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并不稳定,中国作为碳金融交易大国,在碳金融领域上参与程度并不高,并且其交易种类也非常单一。但是由于碳金融领域的利润空间非常大,所以我国无论在市场制度改革还是技术研究方面都应做出创新式的发展策略。基于此,本文将结合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对其改革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思考与研究 一、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一) “碳金融”理论简述 碳金融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其他相关交易金融活动的总称。从广义上讲,碳金融是限制碳排放的金融活动,在功能性上可以维护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
2、战略的有效落实,在经济效益上可以拓宽碳交易链条的涉猎范围。从狭义上讲,碳金融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交易关系,在这种交易关系中,企业与政府在碳交易和治理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政府将权利授予企业,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控制碳排放量维护生态平衡。 (二)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碳交易是重要支柱性产业链,所以企业通常会透过金融机构,深入碳金融产业链条内部,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额度限2制,企业都必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将碳排放权利合理性的、科学性的、时效性的转化成金融交易活动。时至今日,我国碳金融经济发展项目已成为主导性产业结构,不仅在市场机制中占有发展优势,还大大弱化了其他经济
3、体互相竞争的发展关系。据统计,我国 2012 年二氧化碳交易量 5.45 亿吨,远超过世界其他供应国,但在现实市场经济中,碳金融依旧处在低端消费领域,其减排量售价一直在 8 欧元/吨以下。参与程度低使我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中一直充当“卖炭翁”的角色,由此可见,我国要想推动碳金融市场高速发展,必须通过改革金融机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与世界市场的参与度三方面努力开展合作式金融活动。 二、金融机构介入然金融领域的作用 金融机构的市场融资功能性很强,且能够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扩大市场资本容量。在金融机构的影响下,碳金融体系对其产业结构的指导作用大幅度增加。 (一)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产
4、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能够增加经济市场科学化产业结构的发展。在低耗能、低成本、高效率的低碳经济市场中,碳金融的发展价值更大。现如今,金融市场的成本收益大幅度提高,但是因其成本并没有体现出市场设置的高端价值,所以碳金融并不能完全融合到经济市场中。金融机构的渗透不仅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还有利于碳消费成本的降低,同时也能提高国内碳金融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碳排放的价格优势。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商业影响,推动低碳发展理念向各领域产业渗透。 3(二)完善金融体系 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会事先拟定虚拟商品价格,根据市场交易情况和商品销售单价涨幅情况制定合理的交易方案
5、。相对于其他产品交易内容,碳金融在制度与法规的双重约束下并不具备预想功能,其虚拟商品定价内容是变化不定的。所以在政策的催生下,碳金融引领了一种新形势的金融模式,在这种金融模式的庇佑下,我国国内金融体系有效的避免了交易风险和预想失误现象。金融机构接入碳金融体系促成了清算、支付、转移、管理、储备、聚集等交易内容的协同运作。(三)促进了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 金融机构增强了低碳产业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弱化与其他产业的资源竞争关系,所以面对经营目的多样化的市场经济,金融机构能够转变传统企业经营观念,为低碳经营企业提供必要的创新服务和业务增长点,让企业融入到全球化的碳交易市场中,并联合多种金融机
6、制创造出更具商业价值的经营管理方案。 三、金融机构融入碳金融的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问题 1.利益分配不均匀 碳金融会促进市场分割,政府在利益趋势下并不能建立良好的权利交易体制,碳排放权商品特性使很多低碳经济体出现资源追逐现象,这种不正常的竞争关系会加剧行政权力与经济市场发展的矛盾,进而造成政府与市场的权利冲突。利益分配不均会降低碳金融的议价功能,让制4度在未实施前就失去了碳资源配置的自由掌控能力。 2.发展目标难实现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林业、农业碳金融市场的减排效率很高,但是并没设置消耗、制造限制的金融机构,其市场的制度设计仍存在诸多漏洞,并不能体现出市场运营结构、模式的发展优势。此外,在参
7、与金融市场过程中,低碳产业的参与程度很低,并且其交易增长幅度缓慢,并不能体现出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无法实现碳金融与低碳产业共同制定的合作发展目标。 3.碳资产泡沫化风险 碳市场在金融衍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具备强有力的金融衍生效应,所以金融机构在碳金融市场中运营必然会存在诸多发展风险。资产泡沫化是碳金融市场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从长远发展战略分析,碳金融主要是通过碳排放量的大小来界定产业结构的,所以其衍生物会严重限制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抑制金融泡沫的自我实现。 (二)解决对策分析 通过上文对碳金融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知,金融机构在满足碳金融发展需求的同时,还应均衡各方金融体制的利益,从需
8、求入手解决盈利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矛盾。从交易需求、融资需求、风险管理三方面入手,提高金融机构的主导性经济作用。 1.利用交易所提高业务拓展能力 目前,我国国内碳金融交易机构发展速度飞快,其主要经营业务受碳排放权的限制影响逐渐减弱,建立自由型交易所,可以为低碳经济产5业提供公平、合理的交易平台,使买卖双方能够实现互利型的交易模式,以充分体现出碳交易市场价格的职能。国内交易内容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分级费率会有所提升,交易所可以利用市场效率和总成本节约双重经济促进内容实现优势双赢的产业发展目标。 2.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经营重点是提高贷款利差,所以在银行贷款项目中,回收率是影响其业务
9、重心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银行已针对低碳经济业务的绿色贷款率上有所改善,经济业务的自由型放贷模式必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够帮助碳金融实现优质化的产业结构。 3.保险需求 碳金融市场存在很多经营风险,所以应通过信用保险、责任保险、道德风险等三方面入手,控制业务需求和交易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减排是降低买卖风险的主要手段,所以针对国际竞争市场,我国应大面积实施报酬常有交际,从信用保险的需求角度提高信用保险的经济效益。从需求上看,碳排放权卖方企业可能会因为制度、环境等难以规避和控制的因素无法完成减排任务。所以企业应加强对权利的交易控制功能,使交易发展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从企业实际运行角度看,碳排放量的
10、多少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我国应根据实际保险需求,制定相应的交易管制项目。 四、结论 碳金融市场是各国响应全球气候变化治理项目而产生的具有市场性质的条约,所以在世界贸易市场中,碳金融占有优先发展地位。自改革6开放之后,我国各领域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化生产离不开碳,所以目前以碳金融为首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大。有关碳金融的一切金融机构在发展上不能做到和谐统一,也就无法实现长远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波,肖苏原,田幕新.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2,13(08):110123 2马媛媛.我国金融机构碳金融业务创新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13(
11、25):119123 3李朕.基于金融约束理论的中国碳金融发展思路研究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3(07):115123 4刘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4(07):109113 5黄鹂.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战略路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07):110123 6张瑞琴,张震西.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及国际经验借鉴J.国际经济合作,2011,16(03):110124 7马艳峰.基于三维模型的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4(03):1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