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发展和特征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7548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发展和特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发展和特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发展和特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发展和特征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发展和特征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发展和特征分析摘 要:就业能力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西方早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局限在人力资本的范畴,后来逐渐把社会资本和终身学习纳入就业能力的研究视野。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人力资本的范畴,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终身学习等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具有动态性、复合性、差异性和适应性特征。就业能力的研究促使高校就业工作观念的转变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观和培养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就业能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终身学习 就业能力概念由英国学者在 20 世纪 50 年代首次提出,到上个世纪90 年代,就业能力就已经成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

2、策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工具。1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引进就业能力概念,最初运用于下岗工人再就业研究中。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增加的速度远大于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自然也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突出,研究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注也就逐渐增多,高等学校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热点问题。因此,澄清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发展和内涵特征就显得非常必要。 1 国外就业能力概念发展 2国外对就业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较多,因此,探讨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就必须先从国外相关

3、研究成果分析入手。查阅国外早期有关就业能力研究的资料,大多是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C.Ovetan(2000)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2Lee Harvey(2001)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和意愿。3Van der Heijden(2002)认为,从个人行为的角度来看,就业能力意味着个体获得、保持和利用某种资质或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的行为倾向。4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应包括人际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适应能力、与他人一起工作的能

4、力以及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数学技能。5 从西方学者早期对就业能力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就业能力大致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重视毕业生职业岗位的获得和保持;第二,重视职业获取的知识和能力,如获取劳动力市场信息、面试技巧和简历书写能力等;第三,一系列个人品质,如分析、批判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外在就业能力概念内涵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突破,拓展了就业能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首先,把终身学习纳入了就业能力内涵之中。Lee Harvey(2003)提出就业能力包含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品质,他认为就业能力不仅仅是获取工作的能力,而应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6

5、其次,把社会资本纳入了就业能力内涵的范畴。随着西方3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人数增多,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往往并不仅仅由毕业生能力决定。正如Brown(2003)所说的,就业能力首先是由劳动力市场决定而不是由个体能力决定。7因为当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量少时,竞争加剧,此时,求职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就会发挥作用。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均表明,即使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欧美国家,社会关系网络对个人地位的获得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影响甚至会超过教育等其他结构性因素。由此,社会资本进入西方学者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视野,但存在的争议是社会资本是作用和影响就业能力的因素?或者社会资本既是

6、作用和影响就业能力的因素,又是就业能力内涵中应有的特征? 针对上述问题,西方学者认为以往众多的研究者忽视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现象,Brown and Hesketh(2004)指出,在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存在不平等。研究表明,许多毕业生不能运用他们在高等教育阶段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完全兑现他们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投资,并且由于社会阶层、性别和民族的差异,仍然存在着职位差异。8因此,对就业能力的研究忽视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以及劳动力市场不同的机会针对着不同的毕业生群体。9在后来的研究中,社会资本就直接纳入了就业能力的概念界定中,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范畴。美国学者 Fugat

7、e(2004)等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嵌入个人特性的心理社会建构(psycho-social construct) ,这种社会心理建构由职业生涯识别、个体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个集合的交集所组成。职业生涯识别是指个人对职业生涯的自我解释。个体适应性是指改变个4人因素(如知识和技能)和个人行为以满足环境需要的意愿和能力。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可以用以拓展个人身份和实现职业生涯机会的社会网络。人力资本是指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进步的一系列变量,例如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情商等。10 从西方学者对就业能力概念的研究过程可以看出,西方对就业能力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由单一的人力资本界定逐步拓展研究的

8、视野,先后在就业能力的概念中引入了终身学习和社会资本的因素。这样既拓宽了就业能力研究的视野,也使后来的研究者能够在更为广泛的社会背景中讨论就业能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理论研究的深入对实际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业能力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政策的核心词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大学生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获得,更要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获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终身学习社会的需要;同时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培育和运用自身社会资本的能力,增强求职和将来转换职业岗位的能力。 2 国内就业能力概念发展及思考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缘起于 20 世纪 90

9、年代的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时代的到来,以及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加剧,开始出现讨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出就业能力的概念,但是已经有许多论文讨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就业适应能力、职业生涯设计和创业能力等问题,事实上这些研究已经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第一次明确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5概念的是郑晓明(2002) ,他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1此后对此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 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界定并没有跳出西方早期对就业能力定义的人力资本范畴

10、。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种,研究者指出就业能力就是在以学习能力为基础上发展的与职业相关并嵌入在个体身心里的一种综合能力。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个人获得成功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能力,个体拥有可以随时获得成功就业的相对机会;对组织而言,就业能力能够满足组织发展的需求。12有人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并能实现这种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13有人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地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及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14更多的人认为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特殊能力和通用能力的综合。 纵观上述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定义,存在着明显的局

11、限性。首先,沿袭了西方早期定义中偏重人力资本因素,基本上还是从“能力” 、 “技能”等词眼对就业能力进行界定,没有拓宽就业能力定义的视域。第二,忽视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现象和特征。即忽视了大学生家庭背景、性别以及社会关系等社会资本因素的差异。第四,忽视了终身学习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特殊要求,即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尽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此概念的讨论和探索的积极意义也是显著的。曾几何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社6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导致部分高校为了提高本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而不惜想方设法弄虚作假,明显削弱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的实际意义。理论研究推动实际工作的改

12、进和转变,就业能力的理论探讨促使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转变,由以往一味重视毕业生就业率转向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重视大学生就业力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就会进一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及进一步加强高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从而使高校人才培养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结合国内外有关就业能力概念的讨论,以及在我国现实的社会环境和大学生就业体制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内涵至少应包含以下几点内容:第一,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人身上的知识和能力,大学生作为就业能力的载体,无疑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所积累的知识和各种能力是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部分。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在竞

13、争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优势就越多。第二,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嵌入在人与人之间交往当中的社会关系网络,不同家庭背景和具有不同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生社会资本差异性较大,运用自身社会资本获取职业岗位也是就业能力的一种体现。第三,终身学习。就业能力是发展的,不是天性的,因此,就业能力首先是一种学习能力。仅仅依靠高等教育阶段所获得知识和能力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需要,因此,终身学习也应该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在因素之一。 3 大学生就业能力特征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内涵的发展进行分析,发现就业7能力是一个多维度、动态性的概念,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和概念本身都具有较明显的特征。 3.

14、1 动态性特征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指大学生毕业获取工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集聚性。就业能力有一个培养、实现和继续发展的过程,包含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就业能力的阶段、搜寻职业岗位实现就业能力的阶段,以及就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职业生涯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特征是各异的。 3.2 复合性特征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是复合的,绝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模型的研究上,学界提出了二维、三维、四维,甚至五维度及以上模型结构。15在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就业能力构成模型当属Peter Knight 和 Mantz Yorke(2004)提出的 USEM 模型

15、,USEM 模型包括四个组成要素:理解力(Understanding) 、技能(Skills) 、自我效能(Efficacy Beliefs) 、元认知(Metacognition) 。16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多维性是现代社会对高级人才要求提高的表现,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力应是多维度、复合型的,大学生除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掌握专业以外其他通用性技能,给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差异性特征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重的,就业能力的形成不仅受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和制约,并且也受家庭经济等背景的制约和影响,8同时,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差异

16、性也显著存在。众所周知,中国劳动力市场具有明显的二元分割特征,就算是具有相同就业能力的大学生,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就业能力的实现程度也是存在显著差异性的。因此,我们在讨论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时,应放在更为广泛的视野中进行,不妨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家庭经济背景等多重视角进行研究。 3.4 适应性特征 不同时代的社会对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要求不同,也就是说劳动者应具备与自己同时代社会要求的就业能力。在以往人们单纯具备某种专用技能或者通用技能就已经足够一生所用,但在当今社会变化迅速和竞争激烈的时代,单纯具备某种专用技能或通用技能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随时更新自己的技

17、能,以适应不断变换的环境。从个体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适应性更加至关重要,当今任何个体都无法保证一直从事一份不变的工作,职业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每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去面对各种变数。因此,不管从以往社会对人们的就业能力的单一适应性来讲,还是当今社会对人们的就业能力的多维适应性来讲,适应性都是就业能力的本质特征之一。随着终身学习社会的到来,适应性特征显然要求大学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中应包含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将来的社会变化和更迭的职业岗位不断充实自身的能力范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尊利,刘朔,程爱霞.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J.9比较教育研究,2008(8):24-28. 2 Ov

18、ertan,C. Employability Skills: An UpdateEB/OL. http:/www.brownfields-toolbox.org/files/employability_skills.pdf,2012-01-27. 3 Lee Harvey.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2001(2):97-109. 4 Van der Heijden, Beatrice I. J.M. Prerequisites to guarantee life-long employa

19、bilityJ. Personal Review, 2002(I):44-61. 5 The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 Employability Ski11s 2000EB/OL.http:/xnet.rrc.mb.ca/library/guides2/careers/page_09.htm,2012-01-27. 6 Lee Harvey.On Employability.2003EB/OL. http:/www.palatine.ac.uk/files/emp/1236. pdf. 2012-01-27. 7 Brown, P., Hesketh, A. &

20、Williams, S.Employability in a knowledge-driven economy 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003(2):107-126. 8 Brown, P. & Hesketh, A. J. (2004) The mismanagement of talent: employability and jobs in 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9 Marie-Pierre Moreau.&Carole Leathwoo

21、d.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the discourse of employability:a crit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006(4):305-324. 10Fugate,Mel,Kinicki,A.J,Ashforth,B.E.Employability:A psycho-social construct, 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14-15 . 11 郑晓明.“就业能力

22、“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91-92. 12 文少保.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策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1):101-108. 13黄敬宝.就业能力假说-人力资本理论的一种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7(10):124-127. 14 朱新秤.大学生就业能力心理结构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85-88. 15王培君.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9(11):20-22. 16Yorke, M., Knight,P. T 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J.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York,2004: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