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出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1、 如何进行出诊接待 (一) 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1、合理的配置咨询场所。 2、表现出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 (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既不可板面孔,又不可喜笑颜开) 3、与求助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咨询位置。 4、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二)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 (三 )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 的 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向求助者说明能否向求助者提供帮助)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 原则 1、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 2、保密例外。 3、遵守保密原则的
2、重要性。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协助 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七)向求助者说明 其 权利与义务 (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2、初诊接待时的注意事项 避免紧张情绪 语言表达(避免使用方言;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反复说明保密原则(一旦由咨询人员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咨询者不能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作任何承诺) 心理咨询 时,在仪态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不吸烟,不做多余的 “ 下意识动作 ” 不饮酒或服用兴奋剂。不能东张西望,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 3、会谈法 注意事项
3、: ( 1)会谈中听比说重要。 ( 2)非批判性态度;非要表明态度时,态度是中性的 “理解”。 ( 3)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别和鉴别。 会谈法的的种类 摄入性谈话法 -了解病史 健康 工作 家庭等状况 鉴别性谈话法 - 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 治疗性谈话法 -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除注意谈话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法则。 咨询性谈话法 - 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择业、人员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 的问 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危机性谈话法 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意外事件。如遭强奸、想自杀、突然受精神创伤2 等。应急求助,或进行自杀干
4、预。 最常用的是“摄入法”是病史采集法 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桑德伯格提纲: ( 1) 身份资料( 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 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 4)对家庭的看法( 5)早年回忆( 6)出生和成长( 7)健康及身体状况( 8)教育及培 训( 9)工作记录( 10)娱乐 ( 11)性欲的发展( 12)婚姻及家庭资料( 13)社会基础( 14)自我描述( 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 ( 16)对未来的看法( 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4、摄入性会谈 ( 1)如何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和范围 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
5、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 2)确定提问方式 一般用开 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有时为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也可用封闭式提问 ( 3)倾听 全神贯注的倾听;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话;不能插入自己对会谈内容的评价;倾听时要有思考,判断其是否合乎常理、逻辑。 ( 4)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会谈必须在心理咨询师控制下进行 ,也就是说会谈的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及会谈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 控制、转换话题技巧: 释义 :也称 “ 内容反应 ” ,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
6、助者。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不正确的使用释义 技巧时没必要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指重复并评价对方话题后顺便提出另一问题、它是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中不大常用的技巧。 中断 : 中断指在会谈时休止一下。 当求助者因为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强迫使他停止会谈。可以替他倒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在继续谈。 情感反射 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 引导: 由目前的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 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 5)对会谈内容归类 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一般情况 下,不能做详细的笔录,非
7、经求助者同意,也不能录音和录像,会谈结束后依靠记忆整理。 ( 6)结束会谈 (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再次重申保密原则: “ 我可以负责地说,依据我们的道德和相关法律,今天我们的全部会谈绝对保密,请您放心。 ” 征求求助者同意,会谈是否要继续;讨论咨询方案或让其回去考虑;若发现有其他疾病应向求助者说明;结束语。 5、 摄入性会谈应注意哪些内容。 答:(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 ( 3)咨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8、(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6、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 答: ( 1)造成依赖。 ( 2)责任转移。 (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 5) 求助者可因为处于被审问地位而 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 6)提问过多可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7、错误提问的性质种类。 答:( 1)“为什么”的问 题。 ( 2)多重选择性问题。 ( 3)多重问题。 ( 4)修饰性反问。 ( 5)责备性问题。 ( 6)解释性问题。 8、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答:( 1) 可接受: 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 2) 有效:
9、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 3) 积极: 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9、使用心理测验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程序: ( 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 ( 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 3)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如何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量表: ( 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针对性。(如求助者有明显焦虑情绪,可选用与情绪有
10、关的量表。) ( 2)为了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 ( 3)为了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 ( 4)为排除疾病而使用 量表。(怀疑有精神疾病,可用 MMPI;觉得智力有问题,可用智力量表;怀疑是神经系统疾病时,可选用神经心理学测评手段。) 注意事项: ( 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 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10、 乱用心理测验的形式有几种? 4 答:( 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 ( 2)单纯依赖心理测验结果,不对照临床表现,片面给出诊断和制定措施。 ( 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以及常模的时限便使用。 ( 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
11、( 5)不按心 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 ( 6)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 ( 7)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 ( 8)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 。 10、临床资料整理归纳包括哪些方面: (一)一般资料: ( 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 姓名、年龄、性别、生地、生日,职业、收入、经济、教育,宗教、民族、婚姻,住址、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状况、联系方式。 ( 2)求助者生活状况: 居住条件、日常活动内容、场所、生活方式和习惯、改变 ( 3)婚姻家庭: 一般婚 姻状况(自由恋爱、介绍、包办、买卖)、婚姻关系是否满意(性生活、心理相容度)、重大事
12、件、家庭成员分工、作用,道德和文化因素 ( 4)工作记录: 对工作态度、兴趣、满意度、改变职业、理由? ( 5)社会交往 : 社交网、兴趣、活动、内容。 与己交往最多、最密的有几个人? 举例,相互影响。 互相在道德、法律责任感? 集体活动兴趣? 给求助者帮助或求助者帮助有几个人? ( 6)娱乐活动。 最感愉快的活动或情绪体验、描述是否恰当 ( 7)自我描述。 描述自己长处、优点 /缺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调是否夸张或缩 小 ( 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 想象力 创造性 价值观(享乐、责任、精神生活质量) 理想(已行动的理想) 对未来看法 希望明年及 5-10 年内发生什么事 (
13、9)其他资料 (二)个人成长史资料: ( 1)婴幼儿期。 围产期、出生情况,包括母体、服药、顺产情况 ( 2)童年生活。 走路、说话时间;重大事件;身体 严重疾病;家庭生活 -父母关系 是否和谐 ; 童年 家 庭 教养方式 、学校教育 情况,有无 退缩 或 攻击行为 ( 3)少年期生活。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 -挫折 骄傲与耻辱事件 性萌动体验与对待 严重疾病 与成人关系 -不愉快事件或记恨的人 兴趣、游戏、同伴关系 ( 4)青年期。 崇拜人;爱情生活;喜读的书;挫折(学习、就业、婚姻);最好的朋友状况 (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三) 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
14、社会交往状态(强调目 前状态): ( 1)精神状态。 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5 情绪、情感表现。 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 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 2)身体状态。 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 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工作 (学习) 动机和考勤状况; 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 家庭生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第二节初步诊断 1、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关键点的原则。 答:(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 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 久地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15、 2、正常与异常的判定依据(即病与非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判定依据): 1、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 /无自知力);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 2、典型症状及行为。 3、是否有自知力。(包括是否有主动求医行为。) 3、心理问题分类: 分类 活动性质 冲突性质 病程 是否泛化 社会功能 一般心理问题 正常不健康 常型 持续 3 个月 完全泛化 中度受损 4、一般心理问题 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
16、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 1) 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 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 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 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一) 分析求助这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 (二) 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三) 分析求助者的 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问题相鉴别 (四) 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已经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进行鉴别 (五) 确定求
17、助者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六) 形成初步诊断 例如:该求助者有睡眠不好的症状,需进一步了解其既往医学史,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该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合,有良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的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心理状态正常,没有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趋避式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属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问题 求助者的焦虑情绪仅局限于与现女友的关系上,没有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情绪,情绪反映在正常范围内,持续时间一个月
18、,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根据以上分析,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较为强烈 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 1) 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 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7 3) 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一) 分析求助这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 (二) 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
19、性问题相鉴别 (三) 分析求 助者的 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问题相鉴别 (四) 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已经泛化,若已泛化,需分析泛化的具体表现 (五) 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六) 形成初步诊断 例该求助者有睡眠不好的症状,需进一步了解其既往医学史,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合,有良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的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心理状态正常,没有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求助者的内心冲突都与现实处境相 符,属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问题
20、 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泛化 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反映在正常范围内,持续时间 4 个月,社会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6、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刺激的性质 现实因素(一般事件) 现实因素(相对强烈) 持续的时间 两个月以内 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反应的强度 不良情绪、可以控制 痛苦情绪、难以控制 是否泛化 未泛化 已泛化 7、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 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 1)有自
21、制力 2)精神痛苦 3)持久性 4)妨碍社会功能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临床分型:恐惧症 焦虑症 抑郁症 强迫症 神经衰弱 躯体形式障碍 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 3 个月,惊恐障碍 1 个月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严重精神障碍 1 分 2 分 3 分 三项得分相加后计算总分: 3 分,不是神经症; 病程 短程(小于 3 个月) 中程( 3 个月到 1 年) 长程( 1 年
22、以上) 精 神 痛 轻度 中度 重度 8 苦 的 程度 (可自己摆脱) (须别人帮助才能摆脱) (几乎完全无法摆脱) 4-5 分,可疑神经症; 6 分及以上,神经症。 社 会 功能 工作学习交往轻微妨碍 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明显下降,部分工作和避免某些社交 不能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完全回避 8、神经症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 严重 心理问题: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常形,( 1)现实性的;( 2)道德性的。 神经症: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变形,( 1)与现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9、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鉴别的要点主要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神经
23、症性心理问题的症状已具有某种较典型神经症的表现,只是症状的严重程度较神经症轻、持续的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尚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诊断技能与咨询技能中的问答题(涵盖几乎可以考到的大题): 9 第二章 心理咨 询技能 心理咨询包括: 建立关系 确定目标 制定方案 实施咨询 评估效果 咨询关系建立受: 心理咨询者 和 求助者 的相互影响 核心是: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一、建立咨询关系 1、正确的五种咨询态度是什么? 答: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2、如何做到恰当地表达尊重? 答: ( 1)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 ( 2)尊重意味着平等。 ( 3)尊重意味着礼
24、貌。 ( 4)尊重意味着信任。 (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 6)尊重意味着真诚。 3、 热情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 1)在初诊接待中打好热情的基础。 ( 2)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 ( 3)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最好的表达。 ( 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4、表达真诚时需注意什么? 答: ( 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 3)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 4)表达真诚应该适度。 ( 5)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 ( 6)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 ( 7)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 5、使用共情时应注意什 么? 答:( 1)
25、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 (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 7)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 ( 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于求助者产生共情。 6、使用积极关注时应注意什么? 答:( 1)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就看待求助者。 ( 2)积极关注就是帮助 求助者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 ( 3)避免盲目乐观。 ( 4)反对过分消极。 ( 5)立足实事求是。 10
26、 第二节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二、确定咨询目标 程序: (一)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 1、 收集求助者资料时围绕的七个问题 “ 7H” Who- 人口学资料、人格特征、家庭背景、生活方式、文化环境背景因素 What-具体情况、是否常发生、什么情况发生 When-何时开始、时间顺序的重要线索、之前或之后的情况如何、反应模式如何 Where-什么情况、条件 下发生、和谁在一起发生 Why-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表层原因、深层原因 Which-与哪些人相关、与其关系如何 How-如何演变、如何认识、情绪、行为反应如何、社会支持如何 2、全面了解求助者需要考虑哪些特征? 年龄特征
27、 性格特征 问题特征 文化特征 3、在深入了解求助者时使用的思路是什么? ( 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 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 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 4)深入探讨求助者的深层原因。 (二)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 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三)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1、找出求助者主要问题 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 (四)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 1、有效咨询目标的几个 要素。 (已考) ( 1)具体 的 。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具体目标是应该受终极目标指引的具体目标,而不是孤立的具体目标。 ( 2)可行 的
28、 。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可能的水平 ,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则目标就很难达到,此外,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可行性的因素 ( 3)积极 的 。 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 极的,符合人们发展的需要。 ( 4)双方可以接受。 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的交流来修正。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若咨询师无法认可,也可以终止咨询关系或者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 5)属于心理学性质。 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 6)可以评估。 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标。即使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可发现不足,及时的调整目标或者措施。 ( 7)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 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统一的。 5、咨询师对咨询目标的错误观念有哪些? 答:( 1)有些咨询师认为咨询师应该完全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