与其他信息浑然一体。 (二 )与其他信息分离的独立性态 明确的、普遍的新闻意识,是与西方近代报纸相伴而生的,直到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大众化、商业化的报
33、 纸真正勃兴起来,人们才将新闻信息与意见信息、广告信息等自觉地加以区分,与其他信息相分离的新闻传播观念才得以逐步形成和确立,人们对什么应该是新闻、什么不应该是新闻才有了比较稳定的标准。 (三 )与其他信息共存的统一形态 明确的新闻意识使人们将新闻传播与其他信息的传播从本质上得以区别,形成了分门别类的信息传播形式。 但就新闻传播的实际情况来看,即使人们具有了明确的新闻意识,即使社会拥有了相对独立的新闻传播媒介,仍然并不存在仅仅传播新闻信息而不传播任何其他信息的新闻媒体。新闻信息总是与其他信息共存于同一媒介之上,以 统一的形态向社会传播。 二、新闻的过程形态 新闻的过程形态,是在具体的新闻传播过程
34、中考察新闻形态的演变,即从新闻的本源开始到新闻的收受结束,看在一个传播周期中,新闻有无形态的变化,如果有,变化是什么。 (一 )本源形态的新闻 1、本源形态的两种解释 事实论解释 事实论解释,就是把处于传播中的新闻的本源归结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其核心观点是:客观存在的一定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形态,任何处于传播形态的新闻不过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陈述或摹写。 信息论的解释 传播形态的新闻的本源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信息,新闻不过是 以新闻方式对一定自然信息的反映或人工化。 2 两种解释的关系 第一,从本质上看,事实论与信息论是统一的。 第二,事实论是更根本的解释。 第三,信息论解释具有更直接的意义,而且信息
35、论解释更能说明新闻由本源态向传播态转化的内在机制。 (二 )传播形态的新闻 传播形态的新闻才是人们真正面对的新闻,它把新闻事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以符号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蕴涵和包容着新闻传播几乎所有重要的基本问题,新闻传播是否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快速,新闻传播是否合法、合德,新闻传播是否体现了其应有的职业精神、 实现了其应有的社会功能,等等,都会在新闻的传播形态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 (三 )收受形态的新闻 收受形态的新闻是指经过新闻收受者 “消费 ”的新闻,这时传播形态的新闻是以收受者对它的理解形态存在于收受者的大脑之中,可以说是理解态的新闻。 理解态的新闻才是新闻最终的有效存在方式。收受形态的新闻是一种自由的、个性化的存在,收受者以各自对一定新闻的特有理解形成了自己心目中的新闻,新闻对收受者的效应是以收受者理解的方式发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