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哈尔滨市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民就业问题研究摘要:目前,哈尔滨市正在践行城乡统筹战略,城乡统筹是实现农民充分就业最有效的措施。是实现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重要前提条件,更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环节。本文详细阐述了城乡统筹给农民就业提供的契机,同时也剖析了农民就业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哈尔滨市城乡统筹进程中促进农民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统筹 农民 就业 总体来说,哈尔滨市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民就业途径分为两种:一是农业内部就业,二是转移就业。转移就业主要包括:发展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实现农民在农业内部转移;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发展城市化战略,实现农民的跨区域转移等。 一、哈
2、尔滨市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民就业面临的机遇 (一)就业量扩张 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可使城乡产业间的有机联系不断加强,消除城乡产业的同构性,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加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经济发展将使就业需求总量提高,直接导致就业总量扩大、就业机会增多。 (二)就业范围扩大、就业结构优化 城乡统筹打破了传统二元政治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户籍制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城乡劳动力自主择业、平等就业的新型就业制度,使2农民可以在城乡间、区域间、行业间合理、有序流动,实现择业自由和选择工作地点的自由。在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必然是就业结构的优化
3、。 (三)就业质量提高 哈市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导致城乡一系列相关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完善,在此过程中,城乡劳动力的就业过程将变得更加通畅,与就业相关的社会福利有了法律的保障,就业的稳定性也将大大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发展质量将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哈尔滨市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民就业面临的困境 (一)城市就业环境的羁绊 经济体制改革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营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向内涵式发展,哈市企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使企业的增效减员在所难免;结构性失业及其持续性,直接影响了企业对农民的吸纳;城市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使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递增,可变资本递减,从而使资本对劳动力的
4、需求相对减少,导致隐性失业显性化,无法再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城市病”在哈市日趋严重对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的任务。哈哈死哈市适合农民的工作岗位还会造成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现象蔓延、思想道德堕落等社会问题,供不应求。 (二)农民自身素质的制约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诸多历史原因,使农民的文化素质、技能相对于其他社会阶层偏低,传统观念、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无法接3受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和现代化生产纪律的约束,在城市就业市场中逐渐被边缘化,即便是就业也只能从事简单的、重复性的体力劳动。 (三)劳动力市场的障碍 农村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发展滞后,服务管理与
5、市场需求变化脱节、信息不畅,也对农民求职造成障碍。信息时代的受益群体仅停留在被网络覆盖的范围,而 GDP 却只占全国的 19.6%,农民由于缺乏迅捷准确的就业信息导致就业艰难。 (四)推广节能型的农村住宅和炉灶等,社会保障的缺失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而目前哈市农民社会保障还存在:在城市就业状态不稳定导致参保困难;用人单位为降低用工成本不愿为农民参保缴费;农民自身参保积极性不高;现行制度不适合农民,社保费率过高、社会保险关系难接续等诸多问题。 三、哈尔滨市城乡统筹进程中促进农民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力争农业内部就业 农业内部是农民就业的基本领域,应努力挖掘农业内部吸
6、纳劳动力的潜力。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哈市农业结构调整要注重提高整个农业的效益,将优化农业资源结构与发挥哈市农业整体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扩大农产品的出口;积极发展林业、畜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增加花卉、水果、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4色品种,从而提高农业内部就业容量。 2.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有利于农业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的提高,这将直接产生大量为农业服务的产前、产中和产后部门,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系列化和全程化的服务,从
7、而使这些部门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甚至多于农业生产部门本身。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更重要的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使用劳动力为主,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哈市农村农田水利设施、交通通讯、农村电网、通信电视、生态保护等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亟待加强,建设这些行业可以为农民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二)选择适宜的非农产业模式促进农民就业 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主要指在乡镇企业就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解决“农民转岗再就业”的关键。就我市而言,由于各地域之间条件差异比较大,各地在发展乡镇企业时应因地制宜选取适当的模式: 在农业发达,入口稠密,文化发达,耕地有限,
8、交通便利,受城市经济辐射较强,且有较强接收能力的地域,发展乡镇企业时应立足农村、支援农业,以工业尤其是以非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并与城市形成各种形式的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与科研机构形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形成依托城市、依托大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互相渗透的城乡经济一体化,促5进农民就业。 在人多地少,距城市较远,交通不便,难以接收城市工业辐射,农村生产力发展缓慢,当地农民在务农的同时既有传统手工业优势,又外出经商(以小商品为主)的地域,发展乡镇企业时应以家庭、联户企业为主,依托城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在家庭、联户企业中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区域工业不发达,机械工业薄弱,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9、缺乏发展现代乡镇工业所需的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但是区域农业生产和自然资源开发相对发达的农业地区,发展乡镇企业时,应积极发展与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以及城乡的联合,形成合作经济与个体经济交织发展的局面,在乡镇工业中以发展农副产品和初级加工业为主、技术上机械与手工并存,手工技术为主,创办较高水平的乡村两级企业,以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就业。(三)推进农村人口的“梯度转移” 哈市所辖各地市应承担城乡统筹进程中吸纳农民进入城市的重大使命。通过人口的聚集将刺激生产和消费,带动就业的增长,就业增长将吸纳更多的人口在城市聚集,从而带动更多的生产和消费。如此循环,城市经济将越来越繁荣,并带
10、动居住人口的增加。但各地域的发展次序应遵循重点发展,梯度推移的原则。重点发展经济基础好、或有比较资源优势、或区位条件优越、或外来资本充裕的地区,然后通过这些地区的城市扩容和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逐步形成主城周边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级以下城市梯度体系,依托大中城市和中小城镇建6设步伐,吸引农民进城就业。 (四)积极发展社区就业 社区发展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弹性较大,将大力推进农民跨区域转移。哈市在发展社区就业时应从就业和社区建设的角度,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的需要,找准社区就业岗位的增长点;结合结构调整找准社区就业工作的着力点;结合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
11、化的需要,找准社区就业工作的依托点,重点应放在社区服务业上,如社区便民服务、家居服务、管理服务、公益服务等。 (五)大力发展就业密度高的第三产业 哈市大量的农民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服务业,为城乡统筹后农民的就业提供了大量契机,在扩大就业的同时,促进了哈市城乡统筹的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哈市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目标,从行业上来分应以房地产业、电子信息业为先导,以物流、商业、交通、旅游业为支柱,以教育、通讯为基础构成第三产业的主体系统;从地域上来说,老城区应重新规划、继续巩固,挖掘潜力;群力新区应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注重招商选资;江北作为老城区的延续,开发
12、条件已成熟,应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品牌和重头戏,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服务业、高新行业的同时,重视诸如公共交通、百姓家政等有关社会民生、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服务行业。有研究显示,目前哈市新增就业机会大部分来自低技能产业,而未来大部分就业机会将产生于第三产业和运输、电信、零售业、旅游业7等。 (六)鼓励哈市中小企业发展 国内外实践证明,拓宽就业的主渠道在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为更好地解决哈尔滨市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民就业的问题,哈市政府应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并应采取如下措施: 1.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和扶持中小企业 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局,负责协调政府部门间的中小企业政策,研究哈市中小企业平衡发展问题,组织
13、领导和安排对全市中小企业主培训。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成立“中小企业委员会”和“中小企业管理和发展工作组” ,指导协调全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工作。在全市有相关专业的大学设立“中小企业人员培训中心” ,并组织技术人员、专家为中小企业服务。2.制定颁布法律,保护中小企业利益 为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应制定出台相关法案:一是防止大企业形成行业垄断;二是保护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三是鼓励与促进科研技术成果向中小企业转让:四是帮助解决企业之间债务拖欠和任意违约的问题,以确保中小企业资金正常周转。 3.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具体包括:减轻税收负担、加强职工培训;为帮助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14、产品更新换代,制定中长期技术改造规划,拨款支持企业更新设备、培训技术骨干和开发高新技术;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联合;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为小企业简化办事手续;建立信息网络,8提供中小企业信息服务。 4.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一是制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 ,通过政府担保,使中小企业获得低于金融市场利率的长期贷款;二是成立专门投资于中小企业的金融公司,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三是利用另类投资市场和风险投资基金对小企业资金扶持;四是帮助中小企业获得国际基金资助;五是政府部门自身或会同主要银行等投资机构,设立各项资助小企业发展的专项优惠贷款。 (七)为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提供服务保障
15、1.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应把控制失业率、加增就业岗位、推进农民转移、推进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筹集与足额安排促进城乡就业的资金等,作为哈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进行考核。 2.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保障制度 哈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改变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城轻乡的政策,在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和农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等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八)构建“三位一体”的就业培训体系 针对城乡统筹中农民就业的行业与特点,培训重点应能满
16、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物流业、服务业、建筑业、加工业、制造业、电子等用工量9大的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需求。以城市适应性培训、就业培训、创业培训构建“三位一体”的培训内容体系。应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发挥各类学校的优势,根据农民的需求制定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采取经费或由农民、地方财政和用人单位分担,或由公益社团组织捐助、扶贫部门支持,或从学员实习试用期间的工资中扣除等办法。 随着哈市城乡统筹进程的不断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基本形成,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的逐步取消,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的初步构建, “一站式”服务的逐步完善,农民就业的领域将更加宽广、就业前景将更加美好,到那时,农民将和其他公民一样成为国家平等的公民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主体间性关系,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 朱立丽:女, (1973.06) ,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在读博士后;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农村建设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