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6-2010)工作通报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胡学钢2008年 11月 15日主要内容 前两年的主要工作回顾 2008年的主要工作一、前两年的主要工作回顾 基本情况:计算机专业面临新形势,出现困惑: 数量多: 800多所高校办计算机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数量每年近 11万。 发展快:现在的许多领域分支,可能在几年前还没有听说过。 内涵多:计算机专业的分支多,内涵量大,难以全面掌握。 社会需求差异大。 各高校条件差异较大,与趋同性的矛盾。 近几年来,计算机教指委围绕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形成了一些具有指导性的成果。1.1 2006年的工作
2、( 1) 出版了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 ,其中: 以 “规格分类 ”为核心思想 ,实现总体结构调整,解决人才培养与需求结构失衡问题,通过专业认证,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给出了分类指导的建议,即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 3种类型, 4种形式,即科学型(计算机科学)、工程型(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和应用型(信息技术)来建设,也就是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某种形式来办专业。 某学校只要在某种类型上办得好,就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得好。1.1 2006年的工作( 2)教指委的指导性建议和探索 国家根本利益:必有一支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
3、新研究队伍 科学型 人才: 计算机科学 大部分 IT企业:主要开发满足国家信息化需求的产品 工程型 人才: 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 企事业、国家 IS的建设与运行 (主流需求 ) 信息化技术型 人才 科学型工 程 型应用型(目前无专业直接满足)1.1 2006年的工作( 3) 规格分类(续) 科学型 :以知识创新为基本使命,研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 工程型 :考虑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综合应用,不仅要考虑系统的性能,还要考虑建造系统的代价以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可以是以硬件为主的系统,也可以是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系统软件 )。 应用型 :承当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掌握各种
4、计算机软 /硬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有能力管理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运行。1.2 2007年的工作 配合 规范 的实施,研究并发布公共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指导; 选择部分有意向的学校作为试点单位,报教育部立项,选择了 14所高校,开展试点研究。 成立课题组,开展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的研究。 专业认证试点(两所高校)。二、 2008年的主要工作2.1 开展的主要工作 实践教学体与规范课题组开展积极的研究,编写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 ,于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成立课题组,开展专业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 开展试点工作:选择 14所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 .教指委工作
5、08战略报告工作 关于批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 践项目立项的通知 .pdf .教指委工作 08战略报告工作 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科学办学试点工作会议 纪要 .pdf 专业认证:两所高校专业认证试点。2.2 2008年会议简介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 2008年 11月 1日在北京杏林山庄酒店召开,由华章公司承办。 到会人员: 教指委委员( 30多人),包括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李未院士。 主任委员、北京大学 李晓明教授。 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蒋宗礼教授。 副主任委员 国防科技大学 王志英教授、南京大学 陈道蓄 教授,济南大学杨波教授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 李茂国。 出版社:清华、高教、华章公司、邮电、铁道出版社。 十四家试点学校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