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5 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金华市统计局 2005 年,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主线,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大力推进“三化”战略、实施“四大”举措,扎实推进“平安金华”建设,全市经济保持协调快速发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据初步测算, 2005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 值 (GDP)1055.3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3.
2、29 亿元,增长 3.9%;第二产业增加值563.32 亿元,增长 14.5%;第三产业增加值 428.74 亿元,增长 15.6%。在第三产业中,住宿餐饮业增长 18.6%,金融保险业增长 14.5%,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 13.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3302 元,增长 13.5%。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 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0.8 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 0.8 个百分点(各类价格指数详见附表 1)。 就业人数平稳增 加。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 149 家。全年净增就业岗位 6.7 万个,失业人员再就业 19745 人。年末城镇登记
3、失业率为 3.2%。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6:53.1:40.3 变化为 6.0: 53.4: 40.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对消费、进出口的依存度有所提高,投资的依存度下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的依存度分别为 49.2%、39.7%、 36.7%,与上年相比,进出口的依存度上升 4.1 个百分点,消费的依存度基本持平,投资的依存度下降 6.6 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仍没能
4、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环境承载压力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仍有待加强等。 二、农 业 2005 年全市农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63.29 亿元,比上年增长 3.9%。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全市总播种面积 262.19 千公 顷,比上年增长 1.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 152.73 千公顷,总产量为 84.87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2.2%和下降0.5%;棉花播种面积 3.63 千公顷,产量为 0.54 万吨,分别下降 3.7%和增长 5.9%;果用瓜种植面积 8.22 千公顷,产量为 19.49 万吨,分别增长 4
5、.8和 5.0%。油料播种面积为 20.58千公顷,产量为 3.35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5.9%和 1.5%;蔬菜播种面积为 46.26 千公顷,增长 1.7%;药材播种面积 6.1 千公顷,下降 1.6%;花卉苗木种植面积 9.85 千公顷,下降0.2%。经济作物产值 占种植业的比重为 81.5%。其它各种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主要农产品产量详见附表 2)。 生态林业建设平稳推进 。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 4.772 千公顷,其中迹地更新 3.669千公顷、国债项目和阔页林发展工程造林 0.467 千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 5.35 千公顷;封山育林面积 128.38 千公顷,其中本年新封面
6、积 2.10 千公顷;森林覆盖率 61.3%。此外,建成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 35 个(其中省级绿化示范村 10 个),通道绿化 411.54 公里。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肉类总产量 18.77 万吨,比上年增 长 5.39%,其中猪肉 14.49 万吨,增长 2.62%。牛奶产量 10.37 万吨,比去年下降 3.2%。全年生猪出栏203.26 万头,增长 9.07%;家禽出栏 2439.86 万只,增长 8.79%。全年水产品产量 5.13 万吨,增长 3.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57.68 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16.94 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
7、械总动力 192.80 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 7.1%;全年化肥施用量 (折纯 )10.57 万吨,增长 6.23%;农村用电量 26.36 亿千瓦小时,增长 15.11%。 三、工业 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2005 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 488.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1%,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46.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 1372.59 亿元,销售产值1342.45 亿元,分别增长 25.0%、 2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 430.38 亿元,增长 24.0%,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 32.1%。 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技术改
8、造投入加大,科技活动经费与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分别增长 57.2%与 21.7%,设备购置费增长 4.6%。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 73.09 亿元,增长 34.02%,新产品产值率为 5.33%;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较大变化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附表 3) 。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 190.55 分,比上年提高 7.80 分。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 109.52 亿元,增长 18.0%,其中利润 60.67 亿元,增长 21.2%。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效益增势强劲,利税分别增长 7
9、0.2%、 42.3%;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稳步提高,利税分别增长 24.6%、 16.3%。多数行业效益快速增长,纺织、金属制品、服装鞋帽、化工、医药、交通运输设备六大行业实现利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 55%。 建筑业较快发展。 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 74.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5.3%。建筑施工面积 7468.74 万平方米 ,完成房屋竣工面积 2567.08 万平方米。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 34.7 亿元 ,增长 24.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2005 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19.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5.3%。增速回落 19.9
10、 个百分点 。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449.35 亿元,增长 8.7%,回落 19.8 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年限额以上非国有投资 279.47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占限额以上投资的 62.2%。在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121.79 亿元,增长 5.5%;投资项目(单位)投资 327.55 亿元,增长10.0%。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 。第一、二产业投资较快增长,比重有所增加。在限额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2.26 亿元,比重由上年 0.3%上升为 0.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 183.77亿 元,比重由 39.5%上升为 40.9%,第
11、三产业完成投资 263.32 亿元,比重由 60.2%下降为58.6%。工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全年工业投资达 180.06 亿元,增长 25.4%。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市级以上重点项目 88 项,完成投资 165.5 亿元。省重点建设项目 70 项,完成投资 111.7 亿元,其中在建项目 48 项。金甬高速公路、 5000KV 义东输变电工程等 20 项已建成或基本建成,浙能兰溪电厂、诸永高速公路金华段等 34 项完成或基本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达 1869 个,其中新开工项目 804 个。纺织服装、通信设备、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金融等重点行业投资有
12、大幅增长。 房地产业稳定发展 。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121.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5.5%。商品房新开工面积 376.82 万平方米,竣工 239.57 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 176.74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152.23 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 。 2005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18.8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367.58 亿元,增长 14.3%;餐饮业零售额 42.6亿元,增长 18.5%。 市场需求较为旺盛。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 21.3%,服装、鞋帽、
13、针纺织品类增长 36.6%,金银珠宝类增长 32.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 58.3%,家具类增长 29%,通讯器材类增长 38.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21.4%,汽车类增长 23.1%。 交易市场日趋成熟。 全市商品交易市场 377 个,总成交额 899.1 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 39 个,成交额 800.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4%。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高速增长, 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 2005 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 47.2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8.5%。其中进口总额 3.34亿美元,增长 2.1%;出口总额 43.87亿美元,增长 31.1%。生产型企业自营出口比
14、重 61.8%,比上年提高 1.9 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增长 61.88%。 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增加 。全年新增外贸出口主体 666 家,全市累计各类经营主体达2509 家 (均不含“三资”企业 )。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 180 家,新增合同外资额 62803 万美元,增长 11.4%。实际到位外资 45775 万美元 。 外经合作稳步发展 。全市完成外经营业额 2252 万美元,增长 12.4%。新批境外投资项目 40 个,增长 25%;对境外投资额 517 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 着力构筑浙中城市群“八高八快十二联”为主骨架的交通网。20
15、05 年全市交通建设投资完成 41.2 亿元,其中:高速网络工程完成投资 19.16 亿元,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230.19 公里;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干线畅通工程完成投资 11.12 万元,新建改建二级以上公路里程 178.2 公里,县道路面硬化 790.19 公里;完成绿色通道 411.54公里;乡村康庄工程完成投资 10.85 亿元,完成路基改造 1468.5 公里,路面硬化 2151.3公里。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 10454.01 公里(其中乡村康庄公路 2988.72 公里)。拥有机动车 20.51 万辆,比上年增长 21.0%,其中汽车 17.07 万辆,比上年增长 26.0%。年
16、内公路旅客周转量 477238 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 562520 万吨公里。航空出港客运量 20.86 万人次,货运量 4069.1 吨。 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 。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59.96 亿元。当年新增电话用户 79.02万户,年末城乡 固定电话用户增至 207.56 万户,比上年末增长 16.4%。其中住宅电话 88.9万户;公用电话 22.18 万户,增长 18.3%。主线普及率达 45.7 部百人,增长 15.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 289.61 万户,比上年末增长 20.8%。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 29.17 万户。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 1412.3 万
17、人次,比上年增长 15.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115.7 亿元,增长 22.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 1383.9 万人次,增长 15.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103.23 亿元,增长 22.7%;接待入境 游客 28.39 万人次,增长 21.07%,旅游创汇 1.5 亿美元,增长 25.1%。全市共有旅行社 76 家;旅游饭店 104 家。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 。 2005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1559.58 亿元,比年初增加 219.25 亿元,增长 16.4%。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 429.62 亿元,增长 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791.75 亿元
18、,增长 23.1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1199.30 亿元,比年初增加 128.14 亿元,增长 11.96%。其中短期贷款 724.07 亿元,增长 12.9%;中长 期贷款381.22 亿元,增长 10.85%。存贷比例为 76.9%。 商业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展。 全市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 31.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9.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10.72 亿元,寿险保费收入 20.71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9.8%和 5.1%。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 7.75 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 5.33 亿元;寿险赔款 0.98 亿元,寿险期满给付 1.44 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19、 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以巩固普及十五年教育和实施“高标准、高质量”义务教育为目标,走教育强市之路。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 校 1008 所,在校学生 71.90 万人。其中小学 669 所,在校学生 33.17 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初中 200 所,在校学生 16.38 万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 99.9%。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有普通高中 68 所(含 11 所完全中学),在校生 9.13 万人;职业高中 43 所,在校生 7.28 万人;普通中专 7 所,在校生 1.07 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 93.2%。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20、高等院校 6 所,在校生 47153 人;其中成人高校 2 所 ,在校生 5922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 。全市拥有幼儿园 1847 所,在园幼儿 14.26 万人。特殊教育学校 7 所,在校学生 681 人,残疾儿童入学率 99.1%,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 99.3%。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 。 2005 年我市再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考核,并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义乌市首批跨入浙江省科技强市行列,永康市成为我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兴贸试点基地。全市新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55 项,其中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 10 项,为历年之最;省级项目 268 项,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4 项,
21、市级项目 243 项。全市 12 项科技成果评为 2004 年度省科学技术 奖,其中省一等奖一项, 77 项评为市科学技术奖。新培育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50 家,其中国家级 6 家,省级 20 家;新组建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 25 家,其中省级 10 家;评选第三批市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 11 家,认定市级专利示范企业 18 家。成功举办第六届工科会,科技合作又上新台阶。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发展进一步加快,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全市专利授权公告量(含发明专利公开数)为 3028 件,同比增长 40%,特别是发明专利达 517 件,实现了翻番。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
22、年末各类人才总数 28 万人。 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 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基本完成,雷达数据处理中心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区域天气观测站今年新建六要素站 22 个,二要素站 8 个,全市区域天气观测站达到 56 个,布点密度达到了 10 15km。新安装了 MTSAT 卫星云图接收设备,使卫星云图的接收处理达到了每半小时一次。全市台站地面观测场均安装全方位的视频探头,实现了对天气状况的实时监测。全年一般性质降水 24 小时预报准确率 92.7%,重要性质天气 24 小时预报准确率 89.7%。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实现全面突破。 全市获得中国名牌产品 4 只、国家免检 产品 10只、浙江名牌产品 6
23、2 只、金华名牌产品 68 只,质量指数比上年提升了 9.3 达 93.5。在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量增长 16.7%,锅炉产品监督检验量增长 31.3%,特种设备严重事故率保持零增长,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标准化工作实行标准审查专家负责制,清理了食品企业标准 1839 项,全市列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基地 4 项、省示范项目 17 项、省级标准化管理示范市场 1 个,确认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2 家。计量服务推进 41 家企业建立计量检测体系,检定企业计量器具 10 万台(件),监督评定检验机构 26 家,监督检查食品检验机构 19 家。在 全国率先创建了“三员四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国务院办公厅
24、、国家质检总局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 2005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专业团体 5 个,群众艺术馆 (文化馆 )10个,公共图书馆 9 个,剧院 8 家。地市级广播电台 1 座、电视台 1 座,县级广播电视台 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 98.6%和 99.3%。市本级开通了数学电视,发展了3 个小区双向数字电视用户近 300 户。 体育事业上新台阶。 成功举办了市第六届运动会,共有 10 人超 11 项省记录, 27 人10 队破 22 项市记录。全年我市运动员在省级比赛中共取得金牌 87 枚、银牌 92 枚、铜牌 114枚,其中在
25、国家级以上比赛中共取得金牌 12 枚、银牌 14 枚、铜牌 22 枚。有 135 人达到二级运动员以上标准,有 62 人达到一级裁判员以上标准。我市有 18 名运动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第十届全运会 11 个大项、 20 个小项的比赛,夺得四金一银一铜,金牌榜居全省第四,实现了我市竞技体育在全国性比赛中的历史性突破。其中游泳运动员蔡力一举夺得 50 米自由泳、 4 100 米、 4 200 米自由泳接力等项目的三枚金牌,武术运动员张春燕获剑术和枪术全能金牌、南拳 和南刀全能银牌。金江涛在世界举重青年锦标赛中夺得男子 62 公斤级冠军,成为我市第一个在世界级举重竞赛中取得金牌的运动员。柔道运动员邵丹
26、在亚洲柔道锦标赛中赢得女子 52 公斤级铜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年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量达 1.93 亿元,比上年增长 77%。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加快推进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建设,深化“诚信医院”创建活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展顺利。不断完善和巩固疾病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网络和医疗救治网络。实施科教战略,获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 1 项,市厅级 56 项,其中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 金项目 5 项,省中医药项目 4 项,市级科研项目 45 项。 2005 年获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 10 项,省中医药创新奖 2 项,获市科技进步奖 19 项。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434 个
27、(不含诊所等),其中医院、卫生院 343 个,妇保院(所、站) 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6 个。全市实际开放床位数 12596 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 11950 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 16945 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7766 人,注册护士 5134 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含一个预防保健中心) 11 个,卫生技术人员 405 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 10 个,卫生技术人员 152 人;另有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917 个,卫技人员 1302 人。全市共有艾滋病初筛实验室 33 个。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 继续实施金华江流域“碧水行动”
28、计划,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 2005 年末全市拥有各级监测站 8 个,其中二级站 1 个、三级站 7 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 96.5%、 95.1%。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 349.5 平方公里,增长 6.0%,噪声达标区 170.9 平方公里,增长 20.38%。 2005 年金华市辖各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 硫、二氧化氮和总悬浮颗粒物的年日均值都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金华市区和义乌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 81.4%和 80.4%,均达到城考及创模的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 。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 2005 年全市实施生态公益林面积197.6 千公顷,累计建成生态
29、公益林 47.8 千公顷,累计净增森林蓄积量 36 万立方米。全市共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1 个,市级生态乡镇 35 个。建成金华市沙金兰等 23 个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质基本达到国家类水质标准。建成自然保护区 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个,省级自 然保护区 33 个;森林公园 16 个 ,其中省级以上森林公园 4 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 2005 年全市出生人口 52776 人,出生率 11.65 ,人口自然增长率 5.78。年末总人口 454.13 万人,其中市区 92.16 万人;非农业人口 99.1 万人,其中市区
30、31.36 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 2.68 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387 元,比上年增长 10.6%,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 9.7%。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516 元, 增长 9.9%,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 9.0%。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24.69 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 2.76 平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 54.15平方米,增加 4.75 平方米。 民政福利事业继续发展 。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 92 个,社会福利床位数 9841 张 ,收养各类人员 8129 人。社会福利事业
31、迈上新台阶。 2005 年市区十件实事之一的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第一期工程占地 58 亩,设计床位 1000 张,总投资达 4500 多万元。全市共发放义务兵优待金 1511.1 万元;城镇 退役义务兵自谋职业率达到 97.5%。全市共有低保对象 5.07 万人,其中城镇 4827 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4954 万元。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率城市达 100%,农村达 90%以上。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为 93.5%,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为 96.35%分别比上年提高了 8.3 个和 5.3 个百分点。发行社会福利彩票 1.6亿元,增长 64.2%。创造社会福利基金约 1000 万元。
32、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 。年末全市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 64.1 万人,其中缴费人数 52.7万人,比上年净增 3.3 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40.09 万 人,比上年净增 3.5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 35.3 万人;工伤保险 27.1 万人;女工生育保险 11.3 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 23.95 万人。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老口径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5)限额以上投资指计划
33、总投资 500 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 表 1: 2005 年市区各类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 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0.8 1.食品类 103.5 #粮食 99.6 肉禽及制品 104.9 水产品类 100.6 菜类 117.5 2.烟酒及用品类 100.7 3.衣着类 94.1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8.1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1 6.交通及通讯 97.7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 8.居住 104.7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100.8 表 2: 2005 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粮 食 万吨 8
34、4.88 -0.5 #谷 物 万吨 76.07 -2.1 油 菜 籽 吨 28742 1 棉 花 吨 5426 7 蔬 菜 万吨 94.49 1.3 茶 叶 万吨 1.76 5.4 水 果 万吨 44.49 -6.3 柑 橘 万吨 10.68 -33.7 葡 萄 万吨 3.85 8.8 草 莓 吨 7478 7.8 蚕 茧 吨 3359 6.3 肉类产量 吨 187712 5.4 #猪牛羊肉 吨 150332 3.1 禽 肉 吨 37032 17.5 禽蛋产量 吨 50829 10.6 牛奶产量 吨 103730 -3.2 猪年末出栏 万头 203.26 9.1 猪年末存栏 万头 142.08
35、 2.1 牛年末存栏 万头 6.4 -4.3 #奶牛 万头 3.52 -0.6 羊年末存栏 万只 10.11 -10.4 表 3: 2005 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纱 万吨 8.62 18.2 布 万米 28482.34 44.9 服装 万件 21728.97 8.6 丝织品 万米 119.13 -4.5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0.51 -6.8 乳制品 吨 230703 8.6 硫酸(折) 吨 1115 -91 农用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吨 41644 -4.6 化学农药原药(折 100) 吨 19859.55 2.8 涂料(油漆) 吨 34312.89 -0.8 塑料制品 万吨 12.03 13.3 水泥 万吨 1269.88 12.4 钢材 万吨 3.92 67.2 铝材 万吨 52865.52 9.3 金属切削机床 台 6295 8.1 内燃机 万千瓦 251.35 0.4 小型拖拉机 万台 8.07 39 汽车 辆 637 9.5 自行车 万辆 160.47 32.2 彩色电视机 台 31424 112.2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8.6 75.7 注:工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