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影响的研究摘 要: 国际油价波动通过产品供需、产业传递、货币政策等渠道传导至国内经济体系。笔者利用国际油价与国内 CPI、PPI 月度数据,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及协整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描述变量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国际油价波动确实影响国内 CPI、PPI 变动,价格弹性是可变的,在油价上升期大于下降期;国际油价波动对 PPI 的影响效应大于对 CPI 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国际油价;物价水平;协整;状态空间模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D0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285) 。 作者简介:郑丽琳
2、(1981-) ,女,安徽合肥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2-0116-05 收稿日期:2011-12-09 引言 石油价格与物价水平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采用线性和非对称两个框架。线性框架关注油价波动与物价水平是否存在长期关系。林伯2强等(2009)从协整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其他模型等四类方法来梳理国内外已有文献。此后,国内学者多采用向量自回归
3、(VAR 或 SVAR)来研究油价波动与国内宏观变量的动态关系(张斌 等,2010;吴振信 等,2011) 。各种模型普遍认同国际油价波动对物价水平的长期影响,但认为作用大小不尽相同。非对称框架关注油价波动对物价水平是否存在非对称影响。此类研究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影响非对称性”观点的提出。Mork(1989)较早区别对待石油价格的正负向变动,发现正向石油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大于负向变化值,存在非对称性。此后,大量实证文章不断涌现,多借助于非对称协整模型(Lardic et al,2008;Chang et al,2009) 、平滑转换回归(STR) (R
4、eitz et al,2009;Jots et al,2012;陈建宝 等,2011)来判断油价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非对称现象。这些研究多数证明非对称性的存在,但关于正向油价变化对物价的影响效应是否大于负向变化值,则没有统一的结论。 现有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也留下了一定空间。国际油价和物价水平等经济变量不断变化,若采用固定参数模型,则仅能反映长期稳定关系;若采用 STR 模型,则仅能反映非对称效应。本文认为采用状态空间模型能将油价与物价水平间的长期、非对称关系结合起来,利用模型的变参数特性,全面动态地刻画二者的时效关系。 一、国际油价波动影响物价水平的机制分析 国际油价
5、波动通过产品供需、产业传递、货币政策等多种影响机制作用于一国物价水平变动。 3第一,从产品供需看,石油作为世界重要的大宗贸易品,其价格上升会恶化石油进口国的社会福利,实现财富由进口国到出口国的转移,从而对进口国物价造成冲击,即形成典型的供给冲击。石油是生产过程中的基础投入要素,油价上升迫使企业要么选择其他生产要素(如其他能源、劳动力、资本)进行替代,要么选择控制产量。要素间的替代会造成其他投入要素市场需求扩大,对应要素报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直接导致产品价格上升,进而推动整体物价水平变化。而控制产量会造成企业产能闲置、开工不足,总产出和劳动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下降对应要求减少实际工资
6、,而名义工资具有向下刚性,使得企业不得不减少劳动需求,形成失业率上升、产出增长下降,进而产生通胀。 第二,从产业传递看,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具有一定顺序,首先是上游产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然后是下游企业的加工运输成本增加,最后是居民的服务及最终商品等生活资料价格提高。原油价格上涨首先冲击国内原油生产企业,造成国内成品、燃料油、液化气等直接油气产品以及有机化工类等间接提纯产品价格提高;而以上产品价格的上涨一方面会扩展至下游的化纤制造、塑料加工、橡胶工业、农药行业、化学制药等制造业产品,导致工业中间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则会影响航空、公路、铁路、海运等交通部门,直接导致其他产业物流运输成本
7、的提高;最后,原材料、中间品、动力、运输费用的价格波动会进一步扩散至其他工业部门、农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形成全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产业间的传导过程既会产生“输入型通胀” ,也会引起4“成本推动型通胀” ,这种传递效应在产业链间转移,形成通胀压力。 第三,从货币政策看,国家货币当局为了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政策,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油价上升导致进口国货币需求增加,产生通胀。若货币当局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发货币满足货币需求,就会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利率,但会加大通胀风险;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虽能在短期抑制通胀,但会导致名义 GDP 增长率下降,加速经济衰退。对消费
8、者而言,若预期油价上涨仅为暂时状况,适用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者会均匀各期消费,通过减少储蓄或借款以维持当前消费,从而导致实际利率提高。产出增速的下降和实际利率的提高使得实际货币需求量下降、实际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使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抑制通胀作用受限。 二、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国物价水平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 国际油价数据取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数据库,物价水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数据库。选择样本区间为 1994 年 1 月至 2011 年 8月。国家公布 CPI、PPI 数据为同比值,因此以 1994 年各月为基期,将各个时期的同比数据连乘得到对应月度定基指数。IMF
9、 公布的国际原油数据包括欧洲北海 Brent 原油、欧佩克 Dubai 原油和美国 WTI 原油,本文使用 IMF 计算的三者现货平均价格;同时,为消除汇率和通胀等因素影响,利用同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月度平均名义汇率及同期定基 CPI 指数,将油价序列转换为以人民币计价、以 1994 年价为不变价格的序列。考虑到月度数据的季节波动特征,我们使用 X12 方法进行季节调整,随后对5序列进行对数化处理,消除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最终形成的三组对数化后的时间序列定义为 lnOILP、lnCPI、lnPPI。 (二)数据平稳性及因果关系检验 采用 ADF 检验,根据 AIC 和 SC 准则确定变量具体滞后阶数,对lnOILP、 lnCPI、lnPPI 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 1) 。结果表明,所有序列水平值都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经一阶差分后实现平稳,故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