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坚持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4 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深入实施“五大规划” ,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狠抓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十大重点产业”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总体判断,综合考虑我省潜在经济增长率、工作努力成效和引导社会预期等因素,全省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2、长 13.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 8%,公共财政收入增长 9%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5%以内,单位 GDP 能耗下降 3.5%。根据我省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在产业发展中,一产要巩固发展种植业,加快发展畜牧业;二产要把握选择性,扬长避短,延长产业链,狠抓项目,增强后劲;三产要推介潜在市场需求,吸引有效供给,释放发展潜力。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作为农业大省,我们备受鼓舞,我们要以推
3、动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2为契机,既要继续肩负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又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牢牢抓住水利、农机、科技三条主线,继续做好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安全基地。一是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加强松嫩流域、黑龙江流域大江大河堤坝建设的同时,注重统筹考虑引水灌溉工程建设,并注重水利骨干工程建设与田间渠道工程的整体衔接,既提高防洪能力,又注重增加和改善水田面积。控制地下水灌溉水稻。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270 万亩。修复河道水毁工程 699 处,修复 80 个县(市、区)灌溉排涝设施、193 处水库。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新增
4、旱田节水灌溉面积 400 万亩。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二是继续推进农机化建设。在规范现有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再新组建 200 个现代农机合作社,田间综合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 93.5%。新增粮食仓容能力 100 亿斤。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继续推进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超级稻“双增一百” 、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继续增加五大粮食作物模式化栽培推广面积。新建 2.6 万栋标准化水稻育秧大棚和 200 个智能化催芽车间。鼓励探索水稻育秧大棚后期利用新模式。四是不断优化种植结构。适应国家农产品价格宏观调控机制,稳定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种植面积,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增加。扩大蔬菜、食用菌、蓝莓
5、、北药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绿色食品精品发展战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 7200 万亩以上。五是加快发展畜牧业。以“两牛一猪”为重点,继续加大投入,建设 100 个高水平奶牛场,实施肉牛保母扩群工程,加快生猪原种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六是加快推进农3业产业化。针对我省农产品量大链短、种强削弱的实际,强化农产品加工特别是市场营销环节。省政府安排 8 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其中投入 2 亿元推动营销渠道建设,在哈尔滨建设黑龙江绿色食品常设交易中心,组织省内企业在有关大城市举办并参加全国高水平绿色食品博览会,在全国开办 100 家黑龙江绿色食品旗舰店、30
6、00 家独立品牌连锁店,进入上万家主流超市,同时充分运用网络营销。促进品牌形象推广和营销渠道推广相结合,强化质量安全,让黑龙江绿色食品在全国市场体系中做到产品供给信息充分、渠道畅通、品牌可识别、安全有追溯保障。 (二)狠抓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以“十大重点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高度统一。一是引入发展要素上项目。继续扎实做好产业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依靠有充分准备、有专业深度的政企对接活动和社会动员机制产生合作线索,进而依据产业政策,通过主动服务吸引投资。二是围绕现有经济存量数量扩张式、技术升级式、合资合作式发展上项目。现有经
7、济存量对生成新的产业项目仍然具有重要作用。注重我省能源、石化、装备、食品和新型煤化工产业等已有和能够生成上游工业产品、基础工业产品的产业项目,由此延伸产业链,优化布局,扩大产业规模。三是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上项目。我省具有较强科技实力和大批高新技术成果,要采取有效措施,突出省内转化工作。办好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工程研发功能与孵化器功能相结合,大力发展产学研联盟,力争省内转化落地成果 500 项,引进和培育科技4型中小企业 500 家。四是挖掘资源、用好现有资源上项目。科学设计采矿、探矿和矿产资源深度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公开招投标,引进大企业。抓好中铝力拓探矿采矿项目,抓好钼矿、石墨等资
8、源深加工项目。对现有未开发的、未进行深度加工的矿产资源进行梳理,推动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林下资源和寒地黑土、绿色有机的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粮食大省向绿色食品大省转变。在产业项目建设中,我们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不上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不突破政策法规底线,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我省人均经济总量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但三产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总供给不够充分,发展潜力很大。商贸流通业要抓好万达多个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华南城、红星美凯龙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网络交易平台,增加有效供给,刺激引导消费。物流产业要抓住生产、消费和对俄贸易三条主
9、线,注重吸引高水平物流企业。信息服务业要充分利用我省年平均气温较低的有利条件,在支持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想、神州数码等大企业数据中心建设的同时,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加强应用领域建设,注重引进增值服务业务,扩大信息消费。加强“宽带龙江”建设,规划并争取建立中俄区域信息枢纽。争取有关方面支持,发展卫星应用产业。旅游业要做好不同需求游客的线路、景区等不同层级的旅游产品组合,努力把冰雪游、生态游、观光游和边境游结合起来,加强旅游营销体系建设,构建龙江统一旅游营销平台。继续推进与海航集团合作,组建龙江航空公司。金融业要注重促进我省现有企业发展潜力、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结合,推进融资担5保体系建设,在涉农
10、领域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文化产业要注重我省文化积淀与俄罗斯历史文化元素综合运用相结合,注重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时尚产业相结合。办好第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市场化步伐,推进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出版集团等企业股权合作、上市融资。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加快多媒体平台、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平台建设。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要注重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注重在夏季的商业模式设计与推广。 (四)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注重在城镇化建设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自然演进过程和政府在合理时点、正确方向上采取必要措施的结合,
11、把握人口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社会改革的有机结合。一是把县城作为城镇化重点。在抓好中心城市建设、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注重搞好县(市)规划布局,促进公共服务、产业园区、商业活动在县城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城的产业支撑和吸纳就业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整体繁荣程度。二是建立稳定就业机制。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和建立社保关系便利衔接机制,促进进城农民稳定就业。三是解决好住房问题。在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同时,注重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哈尔滨地铁 1 号线三期、3 号线一期建设,开工哈佳新线、哈尔滨松花江滨北公铁两用桥,力争开
12、工哈牡铁路和哈尔滨火车站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哈尔滨机场扩建项目,力争开工建设五大连池机场,加快推进建三江、牡丹江机场迁建和绥芬河机场前期工作。启动哈尔滨至黑河一级6公路兰西至北安段建设项目,推进建三江至前哨高速、前哨农场至黑瞎子岛高速、密山至兴凯湖高速和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等项目建设。同时,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五是落实好差别化落户政策。把中心城市和县城作为人口转移的主要承接地,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除了哈尔滨市区合理设定落户条件外,其他大中小城市都要放宽或放开落户条件。六是编制好城镇化规划。注重与全国城镇化总体规划及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土地利
13、用等规划相衔接,从我省实际出发,先启动县城建设,注意我省乡镇、村、屯合理距离,注重我省工业化牵引城镇化的同时,发挥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加强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提高土地利用率。 (五)进一步推动以对俄为重点的对外经贸合作。努力构建与俄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等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工作格局,以全方位交流合作促进并突出对俄经贸合作的深入开展。在经贸合作中要突出资源合作、中俄制造业产业链配套合作,通过在俄开展资源类产品加工,解决我省资源类产品不足的问题。加强跨境通道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同江铁路大桥,加快推动黑河公路大桥前期工作,推进东宁乌苏里斯克铁路对接和绥芬河跨境铁路线路改造。调动
14、省内外各种力量,合理分工,推动哈尔滨市成为对俄文化、教育、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对俄贸易交易中心、对俄合作企业总部中心,使之与我省边境城市承担的口岸功能相配合。绥芬河等边境口岸城市要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境内外园区建设。办好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在突出对俄经贸合作的同时,继续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扩大利用外资,7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培养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是促进龙江发展的根本。要靠事业、感情、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省政府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 一、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按照中央“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做
15、好省委提出的“十项重点民生工作” ,办好 34 件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龙江人民。 (一)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研究出台稳步提高离退休人员收入、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向国家争取扩大我省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提高标准等增加收入的有效措施。注重农民增收,努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以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 11 个县和全省 500 个贫困村为重点,实施片区开发和整村推进扶贫工程。 (二)着力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60 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50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20 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 80%。要不断创造条件,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办好职业
16、教育,建立 10 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6.5 万人。 (三)着力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提高参保企业数量和参保职工人数,努力实现城镇参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镇居民、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调整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 390 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由 280 元增加到 320 元。8(四)着力发展社会救助事业。在稳定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的同时,设立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基金,做到普遍性救助、专项救助和临时性救助相结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继续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实施敬老、爱老、助老工程,新增各类机构养老床位 1.2万张。对重
17、度残疾人实行救助,对 9.8 万贫困且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重度残疾人每月给予不低于 100 元的护理补贴,实施 3000 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加快推进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工程建设。 (五)着力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235 所。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更有效地推动“高教强省”工作。全面完成 858 所农村中小学校“小火炉”计划改造任务。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扩大省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和规模,启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在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
18、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 (六)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完成 18 个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改造、20 个地面广播电视发射台数字化升级改造和 24 万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省博物馆和哈尔滨音乐厅、大剧院建设。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启动三年完善 2604 个中心村文化室设备配置和文化广场建设。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建设 2000 个(套)体育设施。 (七)着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启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提升计划,两年内完成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计生服务站整合,做好人口计生政9策调整试点。安排全省县级综合医院执业医师到省内三级综合甲等医院进行专项培训。组织实施 170
19、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200 套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和 400 个村卫生室建设。启动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补充计划,3年引进 3000 名大专、本科学历医学毕业生。启动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加强基本药物生产质量监管,对省内生产和流通的基本药物品种抽检率达 100%。 (八)着力建设良好人居环境。投资 300 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15.44 万套,竣工 16.45 万套。投资 180 亿元,改造农村泥草(危)房 22 万户,其中恢复重建水灾损毁房屋 23052 户。推进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2500 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四煤城采煤沉陷区综合
20、治理工作。加快推进“三供三治”工程建设,计划投资 141 亿元,开复工项目338 个。继续推进中心城市集中供热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新建供水厂10 座,升级改造供水厂 20 座,开工建设鸡西、七台河城市供水水源引水工程。续建和新开工 38 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县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建设项目累计开工率达到 65%,累计建成率达到 45%。推进兴凯湖良好湖泊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及相关规划实施。加快农村自来水入户工程建设,解决好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治理雾霾,拆除并网分散供热小锅炉 900 台,淘汰城市黄标车 5 万辆,治理扬尘,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21、建设高标准中心村200 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屯绿化,实施连片整治项目 210 个。 (九)着力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平安龙江”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分别建立 100 个城市示范社区和农村示范社区,10夯实社会治理基础。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和开通免费信访邮政,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十)着力强化公共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地下营业场所等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小煤矿整合要以单井安全达标
22、为根本标准,不允许简单拼凑产能整合。 二、围绕实施“五大规划”全面深化改革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围绕实施“五大规划”抓好改革。同时,注重推进市场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一)深化“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一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在总结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基础上,重点推进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发展股份合作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省农民合作社总数突破 5 万个。二是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综合配套服务平台,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 6500 万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试点。三是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