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探索【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质量问题摆上了新的日程。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高职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除了必要的文化专业理论外,更需注重企业个性化岗位所需的全面素质教育。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 职业 教育 岗位个性化需求 一、社会发展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较快,它带着其强大的优越性充斥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在汽车行业中,汽车的
2、生产、销售、使用、保护、服务等各个环节无不体现科学技术的内容,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第一时间呈现在汽车领域中,但是仅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汽车企业的竞争力还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汽车生产制造及其维修人才是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稀缺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但是,由于各大院校的扩招,以及汽车专业的大量设立,导致每年汽车专业学生大量涌入社会,因此,各大汽车企业在广泛招揽人才的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所招揽的汽车专业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较高的业务熟练程度、较出色的管理才能,具体来说,就是必须熟练掌握汽车构造问题,明确掌握汽车运行原理,并熟练操纵2计算机以及与汽车相关
3、的硬件、软件,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汽车维修经验,能熟练操纵现代化检测设备,并能够较为迅速、有效地解决汽车故障,同时还应懂得汽车保养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实施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策略是摆在职业学校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汽车维修专业教育主要存在问题 经过对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实际调查,结合当前国内的高等职业院校关于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研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材的选择问题。 在教材选取上,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缺乏衔接,由于教材编写的时效性及印刷等原因,专业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4、新材料。与汽车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完全适应。 (二)技能学习问题。 在技能实习上,采用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维修厂实习结合的方式,但校内实习基地的设备不能及时地更新,一定程度阻碍了学生对于汽车新技术维修的实践学习,校外汽车维修厂又由于其规模的局限性,使得同一期的学生要分散到多个维修厂之中,不便于管理,同时学习的技术也参差不齐。 (三)教学模式问题。 在教学模式上,大部分学校在理论上对该专业的本科课程进行缩减3或者是中职教育的强化班,在实践上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这样出来的学生虽然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胜任工作,但是却没有发展潜力。 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策
5、略 (一)扩充教材资源,实现与就业岗位的贴合。 1.紧跟高等教育,学习最新科学技术 高等教育作为高新技术的学习和研发的重要载体与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割裂开来,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大有裨益。汽车新科技新研究对未来汽车的生产及维修将产生重要影响,能否让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及时捕捉到这些新科技新技术并纳入当前高职教育,对他们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十分有必要将当前高校先进科研成果进行整合,与相关院校合作,利用互联网优势,对汽车不同的新科学新技术分类分块整理,资源共享,及时传达给学生。虽然高职院校对学生科研能力没有过高要求,但及时了解掌握时下汽车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发展方向还是十
6、分有必要的。 2.紧跟汽车高科技公司,学习先进维修设备 这里所说的汽车高科技公司主要包括具有高新技术和研发能力的汽车生产厂家和汽车检测设备生产厂家。汽车生产厂家,比如:奇瑞、吉利、众泰等汽车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本田、丰田等公司。在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把当前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到汽车上,提高了汽车科技含量,也对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够让在校学生及时掌握这些新产品新技术而少走弯路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学校要让老师和学4生能够走出去,即走进汽车生产车间进行培训和学习掌握这些技术,或者聘请厂家技术人员走进来,即走进课堂,及时将这方面的资料分享给老师和学生。 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灵活运用是汽车维
7、修人员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当前汽车维修模式已经和传统维修模式大有不同,单纯靠经验维修,老中医式维修已满足不了汽车新科技发展,越来越要求维修人员需要借助相应的检测维修工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汽车检测设备众多,比如:汽车通用型、专业型诊断仪;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四轮定位;尾气分析仪等。这些产品本身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要想熟练运用这些检测维修设备也需要一个非常系统的培训过程。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这些设备的生产厂家相互配合,通过老师去这些厂家培训或者请这些厂家技术人员到学校现场讲解设备如何运用的方式,让老师们和学生们及时地掌握这些新型的检测设备使用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厂家市场开拓,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们
8、的维修技能。 (二)注重技能学习比重的增加,确保学生满足岗位就业实际需求。突出“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要保证人才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相应技能和管理运用能力,尤其要注重就业岗位所需的全面素质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与人合作精神等职业素质教育。因此,高职教育需要打破学科性教育模式的藩篱,较快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热点的转换,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充分适应行业或产业结构长期变化和发展的趋势。通过对职5业岗位所需能力进行分析,在教学条件、师资、实训等方面可资源共享,制定教学计划,按需施教,提升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形成围绕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
9、养模式。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是学生未来做好所从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不可能做好职业工作。高职教育要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度,把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主要从事技术、营销、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工作性质,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 2.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熟练的职业技能是学生未来从事某一行业工作的必备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熟练的职业技能,学生才能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作。所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实施“请进来、走出
10、去”的战略,强化、深化和企业的合作,在学生培养和教师进修上实现“校企”两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培养和教师培训共赢的良性循环。不仅为学生毕业找一份工作做准备,也为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提升做准备,还为学校“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做准备。 3.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系统的程序性知识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未来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开发、设计的工作,而是主要从事技术、营销、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实际操作工作,主要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是适应某6行业或某岗位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胜任工作的身体条件和一定的发展潜力。这就需
11、要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围绕岗位技能,强化实习和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各项程序化技能,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化接轨。 (三)转变教学模式,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实现人格提升和能力发展两个主要内涵的相互融合,把人的全面发展主题推向极致 教育是培养、造就人才的事业,它赋予人以生存、发展和享受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本质上又是一种人道主义事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凸现的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要使人格提升和能力发展两个主要内涵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在人格提升和能力发展的和谐共振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主题推向极致,在强调岗位技能提升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
12、都是高职教育基础性和经典性的人才培养需求 教育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高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和教育性,使高职教育在培养模式上要实现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两者兼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适应性,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围绕人才培养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高职教育资源 7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是由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能力与素质结构、教学装备、评估与反馈等因素组成的一个方程,是一个教育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实训、考核评价、教师培训等一系列环节入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出切
13、合实际的实施办法,并整体优化,达到最佳效果。 2.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设计,培养从业者的基本职业能力,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规律的研究高职教育目标明确,办学特色突出,使学生具有了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某项专业能力,培养了一大批胜任某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但是也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从业者的职业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信息化的条件下,许多传统的操作技能被程序所取代,纯粹的操作技能性工作已经越来越少,从业者必须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职业院校重点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设计,培养从业者的基本职业能力,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规律的研究。 实施
14、人才全面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不等同于就业指导,不仅是简单地发布一些需求信息或传授求职技巧,而是以促进从业者终身职业成长为目的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职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指导活动必须作为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考核。目前,学院已经将职业指导作为必修课列入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实施职业指导课程。 8实施人才全程职业指导 完整的职业指导过程应该包括入学前、学习中和毕业后几个阶段,是一个前后衔接、不断递进的教育过程。入学前主要通过招生咨询使考生根据职业兴趣和职业个性完成职业选择,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确定正确的方向。学生入学后除学习必
15、要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还要坚定职业理想,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人力资源市场必要的供求信息。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还应了解他们的岗位适应情况、职业成长的进展并进行追踪指导。 实施人才全员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是对从业者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专职教师的任务,更不是专门职业指导机构能够包揽的工作,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全体成员都负有职业指导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指导要求,将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指导内容科学地融为一体。通过全员职业指导,使职业指导成为一种随处进行、随时进行的常规教育活动。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
16、还无法满足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作为社会职业人才输出主阵地,高职院校要想增加毕业生就业率,就必须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虽然不尽完善,但是,在厚德强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加大与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相信能满足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为9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运用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炽平,王光林,辜东莲.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改与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实证分析J. 职业,2013,17. 2许小明.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3王继勇. 浅谈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J. 神州,2012. 4陈向东. 高等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探究J. 农业机械,2012. 5贾培英,刘丽梅.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职业技术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