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对城市空间中影响人与人交往因素的分析摘要:在现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淡漠,人们之间不再相互包容、理解。这篇文章旨在论述城市空间中发生的人和人的活动。以及怎样能够创造合理有效的空间,促进人们的交往。关键词:城市空间;交往;淡漠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空间存在的交往问题 在现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淡漠,人们之间不再相互包容、理解。 在河南省郑州市东四街,有尚都国际小区和晖达小区发生了矛盾,居民为了表示不满,就直接把垃圾扔在了尚都国际小区门口。无独有偶,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广东路 47-51 号大院和西柏果园 1-2 号发生了矛盾。类似的这种纠纷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
2、举了。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现在城市生活中,邻里守望点的风气已经荡然无存,人们不再热心关注别人,只想置身事外。 这篇文章旨在论述城市空间中发生的人和人的活动。以及怎样能够创造合理有效的空间,促进人们的交往。 在现代,以独立建筑物的设计为主,忽视或否定街道空间、城市广场和公园及其他重要的室外空间的重要性。但是建筑的外部空间是个人与集体产生交际的媒介,而现代规划师为了给居民提供新的自由开敞空2间,把城市建造在“公园”中。高楼耸立的城市由城市道路和停车场包围,超大尺度建筑形成的非人性化环境,产生了压倒一片的冲击力。 在现代二维的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城市空间很少被认为是具有形状和尺度等属性且与其他空间
3、相关联的外部空间,建筑外空间被认为是剩下的空间。 下面,通过对建筑、空间和让人的关系,户外逗留场所,不可逆转的交通方式,建筑的高层化,四个方面来论述,城市空间中影响人与人交往的因素。 一个经常被使用的街道是安全的,相反如果不经常使用的街道便废弃了,这样的街道很可能是不安全的。怎样能够让人们经常去使用街道,变成了我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对于一个住宅区,道理是一样的。能不能给使用者带来亲切感是很重要的,如果使用者对自己所在的小区有了归属感,无意中便可能会给小区带来街道监视者。一个无形中的安全的小区,人们会放心让自己的小孩在街道上玩耍。另一方面通过对户外空间的设计,为人们的户外逗留创造尽可能多得可能性
4、。人们见面的机会多了,无形中增加了交往的可能性。 二、建筑物、空间和人的关系对交往的影响 建筑外空间交往发生的主要地方 在传统的城市形态中,建筑物沿街道,广场建立,城市的街道创造了方向感,以建筑作为实体,建筑外空间作为虚体的话,传统城市中,建筑实体密集排列,从而衬托出室外空间的容器的形态。而在现代的城市中,建筑物孤立存在,周围的空间混乱没有方向,建筑物之间毫无联3系。在这样的城市中行走,人们很难找到方向。这样的室外空间凌乱且不成形。 三、对户外逗留场所的忽视造成活动的分散 人和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集中,是任何事情发生的前提。户外活动的质量和场所的设计有一定关系,通过场所的规划与设计,可以阻碍人们
5、之间的活动的发生,就像现在小区的情况一样,同样通过场所的规划与设计,也可以促进人们之间活动的发生,也会提高交往的质量。户外空间的使用取决于户外空间的细部处理。而现在的城市规划,更加倾向于快速有效的规划方式,一切都掌握在一张图纸上,城市空间的细部被填充上了绿化、道路、停车场。 四、不可逆转的交通方式对交往的伤害 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我们对汽车的依赖也在增加。但是对汽车的依赖造成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大型停车场,越来越宽的大马路。街道空间不再只是供人们行走的空间,在城市的大部分街道空间中,汽车占主要地位,一切设施都要依照汽车的需求设立,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落空间” 。 虽然汽车对
6、城市空间有很大的损伤,但是汽车不可能消失,我们只能和它共享。当车辆超过一定数量(57)的时候,就会令人产生许多东西的感觉,所以建立小型停车场,并用花园围墙、矮树丛、篱笆、土坡和树木隔开。 五、建筑高层化使得高层与地面联系中断 “约在一个世纪前,由路易斯沙利文、丹尼尔伯纳姆和约翰鲁特等4领导的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现代塔楼建筑中引入钢结构新技术并配合电梯的使用,使建筑得以不断升高。 ”当建筑越高时,为了能够更好的采光和通风,所需要的空间就越大,那么如何使街道和广场保持封闭性就变的困难。 美国学者 C?亚历山大在建筑模式语言这本是中写到:“高层建筑,除了在投机中为银行主和土地占有者谋取暴利外,实在没有
7、什么长处可谈。 ”我同意他的观点。摩天大楼造价昂贵,维修也要耗费巨资,摩天大楼分离人和人的交往,毁坏城市生活的意义,并且促使孩子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当建筑越高时,楼上的人和事与地面的联系程度越低。 总结: 人是生活中作重要的主题,不应该让高楼大厦或者工业化的功能的区域划分,让人们失去在空间中寻找乐趣的自由。现在,孤独与交际之间的界限彻底的被割裂开。必要性,自发性和社会性的活动中,只剩下了必要性和社会性的活动,人们丧失了对自发性活动的乐趣。就算建筑的色彩再丰富,体型变化再多,也吸引不了人们驻足停留。如果能够通过对城市及住宅区进行明智的规划设计,为户外活动创造适宜的条件,那么就不必为了使建筑更加迷人去追求那些不必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丹麦】 杨?盖尔 著 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2【美】 罗杰? 特兰西克 著 寻找失落空间中国建筑出版社 52008. 2【美】C?亚历山大等 著 建筑模式语言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1 12. 作者简介: 王雯(1987-11) ,女,汉族,山东兖州市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10级艺术学院美术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