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珠三角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8048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珠三角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实现珠三角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实现珠三角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实现珠三角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实现珠三角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实现珠三角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摘要】 江门是珠三角海洋大市,在珠三角九市中,其海岸线长度仅次于珠海,但其海洋经济发展成就相比广州、深圳等地却有较大差距。本文旨在分析江门市海洋经济资源的特点,剖析限制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江门市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变。 【关键词】 海洋资源 海洋大市 产业路径 海洋电力业 海洋船舶业 珠三角九个城市中,佛山、肇庆不靠海,在其余 7 个沿海城市中,江门市海岸线长 414.8 公里,其海岸线长度仅次于珠海的 604 公里,远超过深圳(海岸线长 229.96 公里) 、惠州(海岸线长 223.6 公里) 、广州(海岸线长 35 公里)等市

2、,为珠三角名符其实的海洋大市。但是,珠三角的海洋经济强市却恰恰相反,是海岸线资源并不占优势的城市。比如,珠三角海洋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广州,2010 年其海洋经济产值为 1250亿元,其海洋科技力量排名全国第二,但其海岸线长度却只有 35 公里,位居珠三角 7 个沿海城市中最后一位。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成就的巨大反差,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即海洋资源大市如何才能变成海洋经济强市?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转变?如何破解这一困局或悖论?本文将详细分析江门市海洋资源的特点、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就、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最后尝试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江门市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 一

3、、广东江门海洋资源特点分析 21、海域空间广阔。江门领海基线内海域面积约 2886 平方千米,专属海洋经济区面积 30198 平方千米。江门市海岸线长 414.8 公里,占全省的 1/10,排在湛江(海岸线长 1556 公里) 、珠海(海岸线长 604 公里)之后,海岸线远超过深圳(海岸线长 229.96 公里) 、惠州(海岸线长 223.6公里)等市。江门的海岸线长也超过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厦门市(海岸线长 262.6 公里) 。此外,江门陆地面积也非常广阔,加上丰富的岸线资源,适合发展临海工业。 2、海岛数量多。据相关统计,江门市共有 271 个海岛,在珠三角七个沿海城市中,海岛数量最多。其

4、中台山有海岛 268 个,台山海岛数量在广东省县级市中位居第一,包括广东省第二大岛屿、面积为 156.7 平方公里的上川岛,及全省第六大岛、面积为 98 平方公里的下川岛。江门岛岸线长 365.8 公里,占全省岛岸线长的 1/7,海岛面积为 253.128 平方公里。风格各异的岛屿、沙滩适宜发展滨海旅游业。 3、港口资源丰富。江门市港湾多,港口资源丰富,银洲湖、广海湾、上川大湾、下川山猪洲等港湾都可建设深水港。其中台山的港湾众多,有大小港湾、海湾 119 个。银洲湖是建设深水内港的优良港址。广海湾东岸、上川岛的大海湾和乌猪洲岛具备回淤少、水域宽、风浪小、航道短、深水岸线长、港区发展空间大等建设

5、大型深水港的条件,十分适合建设 1030 万吨级的深水港(广东省海洋和港口联合课题组,2004) 。 4、渔业资源丰富。江门市渔业资源丰富,经济鱼类、甲壳类、贝类等种类多,质量好,适宜进行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浅海和海滩涂面积广大。其中台山市可发展水产养殖的浅海(20 米等深3线)面积为 210083 公顷,沿岸滩涂(潮间区)面积 26666 公顷。 5、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江门市海岸线长,海岛众多,沿海地区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丰富。其中,台山市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岛岸线,有各种类型的海洋景观、生态景观及人文景观。开阔的沙滩达 30 多处,并且海水清澈,人为污染少。最具代表性的上下川

6、岛共拥有 12 处总长达 30多公里的海滨沙滩,被称誉为“东方夏威夷” 、 “南方北戴河” 。 6、沿海滩涂面积大。丰富的滩涂面积适合填海和发展海洋渔业。全市负 5 米以上浅海面积约为 121776 公顷,其中负 1.5 米面积达 48599 公顷。新会银湖湾、台山广海湾是江门市两个滩涂面积大的重点海湾。银湖湾区域已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可围海造地 921 公顷,广海湾区域规划围海造地面积可达 2337 公顷(董平,2008) 。 7、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江门市海洋资源种类齐全,除了前面论述的渔业资源外,矿产、能源等资源也非常丰富。以台山为例,台山海岸带有丰富的稀有金属资源,储藏着大量的石英砂矿

7、、钨矿及稀有金属等资源。另外,台山海区潮差大,波浪周期变化大,风能密度大,海洋能源如水能、潮汐能、波浪能、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充足。 二、广东江门海洋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1、海洋船舶业形成规模。江门海洋船舶业包括造船业和拆船业。修造船企业和拆船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会区银洲湖区域,目前有 50 多家船舶制造厂聚集于此,现有造船能力为 80 万载重吨,龙头企业有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门市银星船舶有限公司,其中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广东省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 4江门市拆船业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拆解量占全国八成以上,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拆船基地,拥有“中国船舶拆解基地”之美誉。江门市现有大型

8、拆船厂 5 家,3 家为国家定点拆船厂,现年拆解能力为 150 万轻吨,其中新会双水拆船钢铁有限公司是我国目前拆船行业中规模最大、拆解速度最快的一家大型拆船企业。 2、海洋电力业异军突起。广海湾区域为“中国电能源产业基地”(2007 年 11 月被中国能源协会授予此称号) ,集中了火电、核电、风电等电力企业,规划总装机容量达到 1963.5 万千瓦,相当于一个三峡电站。台山火电厂,是亚洲目前规划建设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规划总装机容量900 万千瓦,一期 5 台 60 万千瓦机组已经全部建成投产发电。台山核电厂,规划总装机容量 1050 万千瓦,首期工程总投资 625 亿元,规划机组为世界最先进的

9、 EPR 三代核电机组,现已经开始建设。该核电厂为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工程,并且列入了国家核电建设规划。台山风电项目,规划 13.5 万千瓦,现在一期工程正在施工中。 另外,台山潮汐能、太阳能丰富,也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准备了优越的条件。除了广海湾电能源基地外,新会双水发电厂也稳步发展,现已经形成较明显的辐射效应,带动了造纸产业的联动发展。 台山还是我国第二个、南方区域第一个直购电试点地区,又是全国目前唯一的点对多点直购电试点地区。直购电的实施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电能成本,可让企业用电户享有平均降低 15%左右的低电能成本(廖玉芳、卓国雄,2009) 。 3、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潜力大。江

10、门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好,发展快。52010 年江门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产值 115 亿元,同比增长 24.4%。生物医药产品涉及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中草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龙头企业有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江门量子高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彼迪、恒健等,全市实现年产值超亿元的生物医药健康行业生产企业有 8 家。生物医药企业分布于新会(无极限) 、市高新区(江门生物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开平沙塘镇表海工业园区(牵牛生化、彼迪药业、罗赛洛等) ,初步形成江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三个产业集群。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一部分,江门市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11、潜力巨大。 4、海洋旅游业发展迅猛。江门市辖的台山市滨海旅游业产值 10 亿元(2008 年数据) 。作为国家 4A 级滨海旅游胜地的上川岛飞沙滩旅游区,是我国十大优质海水浴场之一,享有“南海第一滩”之美誉,年接待旅客量达 20 多万人次。下川岛王府洲旅游区,沙滩被椰林绿树环抱,每年吸引游客达 30 万人次。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现与滨海旅游、温泉联合推荐,已经形成互补效应,发展迅猛,在国内地位明显提升,影响不断扩大。 5、海洋渔业产业链条形成,规模已显。南沙渔业生产独树一帜。目前江门市拥有南沙作业渔船 24 艘,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效益最好的群众船队。海水养殖业已形成六大养殖

12、基地,并已初步形成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台山鳗鱼养殖面积 5.5 万亩,年产活鳗 5.3 万吨,年产值达 30 多亿元,烤鳗年加工能力 3000 多吨,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台山成为全国、全省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及出口基地,并且也是6全省三大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之一。全市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总产量、水产品总产值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四、第三。 目前包括海洋水产业产业链条较长,从饲料生产、物流、养殖、吊水出口到深加工再出口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呈现出较强的外部规模经济。该产业链条包括处于上游的海水养殖业,处于中游的水产品加工业,处于下游的销售环节。江门市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近 100 家,并出现了一批

13、龙头企业,如江门市振业水产有限公司,加工罗非鱼,根据规划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加工企业。处于下游的销售环节成立多家区域性合作社,具体有新会区润明海洋渔业专业合作社、新会区大鳌社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新会区农丰水产专业合作社、鹤山市古劳桂花鱼专业合作社、台山市广海镇鲲鹏永润海洋渔业专业合作社(张茂盛、陈素敏、谭锦波,2012) 。合作社方式将有效提高渔民和企业面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三、广东江门海洋资源利用及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海洋经济总量和结构仍须提升和优化。2010 年江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为 105 亿元,仅占 GDP 的 6.8%,与广东省海洋经济发达城市仍然有差距。同年,广州市主

14、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超 1250 亿元(海岸线仅为 35公里) ,湛江为 854.8 亿元,深圳海洋生产总值降为 762.13 亿元(海岸线为 229.96 公里) ,汕头为 248.28 亿元(海岸线为 289.1 公里) 。相对于海洋资源而言,海洋经济产值还较小,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远远没有充分挖掘。 江门市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近几年得到有效优化,但和省内发达7城市相比,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第一产业比重较大。2010 年,广州市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1%38%61%,深圳 2009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0.7%42.2%57.1%,江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则远远不及这两个海洋经济发达城市

15、。第二产业的发展也比不上湛江,2010 年湛江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9.7%、74.2%和 16.1%,即使是汕头,其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比例也比江门市更均衡,具体为 30.8%32.5%36.7%。在第二产业中,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仍然不足。在第三产业中,海洋体育规模不大,海洋文化不够发达等,这些都阻碍了江门市海洋经济的纵深发展。 2、主导产业带动力有待提高。和陆地工业相比,海洋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还不够高。海洋电力业和临港装备制造业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产业,急需增强其对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带动性和联动性,与上游产业、下游产业、支持部门与产业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唯有与相关行业与

16、经济联动发展,形成集聚,才能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形成更为巨大的发展势头。滨海旅游资源未充分发挥“南海第一滩”等众多天然优良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岛屿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有 263 个待开发的无居民海岛,经济效益远远尚未充分发挥。赢利模式单一,淡旺季差距较大;景区尚未在国内同类景区中形成鲜明识别度,难引回头客。渔业还未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水产品还未完全形成深加工的产业链模式,远海丰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渔种退化、养殖环境退化问题迫在眉睫,急需产业升级转型。 3、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与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大丰市、厦门8市、象山县相比,江门市港口、渔港、码头、航道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在一定程度

17、上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沿海城镇虽资源丰富,但产业发展滞后,渔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城市与渔区公共产品服务差距较大,甚至有扩大趋势,相当多的渔船亏损经营,部分渔民沦为贫困群体,渔业显示出相当程度的脆弱性。 4、海洋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源、海上污染源的排放污染还需控制,海域水质污染仍然严重,铅、无机盐、石油等超标;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取得较大进步,但仍不可稍有松懈,红树林、海草床和重要水生生物产卵场、孵育场等生态系统需要修复并提高其功能,海洋珍稀、濒危水生野生生物物种需重点监控、保护。部分沙滩因建筑用沙挖掘有损坏现象,影响海洋功能区整体功能。 制约广东江门市这一海洋大

18、市至今尚未能发展成海洋强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思想观念滞后, “海洋思维”没有树立,停留在大陆思维状态,少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超前,但没有普及。另外资金、科技、人才、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也成为发展的瓶颈因素。 四、推进江门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 1、优化产业发展路径。关于江门市产业发展路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项目到集群。目前江门市临港装备制造业、临海电力产业都发展很快,弥补了江门市海洋经济第二产业发展不足的局限性。但这些产业是由新引进的大项目发展形成,急待加深这些项目和本地经济的融合与联动。为此,需要更进一步发展本地相关联产业、充实相关支撑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安排,促使这些大项目和本地

19、经济更深层次地9结合在一起,从一个项目逐渐地发展成一个产业群,发展成本地经济增长极。目前江门市已经基本形成了几个临港产业群,包括临港造纸业、造船拆船业、海洋渔业。造船拆船业集聚在银洲湖一带,约有 50 家企业;海洋渔业位于台山斗山镇和海宴镇,水产品加工企业近 100 家。第二,从传统产业到战略新兴产业。在传统产业继续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发展海洋环保、海洋新能源、海水利用、海洋医药、海洋生物、海洋保健食品等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第三,海洋产品到海洋文化。江门市海洋产业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都发展很快,第三产业中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的历史也较长,但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为此要重视海洋文化的整理、培育和发展,这包括

20、海洋文化、侨乡文化、碉楼文化等。第四,从粗放到集约。在资源使用上尽快改变粗放使用方式,加强资源的规划、集约使用。在这方面,渔业、旅游业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第五,从渔业到渔港经济。完善渔港及沿海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克服渔业与渔港不平衡发展的局限性。重点建设的渔港有台山烽火角中心渔港、下川王府洲渔港、横山渔港、南湾新渔港、沙堤渔港、冲口和东?渔港、新会崖门渔港等。 2、改善关键要素。改变过去重视陆地产业人才、忽略海洋人才的偏颇,重视海洋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并为人才提供相应平台,在留住人才上做足工作。尝试和本地高等学业校联系培养海洋人才,为海洋事业的发展培养后备军。在海洋人才集聚的基础上,

21、积极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兴海。 多渠道吸收资金,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海洋事业和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开发海洋资源,充分利用财政、金融、债券、信贷、慈善捐赠等10多方面资金。 规划兴海、管理兴海的意义并不亚于科技兴海。建设海洋管理人才队伍,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消除管理障碍。吸取规划方面的教训,规划要有超前意识,改善原有规划,做好新规划。人才、科技、资金等是制约海洋产业从资金、科技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转向科技资金密集型的新兴产业的关键,唯有改善这些要素条件,才能实现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转变。 3、海洋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海洋保护不能松懈

22、。把对海洋的保护提高到爱护的层次上来。首先,控制陆域生产、生活污染,提高陆域工业净化能力,减少陆域污染流入海洋。其次,实施海洋循环经济,坚持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陆地经济要发展循环经济,海洋也要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发展海洋经济而破坏了海洋资源,人类在陆地工业发展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可以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再重复。最后,对特定的产业要重点监控,如临海造纸业,其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需要不断提升,渔业的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五、结语 在当代资源稀缺性越来越显现的大背景下,江门作为珠三角海洋资源大市具有较明显的资源优势。为了实现从珠三角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江门需要在爱护和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和培育科技、管理等力量,积极向珠三角及省内的的海洋强市学习,并积极展开和珠三角海洋强市如广州、深圳等市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分享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