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增强延边州各基层法院的公信力.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7425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管齐下增强延边州各基层法院的公信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多管齐下增强延边州各基层法院的公信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多管齐下增强延边州各基层法院的公信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多管齐下增强延边州各基层法院的公信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多管齐下增强延边州各基层法院的公信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多管齐下增强延边州各基层法院的公信力摘要:司法公信力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近年来,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有所提升,但依然面临挑战。本文通过对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现状的考察,剖析了影响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提升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司法权威;司法公正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法院审判程序及裁判结果的信任与尊重的社会心理,以及对法院司法认同和信仰的程度。因此,有必要对基层法院作一下分析研究。为此,笔者通过对延边州各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现状,分析我州现阶段基层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低下的根本原因,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而找出

2、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具体方案。 一、当前我州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现状 基层法院主要工作在基层,直接与广大群众打交道,社会对于人民法院的整体评价,更多来自于对基层法院的接触和了解,因此,基层法院的工作水平、整体形象和司法公信力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法院和法官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州目前司法公信力不断得到增强是客观的事实和趋势,诉讼范围的多样化和诉讼案件的增多,就从客观上说明人民群众对司法裁判的信赖性和公正性增强。但是,当前我州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主要表现为: 21.群众“信访不信法”或打官司变成了“

3、打关系”现象较普遍 老百姓普遍认为法官对案件的裁判起不了决定作用或诉讼也是审判效率低下。有事找法院领导,甚至找政府反映,不仅效率高,又能够解决问题,从而出现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不正常现象。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当事人对法院,尤其是对地方基层法院的裁判很不认同,表现出了其对司法的不满。很多当事人发生纠纷后,并不信任法官对法律实体和程序的释明,而是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有权”的人干预,托人情、找关系,这是我州现阶段的实情,也是中国基层法院的实情。一些法官又面对“得罪不起”的各种关系无所适从,以致于不敢对一个法律关系较为简单的案件定性判决。这影响了应中立思维的法官心理,从而导致当事人对法律的公正性和司法公信

4、力的不信任。 2.法官的职业形象受到质疑 最近几年来,我州法院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但司法腐败并未彻底根除,法官队伍中的腐败问题依然存在。个别法官不同程度存在吃拿卡要、枉法裁判、办关系案、人情案,甚至金钱案的现象,导致法官违法犯罪时有发生。这些腐败现象虽然是极少数,却极大地损害了司法公信力。而且,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要求越来越多,导致对司法公信力的期待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期望裁判结果公平公正,还要求裁判过程公开透明;不仅期望司法公正廉洁,还要求司法文明高效;不仅期望诉讼便民利民,还要求法官亲和热情。 3.一审裁判难令当事人信服,裁判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由于法官的司法能力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

5、不断增长的司法3需求,因而有些裁判还存在着认定事实不准、说理论证不清,导致宣判后当事人表示服判息讼的较少。具体表现为:一是上诉和申诉案件居高难下。从当事人上诉和申诉的理由来看,大多认为基层法院裁判不公,适用法律错误,有的甚至认为法院程序违法。最普遍的心态是对基层法院法官的司法能力表示怀疑。这说明我州的基层法院,一审裁判的公信力还不高,难以令当事人信服。二是表现为最高法院指标体系中公正指标项的一审判决改判发回重审的案件较多。2011 年 1-12 月全州各基层法院来说各种案件的一审判决结案数是 8500 件,上诉改判 210 件,上诉发回 179 件,一审判决改判发回重审率为 2.25%。其中民

6、事一审判决发改率为 2.68%。虽然造成发改的原因较多,但主要理由是事实不清、程序违法,或上下两级法院认识不一,也是导致案件被改判或发回重审的原因。相关数字也足以说明民事审判公信力比行政及刑事低下,不管什么样的理由发改数量多,足以使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的不信任。 4.外部舆论,使司法形象大打折扣 现在很多当事人习惯诉前去网上查询有关类似案件的情况或找律师咨询,这是好现象。但是不发达地区有资质的律师甚少,律师职业水平又不高,律师承诺零风险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旦法院的判决与“承诺”未兑现,律师就推卸到法官的责任,导致当事人产生案件的成功就是律师的功劳,案件的失败就是法官造成的错觉。甚至一旦法院的判决与自

7、己的预想不一致,有些人则会在论坛中根据自己的观点对案件事实进行加工后,对法院、法官进行恶意中伤。在法院司法透明度、公开性不高的情况下,许多的“听众”会在根本不熟悉案情的情况下同情诉苦、4控告的当事人,声讨法院司法不公。如此现象不断积累、重复出现,就会使人民群众对法院和法官的信任度极大的降低,总是怀疑法院和法官的司法公信力存在着腐败、司法不公的负面印象。网络的报道,所反映的虽然不是法院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内容也未必全部真实,但至少表明了公众和媒体对司法的不信任心态,这对司法公信力造成了极大损害。 5.语言的不统一性,影响司法裁判结果的不确定性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总人口 218.6 万,其中,朝鲜

8、族人口 79.8 万,占总人口的 36.5%,朝鲜族当事人使用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是我州各法院的司法特色。但是在实际诉讼过程中,由于当事人之间语言的不统一很容易导致法律事实问题理解上的偏差。而且法官与当事人之间语言的不同一或翻译的不准确性及模糊性,也会导致法律事实问题理解上的偏差。另外,诸如少数民族道德习俗、传统观念等非法律因素的影响,同样也会导致司法裁判结果的不确定。 二、影响司法公信力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的矛盾,是司法权威缺失的主要障碍 1.司法权力地方化。在目前法院的管理体制下,法院对地方政府的依附性很大。法院的各项办案经费和工资、人事等方面对地方政府高度依赖,致使法院在搞好审判工作的同

9、时,不得不加强与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联系和协调,也正是由于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所谓说情案多,司法独立流于形式。在这种司法权严重地方化的行政体制下,法院不能真正获得独立的司法主体地位。也正因为如此,人民群众对法院的独立5审判、公正裁判的信赖度淡化。 2.法院管理行政化。法院是审判机关,不是行政单位,有其相当的地位。宪法明确规定:法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具有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双重身份。但现实是,法院不光是视为行政单位,而且还被行政管理。法院分级管理滋生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法制的统一,损害了法院的形象,动摇了人民群众对审判制度的依赖。 3.司法人员管理公务员化。首先在法官

10、的任命上,除少数法官由国家任命外,大部分由地方任命,削弱了法官的地位。从世界各国来看,法官大部分由国家任命,而不是由地方任命,国家任命的法官的主体地位较高,有利于法官增强国家荣誉感,有利于从职级上防止地方势力干扰,有利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其次法官的工资、福利待遇套用公务员序列,无法走“高薪养廉”之路。法官等级评定后,仍然按科员、副科、正科等行政级别享受待遇。致使办案主动性较差,办案效率不尽人意,法院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缓慢。 4.体制的矛盾化。现阶段的涉法涉诉上访问题,被有关部门过于看重。对无理缠诉缠访的人也不敢大胆按程序处理,一味妥协,迁就忍让。目前我国的信访制度已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它

11、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人民群众的期望值很高;另一方面,它越是有所作为,就越在无形中损害了法律的程序规则,削弱了司法的权威性,继而引发更大规模的信访。这样做的后果,就更加适得其反,反而使有些群众产生“上访更有效”的错误想法。本该是上诉审或再审解决的问题,一律不通过法院,而是想通过信访来解决问题。这种方式6解决问题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又使得新问题层出不穷。 (二)法官能力状况因素,使公众对法官产生信任危机 1.法官审判能力不强。 法官法在 2001 年修改之前任命的法官,绝大多数来自与电大、职大、函授、招干和军转等,科班出身的较少。因此法官在法律专业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职

12、业技能低下,把握证据不当,对法律理解不透,适用法律错误,甚至缺乏基本的文字功底,裁判文书错漏百出,论理不透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司法公信力。 2.法官审判压力大。目前基层法院新进人员,同时还要经历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两道门槛。自实行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以来,基层法院新进人员中,能够同时具备司法考试资格证和公务员标准的微乎其微,难上加难。同时,又受律师行业和经济发达地区高薪诱惑,一些原本已经培养出的业务骨干考上司法考试证后,流失到律师行业和发达地区。加上被称为“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造成很多年轻人选择调动或“转行” 。同时,由于近年来基层法院法官工作负担过重,各项待遇又跟不上,不少人因心力

13、交瘁早已离开法院而另谋出路。最终导致现任法官的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的司法需求。于 2011 年,全州各基层法院结案总数为 26770 件,法官人数 373 人,年人均结案数 71.77件。该统计的法官数,只是各基层法院具有审判职称的法官数量,如果剔除,行政部门的审判人员和一些因病无法进行审判工作的审判员,一线审判员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3.基层法官的待遇和所承受的工作强度、压力与社会地位不相适应。司法审判工作因遵循不告不理原则,且民间的案件多数是“鸡毛蒜皮的7小事” ,既不能像检察官那样主动去查渎职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也不会有警察除恶打黑破命案那样的风光受到群众的敬仰。既影响了司法

14、公正,也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的提升。 (三)民意因素,法律宣教的不到位影响了司法公信力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法治观念在现代社会尚未完全养成, “权大于法”的观念在人民群众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烙印。因此仍有少数领导干部、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时,不依法作为,随意地曲解法律,搞法律实用主义,不积极配合和支持法院的司法行为,因此使司法公信力大打折扣。人民群众评判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依据的是对法律条文和精神的理解,依据的是在人民群众中凝聚起来共同认可的社会公理。这时就需要人民法院对现代法律的宣传教育。有些地方法院,做的非常好,推出了判后释疑制度,表明了目前我国法律对某一民间行为是如何规范的,让群众都要彻底明白,转变认识。但有些基层人民法院却不是这样,而是自认为执行了法律规定,不管你群众怎么说,只要我硬性判决,通过强制执行的司法权威来树起司法公信力,这种粗暴的机械执法、简单执法行为,不会被人民群众所信服的。因为,人民群众所信服的司法依据是对法律的理解。既然不知,何谈遵守和执行,何谈信服,这也是造成多年来涉诉信访上访因素的所在。其实有些信访上访案件当事人不服的原因,不在于我们法官办错案件,而在于对法律诠释认知不到位,没有让当事人充分理解该法律条文的含义。既然人不知,何来司法信服,司法公信力也就荡然无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