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权制度本土化构建之设想.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3073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默权制度本土化构建之设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沉默权制度本土化构建之设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沉默权制度本土化构建之设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沉默权制度本土化构建之设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沉默权制度本土化构建之设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沉默权制度本土化构建之设想摘 要 沉默权制度的确立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和诉讼价值,但是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程序中,还没有形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制度,而且在学术界对于沉默权制度是否应该建立的讨论也是相当激烈。所以,我国对于沉默权制度的确立还是应该持审慎的态度,结合刑事诉讼现状,本文在此对于沉默权制度的建构提出设想。 关键词 沉默权 人权保障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 作者简介:任明溪,大连海事大学 2012 级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045-02 沉默权是一个有历史的悠久话题,古罗马关

2、于自然正义的司法原则就包含了沉默权制度的内容“正义从未呼唤任何人揭露自己的犯罪” 。英国在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问题上,首先确立了该制度。随后,沉默权制度在美洲及其他国家逐步建立,虽然一直伴随着争议,但是就在争议中也逐步走向完善。时至今日,沉默权制度已经不分国界,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的国家都对沉默权制度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世界各国普遍认可,但是我国法学界仍然在为是否应该建立沉默权制度展开激烈的讨论。就这个问题而言,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建立起一种符合中国司法现状需求的沉默权模式,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沉默权制2度还是应该审慎建立,在是否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的问题上,没有选择的余地,

3、沉默权制度是国际司法发展的趋势,因此我国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审慎确立中国的沉默权制度。 一、沉默权制度概述 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讯问或出庭时,有保持沉默而拒不回答的权利。沉默权,最开始是从西方引进的一个法律术语,对于沉默权准确的含义,我国国内的学者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沉默权制度含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沉默权是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被指控有罪行或有犯罪嫌疑的人针对司法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2)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享有对司法人员,包括警察、检察人员、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不证明自己有罪的权利。 (3)沉默权,

4、即拒绝陈述权。 (4)沉默权,即拒绝供述的权利。 (5)被告人的沉默权是指被告人在收到审判、检察和侦查人员讯问时有权拒绝予以回答的权利。 (7)对沉默权的界定应当是被追诉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追诉者(警察、检察官、法官)的讯问有缄口不语的权利。也有学者认为广义的沉默权包括一系列的权利,具体有以下六项内容:(1)任何人有权拒绝回答其他人或机构的提问。 (2)任何人有权拒绝回答可能自证其罪的问题不受强制。 (3)任何人因受到犯罪嫌疑而被司法人员讯问时,有权拒绝回答任何问题,不受强制。 (4)任何刑事被告人在接受审判时不得被强制作证或者在被告人席上回答任何提问。 (5)任何人一旦被刑事指控,警察

5、或者有其他刑事管辖权的官员不得再就有关被指控犯罪的重要事项3对他进行讯问。 (6)被告人不得因在审判前没有回答有关司法人员的提问或者在审判中没有提供证据而被做出不利于己的推定。 二、我国沉默权制度的法律现状 (一)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立法现状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法律规定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享有沉默权,相反,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及犯罪嫌疑人有“如实供述”的义务,因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处于自证其罪的地位并且还要为控方提供证据。由于我国规定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要如实供述,因此常常采取各种手段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陈述” ,有时甚至会采取行刑或者在精神上给犯罪嫌疑人

6、施加重大压力,由此导致犯罪嫌疑人陈述的事实不可信,或者陈述的意愿性低,由此有可能导致司法不公,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无法实现。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虽然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但仍然把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坦白列为法定的七类证据之一。对于被告人提供的有罪供述,就相当于为控方提供了强大的武器,使得本身力量对比就不平衡的被告人和国家司法机关更加的不平衡。 (二)我国沉默权制度的司法现状 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要求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有如实供述的义务,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司法机关对于口供的依赖性非常的大,并没有达到我国的“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要求,因此我

7、国关于沉默权制度的实际情况与我国对于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承诺相差很多,4远没有做到我国承诺。 我国现在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司法方面也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境内的犯罪率仍然较高。而沉默权制度能否从西方成功引进关系到司法改革的大方向。我国正经历建国以来的第五次犯罪高峰,从1989 年至今都没有回落的迹象,犯罪的升级不仅表现在数字上,而且表现在手段越来越专业化,智能化,科技化,这对于资金、技术都不足的侦查资源的国家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障碍,而我国擅长利用攻破犯罪嫌疑人心里防线的方法获取口供,省时简洁。我国一直以来都实行的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这是由于我国是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这种诉讼

8、模式有利于查明犯罪真相,迅速破案,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它在忽视当事人权利方面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由于之前的政策,我们对犯罪嫌疑人实质上就是推定其为有罪,若是不坦白就是抗拒司法,这样,无辜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就处于一个无法保护自己的地位,这与国际刑事诉讼的发展不相符。 三、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条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方式,使得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丰富,人民的认识水平也极大地提高,民主和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自身的权利要求从生存权、发展权到公民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不受侵犯。当然,公民的权利不仅包括实体上的

9、权利而且包括程序上的权利、诉讼上的权利,这其中就包括沉默权。另外,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和改革,也使5得我国的侦查技术和装备大大提高,虽然与英美等先进的西方国家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的刑事科学研究人员和物证鉴定技术等水平也可以达到引进沉默权的技术水平,我国现代化设备如多参数心理测试仪已经在全国各级司法机关推广,因此以技术装备落后为由迟迟不引进沉默权制度的想法已经无法立足。 (二)人们的权利意识增强提供了思想上的温床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物质上的变化引起了精神上的转变,包括道德和价值观念都有所变化,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市场经济,强调市场主体的自由,正是国家

10、的鼓励和支持使得人们对于权利和自由的追求逐步增强,逐渐认识到人作为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就包括沉默权。公民个人和国家机器之间的力量对比的强烈不平衡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确立一些制度来平衡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此外,人们对于犯罪事件本身也逐渐形成了更为理性的看法,认为这个社会确实需要建立一种制度来更新由于物质生活的变化所导致的精神道德的更新,正是通过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维持国家秩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三)我国的司法体系创造了法治条件 我国的法治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由人治到法治的漫长过程中,宪法的出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国 1999 年颁布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11、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说明,法治社会的思想已经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而在宪法和法律中我们也可以看见一些沉默权制度的影子,例如宪法第 35 条规定,公民有6言论自由的权利,其中的言论自由就包括说与不说的权利,说这个或说那个的权利,沉默权正是不说的权利。 刑事诉讼法第 43 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这就给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自由提供了保障,严禁刑讯逼供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陷入自证其罪的境地。另外、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46 条规定重证据不轻信口供,此条规定的含义更加接近沉默权制度的题中之义,口供的证据效力低于证据,因此这就要求警察及司法人员在办案时要更加细致,更加注重证据的搜

12、集。我国的刑事诉讼法逐渐将我国的纠问式的审判制度向对抗制转化,吸收英美法系对抗式的优点,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这些司法上、程序上的改革使得法官、检察官等司法人员得到了启示,更将这种人权思想传播给公民。原来的检察机关的标志就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但是近年来,随着民主改革的深化,司法人员对于公民的诉讼权利尤其是沉默权给予了重视,这说明这些年来我国的司法改革已经取得成果。 四、结语 沉默权制度的确立在保障公民的人权与自由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维护司法公正、遏制司法暴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更是我国追求司法公正的目标,但是我国的社会犯罪率居高不下,整个社会理念和沉默权

13、制度对社会治安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我国的沉默权制度应该审慎确立,在立法上逐步确立,注重沉默权制度的普及与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让公民逐渐理解这项新规则,杜绝对于沉默权片面理解,防止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将沉默权制度视为与司法机关对抗的武器。此外,应当建立多重的权利保障机制,因为任7何法律制度的实施必须要与有与之相配套的辅助原则,这样才能使沉默权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使得沉默权制度真正的落实在刑事诉讼的过程当中,我国的司法资源与西方国家相比相差很远,资金缺乏,人力不足,技术落后,这些都是我国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所以有必要加大司法资源的投入,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警察素质,减轻刑侦人

14、员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过度依赖,从主观和客观方面保障沉默权制度的有效实施。我国正处于司法改革的关键时期,因此,沉默权制度的确立应该逐步施行,符合我国国情的、有限制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崔敏.关于沉默权问题的理性思考.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卷二).北京:检察院出版社.2011. 2林榕年.外国法制史.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3陈光中,严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稿与论证.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 4刘根菊.刑事诉讼法与律师制度热点问题研究.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0. 5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6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理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7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北京:方正出版社.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