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起源的理论脉络.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8022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教起源的理论脉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宗教起源的理论脉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宗教起源的理论脉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宗教起源的理论脉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宗教起源的理论脉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宗教起源的理论脉络【摘要】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宗教的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关系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万物有灵论;集体意识;图腾崇拜 在 19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宗教学的诞生,宗教人类学也随之问世。论及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之初,当人类面对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时,自然而然地将这些现象的产生推给自己所无法认知的某种神秘力量,宗教的最初形式也便由此产生。虽然在宗教学诞生以前,已经有很多学者探讨过无数次宗

2、教起源问题,但我们一般以 F?M?缪勒的宗教学导论为宗教学创立的起点,因其首次将宗教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对象来探讨;而因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中提出了宗教人类学的某些关键术语,我们将其作为宗教人类学的起点。 一、宗教学意义上的宗教起源观自然神论 缪勒在创立宗教学之后的研究重点,正是系统地阐述宗教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在缪勒看来,宗教本质上是对无限的体认,这种无限感来自人的感觉,指的是人们在有限事物之外或有限事物之内实实在在感到它的存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2缪勒认为原始人是从三类自然对象中形成神灵和上帝观念的。第一类是他们可以完全把握的物体,这类事物不可能产生宗教观念,只是被人类赋予其某种神秘性

3、,成为拜物教的崇拜对象;第二类是能部分把握的物体,它们“提供了可称为半神之物的材料” ;第三类是可见不可及、完全不能触知的物体,人们可“找到用神的名字称呼的那种东西的萌芽” 。宗教观念的历史起点,是在半触知事物中把握无限,后来又在不可触知的东西中寻找它,最后在不可见的物体中寻找它。人们虽然越来越无法把握它,他内心中却真实在感到它的存在。以此为契机,人类首先从自然现象中形成对上帝的信仰物质宗教;之后从自身中发现了灵魂并对之进行崇拜人类宗教;再后来体悟生与死、有限与无限、灵魂与上帝等抽象概念,找到使一切结为一体的媒介心理宗教。 按缪勒的描述来看,即是从单一神教到多神教,最后演变为唯一神教的演化过程

4、。二、宗教人类学意义上的宗教起源观 缪勒作为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宗教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以后的宗教起源研究确定的界限,对后来宗教人类学界关于宗教起源问题的理论探讨影响深远。具体来讲,在英国,由于其一直以来的经验主义传统,倾向于人类的宗教行为方面的探讨,起初是泰勒的“万物有灵论” ,而后是弗雷泽的巫术论和马雷特的“玛纳论” ,再后来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功能学派。在法国,孔德开创的实证主义源远流长,首先是杜尔凯姆的社会学派,之后是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学派应运而生。在思辨氛围浓厚的德国,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影响3深远。 (一)早期单线进化论 1、泰勒的“万物有灵论” 与缪勒不同

5、,泰勒始终把宗教看作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来研究。泰勒首先将宗教主义为“对神灵的信仰” ,2 以此引出他的“万物有灵论”(Animism) 。万物有灵论是一种相信某种神灵能够使物体具有生命现象的信仰,即信仰所有物体都有灵魂和未来,亦称“泛灵论” 。万物有灵论认为各个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被消灭后能够继续存在,神灵被认为和人相通,且能够影响或控制物质世界的现象和人的今生和来世的生活。在泰勒看来,作为原始万物论的一切,毫无例外地都是一切蒙昧人所固有的。宗教是从灵魂的观念开始的,经由精灵观念的过渡,转变为崇拜各种自然神的多神宗教,最后变为唯一神教。精灵观念跟灵魂的观念相似,而且显然是从灵魂观念引导出来的

6、,其过渡状态是灵魂分化为善魔与恶魔。人们将着魔视为生病和能作预言的原因,由精灵体现在某物之内而形成拜物教与偶像崇拜等。更进一步, “善的或恶的精灵”又上升为“神” ,于是出现了各种自然神, “多神教”由此而产生。而当诸神中的某位神灵或人类祖先被抬高到众神地位之上时,至上或唯一的神便出现了。 2、詹姆斯?G?弗雷泽的“巫术宗教科学”三阶段论 弗雷泽将巫术、宗教与科学看作人类文明发展的三个阶段,三者是不断向上前进的过程。在金枝中,弗氏将巫术比作了“科学的近亲” 。他认为“宗教指的是对被认为相信自然与人类生命的过程乃为一超人的4力量所指导与控制,并且这种超人的力量是可以被邀宠与抚慰的。这样说来,宗教

7、包含了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即对超人力量的信仰,以及讨其欢心、使其息怒的种种企图。 ”3 他认为,人类开始想用巫术的手段来控制环境,后来发现这种控制是不可能的,于是便转向了宗教。而宗教之不同于巫术乃在于巫术的论据是以不变的法则为基础的,而宗教则以对控制性力量为基础。弗雷泽进一步认为巫术的施行者“巫师”因具有保护(己方)与伤害(对方)的能力,故在原始人类中取得相对的尊贵地位,然后渐渐使其权力超越了巫术的范围,甚至达于社会结构之顶点。最后,巫师便顺势取得了酋长的地位,在后来的君主制度中成为君主。 (二)功能主义的观点 在马林诺夫斯基看来,每个文化的完整性和自足性都归因于其满足基本的、实用的及整合化的

8、全部需求,这是其文化功能理论的基础。因此他在讨论宗教时也是以这种文化的整体观来把握对象的。在他看来,文化演进的动力在于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宗教也是应人类所需而起源与发展的。 马林诺夫斯基不同意弗雷泽观点,在他看来,巫术、宗教与科学不是前后接续的三个文明发展阶段,而是同时存在的,但却具有不同性质、承担不同功能的不同文化形态。三者为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产生,各自承担的独特或相同的社会文化功能。 首先,在原始社会里,传统对于社会具有无上的价值,没有比社会分子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群体必须恪守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一旦有所松懈,就会致使团体不团结,以致动摇社会5和文化基础。原始人的知识、社

9、会组织和风俗信仰都是列祖列宗积累起来的经验,必须好好保存。这种观点在祖先崇拜的族群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次,宗教有助于人类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在一切的宗教源泉中,由于人类对于死亡本能的排斥,如果可以对死亡予以规避则是无上的转机。他注意到,全世界的丧礼都有一个相似之处,这就是在死亡出现时, “最近的亲属永远要聚在一起,有时全都要聚在一起,聚在将死之人眼前;而死这专私的行为,任何人最专私的行为,就变成一项公共的事故,一项部落的事故” 。4 宗教的功能就在于通过仪式,使个人精神得到完整,而且使整个社会得到稳定。 最后,宗教具有重要的心理调适功能。人类在面对各种危机时会产生各种焦虑、恐怖和希望,这些张力

10、需要以替代的行动来宣泄,以求达到新的身心平衡。5 人类生活的每个重要危机都包含着强烈的感情波动和精神冲突,如果想要得到好的结果,就必须与负面的情绪作斗争。宗教信仰可以将精神冲突中的积极方面规范化,由此满足人们的个人需要。就社会层面来讲,通过服从于超自然法则的普遍契约,可以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三)社会学派的宗教起源理论 迪尔凯姆从社会的角度出发,给宗教下了如下定义:“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6 在这一定义中迪尔凯姆提出宗教是“统一体系” ,不是虚幻的对神的崇拜,而

11、是一个可以把握的客观事实。 6迪尔凯姆将人的意识分为两部分个体意识和集体意识。个体意识中体现了人的自然性的一面,而集体意识是社会中多数人所共有的信仰与情感。他认为神圣的真正本原是一种匿名的非人格之力,氏族的神、图腾本原只是氏族本身,社会才是产生神圣感的真正和唯一的原因。社会通过个体意识存在,每个人身上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因此每个人内部都有少许的神性。舆论是权威的来源,社会通过舆论给予个体不得不屈从的压力,社会无时无刻不把它的能量流向我们之中,激励我们,社会也给个体以信赖感和安全感。社会存在于个体又超越于个体的力是宗教产生的真正根源,正是因为产生了社会,才有可能将集体意识规范化为使社会成员

12、不得不屈从的强制力,因此宗教也便应运而生。 宗教观念产生后,群体通过仪式可以周期性地更新其自身的和统一体的情感;与此同时,个体的社会本性也得到了增强”7。总之,是社会产生了共同的信仰,又是社会存在和延续的需要产生了仪式。仪式的真正目的是将人们集中在一起,在集体欢腾中,个体与他所在的集体以及其他个体联为一体,一旦人们分开,这种凝为一体的感觉就会淡化,人又回到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因此,仪式需要周期性地举行。从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功能上看,仪式的作用是主要的,在氏族中也许没有神明的观念,但不会没有仪式。总之,是社会生活使宗教得以产生,又是社会生活使宗教得以持续。只要社会存在,宗教必须会一直存在,只是将以

13、一种人文主义的世俗宗教取代以神灵信仰为核心的宗教。 (四)精神分析学派的宗教起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意识之外有庞大的潜意识领域,里面满载着7人的本能和欲望,其核心便是“力比多” ,即性欲的冲动。他由此导出了一个有关人的生存的规律性的概念俄狄浦斯情结,即:人在幼儿期、童年期,男童试图占有自己的母亲而排斥不受欢迎的竞争者父亲。8 弗洛伊德通过对比神经官能症患者与宗教徒之间的相似点, “把固执型神经官能症当作宗教发展的病理学摹本来看待,认定神经官能症为个人的宗教信仰,认定宗教为普遍的固执型神经官能症。 ”他认为二者之间最根本的相似点在于都是建立在自然本能受压抑的基础上的。幼儿早期的情感和冲突,

14、深深地隐藏在人格理性、正常的表层下面,最好是看作一种强迫性神经症,而宗教仅仅是对深藏的情感冲突和弱点的反应。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实际上是宗教所以产生并存在的真正的、根本的原因。 弗洛伊德接受了宗教源于图腾崇拜的理论假设,并通过揭示各种仪式的心理起因而赋予其精神分析学所规定的特殊内容。他特别重视弗雷泽关于图腾的两条禁忌规定:一是禁止族民杀害和食用奉为图腾的动植物;二是禁止统一图腾内的族民通婚。图腾崇拜的两条基本禁忌形成了人类道德和宗教的起源,禁止屠杀图腾动物形成了图腾宗教,宗教由此萌芽。9 在其著作图腾与禁忌中,更是把图腾崇拜认定为一切宗教的起源,更主张它是一切文明、道德、社会组织的起源。 “没有

15、一个人类灵魂能够度过此生而不遭逢宇宙神秘。即使人类特有的好奇冲动未能引导我们体会到这一点,经验,尤其是痛苦的经验,也会迫使我们体验到这一点。 ”10 人类遭遇未知世界后对其做适合自身的解释就产生了宗教。宗教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人类史上没有一个时期没8有宗教,各民族由于生活于不同的时间空间,宗教文化也不同,这些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表达,并无优劣之分。由于宗教定义的不确定性和学者各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探求,虽经几代人类学家、宗教学家的努力,宗教起源问题至今尚未找到完善的答案。这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得到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社会科学本身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参考文献: 1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

16、金泽,陈观胜校,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2泰勒原始文化 ,连树声译,谢继胜等校,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年版,第 412 页 3弗雷泽金枝 ,徐育新等译,汪培基校,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 年版,第 77 页 45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 ,李安宅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2930 页、第 6668 页 67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8孙亦平.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9 弗洛伊德.论宗教M.王献华译.香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10阿诺德?汤因比.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15 作者简介: 9马明(1988) ,男,山东枣庄人,安徽大学 2011 级人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人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