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摘 要】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防治水害和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了水资源开发的能力,并起到防洪、发电等有利作用。水利工程建设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并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出现的危害和问题都越来越严重。本文阐述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 水利建设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水利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国越来越重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利工程、水电开发得到快速发
2、展。进入 21 世纪之后,我国加大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先后动工新建一大批水电站,通过实现水利工程和水电的滚动式开发,有效降低了石化能源的消耗,提高了我国电力资源的利用水平,为我国的低碳经济做出了贡献。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水利工程在为经济提供保障和支援后所表现出来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并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多而逐步增大。水利工程建设在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提高水利工程的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破坏和生态污染,在建设中需要走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效益。 2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
3、后,可为区域提供航运、防洪、灌溉、发电、水产养殖和供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1)航运。 我国大多数的天然河流在通常情况下,具有水流急、落差大、水深浅、河滩多等特征,通常只能进行季节性的通航,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建成堤坝后可以有效改善通航条件,有利于解决通航问题。 (2)防洪和灌溉。 防洪是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洪水肆虐,轻则毁坏农田,重则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建设水利工程,能在汛期发挥蓄滞洪水和消减洪峰的作用,在枯水期增加水流量,提高抗御洪涝、灾害、旱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了洪水的危害程度。 (3)发电。 由于水资源的再生能力,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同火力发电
4、相比,具有不污染环境,能有效减缓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危害等优势,同时具有清洁、不消耗水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2.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 (1)为水生态中生物提供了生存、繁殖的空间。 生态水利工程将河流中的水流、堤防、河道以及河畔植物植被等连接为一个整体。进行水利建设的生态设计,通过对现有自然地形、地貌3的科学配置和功能改进,建立一个能使生物、土壤、阳光、水、水环境等因素之间互惠共存的水生态系统。水资源中的河堤坡脚位置的护底上,有多流速的变化带和较高的孔隙率,适合多生物的生长,同时也为鱼类提供了繁衍的场所。水利工程中的河流两岸的草丛和绿树为鸟类、昆虫提供了觅食场所。 (2)增强了水资源中水体的自净
5、作用。 水资源中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有机污染物由于受到氧化作用,转变为无机物的过程。水资源中的细菌和真菌摄入营养物为污染物,细菌部分被吞噬,并污染有机物分解成为无机物,分解过程中形成的无机物可以为藻类植被提供营养,同时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跟多的氧,以供其他的水生物利用。水资源中过多的藻类被鱼、虾、浮游动物所消耗,在水资源的食物链中,将污染浓度降到了最低值。生态水利设计时,增设的鱼道、鱼巢等,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紊流,这非常有利于氧从空气中传入到水中,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中的溶氧含量,有利于需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由于水资源中的植物能吸收无机盐类的营养物,其植物根系成为以生物膜形式存在的微生物附着的介质,
6、这就促进了水体的净化,有利于改善水系统的水质。 (3)水利工程起到调节滞洪补枯、水量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中河堤的植被,具有储蓄水分的作用。水资源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使得河堤中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在水资源丰富的期间,河堤中的水开始渗透,河堤孔隙开始蓄水,减少了发生洪灾的可能;在枯水期间,原来储存的水开始渗透入河道内,起到滞洪4补枯,调节水量的作用。 3.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后,在河流中筑建堤坝,导致上下游的水文状态发生变化,形成较大的停滞水域,容易造成一种和原来的天然河流性质不同的水域环境,影响了水库周围的环境和水文状态。堤坝建成后,加大了水库上游的蓄水深度,同时也
7、降低了流速,导致水中的泥沙等淤积沉淀,最终导致水库的容积减小,同时也减小了河道的通过能力。由于水利工程导致淤积,加大了堤坝下放水流的冲刷能力,加剧了对下游河床的冲刷,导致下游河岸稳定受到影响。同时,大面积的水域面积影响了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可能出现诱发地震,增加雾天的出现频率。 水利工程的节流作用,一方面提高了上游的河流深度,另一方面也淹没了大量的陆地,造成部分自然文化遗产和景观受到破坏,同时阻碍了原有水生物的回流,导致某些珍贵物种消失。水库的调蓄水量,提供了农作物灌溉的功能,但也导致提供的水温无法适合农作物生长,水化成分改变,造成水质异味和缺氧,影响生物生长。 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
8、发展的措施 1.遵循生态建设标准,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建设能力。 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是要在满足当代需求和实现水利工程的基本作用前提下,不出现损坏后代发展能力,能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水利效益。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不产生危害的前提下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和开发时,要遵循生态建设的标准和要求,遵守生态环境规范,建设项目要满足可持续发展标准,并作5出多项方案进行选择,综合评价环境影响,将正面效益最大化,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水利工程建设结合环境工程设计,提高生态化水平。 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当充分吸收环境科学技术的理论,达到水质同水量同步,结合水环境污染,设置相对
9、应的防治工程。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水量,考虑季节变化产生的影响,同时充分利用在雨水季节或枯水季节中,不同的应对措施。生态水利要立足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环境生态之上,将水量的高效利用和水质的有效优化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水利建设中的生态平衡。 3.建立科学发展观,合理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建设。 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规划水利工程建设,转变传统的规划观念,调整开发思路,深入生态建设理念,做好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保护环境设计,设置相关制度,加强对环境的检测。贯彻全面管理的思想,统筹考虑水利开发的规划管理,通过先进生态技术的支撑,来完善水利建设的生态发展水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
10、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要从实际出发,保持和生态建设的同步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能保证经济发展同保护生态环境步调一致,进一步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 尹明玉 LI HongweiYIN Mingyu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6境可持续发展 期刊论文 东北水利水电 2010 年 3 期 2 李军民 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 2012 年 23 期 3 田丰 TIAN Feng 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期刊论文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09 年 2 期 4 徐成彦 姚晓宏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 年 35 期 5 孙义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期刊论文 轻工设计 2011 年 3 期 6 贾洪涛 张鹏飞 李光辉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浅析 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 2012 年 12 期 7 周谟林 黄茂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期刊论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年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