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措施.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1262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探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措施摘要:本文根据作者自己多年从事测量工作,以某工程测量为例做出相关见解。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放线;沉降监测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years of survey work, taking a project as an example to make relevant insights measurement. Key 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measuring techniques; actinomycetes; settlement monito

2、ring 中图分类号:TU7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 8383.7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61073.45 平方米,地下层建筑面积 1185.65 平方米,地上 24 层,高度均为 72m。 2.施工工程测量放线 本工程具有高、大、外墙形状为圆弧的施工特点,工程测量放线精度要求高,监控工作量大,故工程测量放线是上部结构施工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2.1 控制轴线的设定 21)利用外控点按图示位置在一层楼面准确测定出六根控制轴线,其交点 1#、2#、3#、4#、5#、6#六点即为控制轴线垂直传递的内控点。 2)为减少内控点的累计误差,每十层精确测定一次新内控点

3、,并按外控法测得的结果进行修正,修正时依据外控测定的位移值的 1/2 作为新内控点,并以此作为大楼上升的轴线传递依据。 3)测定新控制点的原因:一般地,随着楼层的升高,激光铅垂仪由于系统误差的客观存在,激光束发射后将发散而不再汇聚于一点,此时旋转铅垂仪其投影面呈圆形,确定其形心位置一般由目估而定,定点误差主要由此引起。 2.2 轴线控制点的垂直传递 从二层起,在内控点的正上方,每层楼面均留出 150150 的方洞作为内控点垂直传递孔。测量方法采用天底法,即将激光铅垂仪置于首层的内控制点上,仪器进行对中和精平后,启电源向上发射激光束,在施工层楼面轴线传递洞口处放置激光束接收板,使接收板中的十字交

4、叉点与激光束点重合,此后转动激光铅垂仪,当激光束呈一点时可直接确定该点为控制轴线点。当激光束呈圆形时取其形心点作为控制轴线点。各内控点传递到楼面后,用经纬仪对各控制线的夹角进行复核测量,当夹角中误差小于 5时即认为夹角符合要求,同时用钢卷尺对控制点的距离进行复核量测,当测距相对中误差小于 1/20000 时认为距离符合要求,此时用经纬仪将各控制点连线即为主控制线,以此进行各分支轴线和细部放线的依据。 2.3 轴线控制点及墙柱位置的外部监控 3为校核测量放线精度,由海安县海建测绘有限公司对轴线的内控点、墙柱角点及高程点每三层进行一次监测,主要采用外设的导线网进行监测。 2.4 外控点的布设 在位

5、于该建筑附近的通榆路西偏北侧(SM1) 、通榆路西偏南侧(SM2) 、老 202 省道东侧(SM3) 、通扬运河北(SM4) 、通扬运河北(SM5) 、河滨路与通榆路交叉口(SM6)六个四等点(下称外控点) 。该六点与六个内控点一起构成多边形导线网。 2.5 外控法对内控点的观测和计算(以 15 层为例) 1)测量队将 15 层的内控点用激光垂直仪投影到第 20 层作好墨线标志,将专用玻璃板(板上有十字丝分划线)确定其投影中心。采用南方全站仪-NTS325 全站仪在第 15 层楼上进行观测。在平面基准点 SM1 设站,后视 SM4,前视观测临时工作基点 6-1 号;在平面基准点 SM3-1 上

6、设站,后视 SM5,前视观测临时工作基点 6-1 号;在平面基准点 SM3-1 上设站,后视 SM3-1,前视内控点 4 号、内控点 3 号、临时工作基点 6-1 号;如此进行各控制点的观测。 2)各观测边长经倾斜、两差改正、气压、温度改正后,投影到城市平均高程面海拔 4m 面上。由于控制点间最短边长仅 58 米,最长边为 280米,故其水平角观测之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按 412530/S(秒) (S 为前后视方向边长平均值,以 mm 为单位)计算限差。观测数据的各项误差分别为:同方向各测回水平角较差最大为 3.9 秒,限差为5 秒;最大圆周角闭合差为 2.9 秒,限差为 4 秒;测角中误差为

7、 0.66 秒,限差为 1.84秒;一测回测距读数较差最大为 0.1mm,限差为 1mm。指标差互差最大为3.55 秒,限差为 5 秒;同方向垂直角互差最大为 2.5 秒,限差为 5 秒;距离往返观测较差最大为 1.7mm,限差为 2.6mm。 3)观测数据经投影至海拔 4 米高程后,对导线进行平差,平差后内控点的最大点位中误差为 3.0mm,限差为 4.2mm,内控点构成的四边形闭合环的方位角闭合差为-5.5 秒,满足规范要求。坐标较差结果表明,内控点坐标较差符合规范要求。从而作为建筑物定位的主控制轴线垂直度满足要求。 奥华国际会展中心内控点检测成果表 2.6 工程实体位移检测 为准确测定墙

8、柱的垂直度实际偏移情况,在 1 轴、8 轴、E 轴设定测量点,其方法是根据测定的观测点的轴线坐标位置对实体位置的形心位置进行复核确认,以 15 层为例,测定值如下: 图 4 弦线支距法及切线法测设示意图 支距数据可在 AutoCAD 电子版施工图中提取,也可以手工计算。将两轴线间弦长分为 8 等份,先求出支距 h、h1、h2、h3,再求曲面控制点,连线至轴线弦线的垂直距离 H。根据曲线控制主点连线的弦上垂直距离H+hi,定出 P、1、2、3点,连接 P、1、2、3形成曲线。在实测时要根据弧长来定等份数。内侧曲线放线时无法采用以上方法测设,采5用切线支距法进行测设,先求出曲线点到曲线控制主点的垂

9、直距离 H,后根据 H 和 h 求出 h。h=H-h,h1=H-h1,h2=H-h2,h3=H-h3。 3.竖向传递控制点 3.1 平面控制点 00.0 以上竖向传递平面控制点采用内控天顶法。根据场地情况和建筑物形状、内部结构的几何尺寸及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情况,共 16 个控制点,布点位置如图 5 所示。 图 50.00 以上竖向平面控制点平面布置图 1)首层平面控制点的埋设。地下室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在首层结构地面布设点处预埋 200mm200mm5mm 的钢板。 2)首层平面控制点的测设。在首层放线时,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定出控制点的位置,并做控制网闭合校核,点位误差要1mm,合格后在该点钢

10、板上打 2mm 孔,镶入铜丝,确定该点的位置。 3)每层顶板施工时,要在引测各点上方铅直位置处预留 150mm 的孔洞,以保证轴线的竖向投测。预留洞作好测量标识, 3m 以内严禁堆放东西。首层内控制点用钢管架围护,尺寸:1200mm1200mm800mm,挂测量标识保护。 4)天顶法竖向投测。采用激光铅垂仪、接受靶(200mm 200mm6mm)有机玻璃板 4 块,板中间刻有十字线进行投测。投测时,激光铅垂仪安置在控制点上,向上做铅垂投测。投测时为了消减仪器本身残余误差,每一点测设时铅垂仪旋转 0、90180、2704 个方向6投点,绘出“十”字线交点确定投测点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再进行各点的

11、投测,投测后在施工层用全站仪进行边长和角度的检核。校核合格后作为本层施工细部放线的依据。 3.2 高程传递 1)00.0 以下标高控制。依据场地高程控制点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标高,具体方法为在钢尺的尺环上悬挂 5kg 的线坠,加温度和尺长改正进行观测,传递时每层至少要由两个不同部位分别进行两次标高传递,当两次传递标高之差在 3mm 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本层控制高程的依据。 2)00.0 以上标高传递。根据本工程特点,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首层框架柱外柱拆模后,在便于向上引测标高的位置上设置+50cm 标线,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依据,每个施工流水段要至少设置 2 个传递点。在向施工层传递标高时,利用钢尺直接丈量法传递,每次传递至少由两个部位向上传递,当两次传递标高之差在 3mm 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本施工层标高控制的依据。 4结 语 本工程通过仔细分析和研究建筑物的特点,根据其轴线位置形状独特,竖向结构复杂多变的情况,找出施工测量的关键控制点,采用较先进的测量仪器及方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和工作程序,通过分级控制的方法,保证了各级控制点的精度,同时与建筑施工人员密切配合,做到互相配合的同时互不干扰,确保测量的精度和进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